共同富裕视域下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24-11-06谷雨王励晴
摘要:针对当前学术界对县级政府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关注不足的现状,文章基于2003—2020年浙江省县级政府财政经济数据,科学评估了教育财政支出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低地区。从县级教育财政支出的视角审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教育财政支出;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3-003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3.009
1引言
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处于高位波动状态。为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采取适当的方式缩小收入差距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教育支出一直被视为平抑收入差距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杨海华,2022)。理论上,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和效率影响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进而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然而,当前文献关于教育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二者的关系并未达成一致,教育财政支出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的政策效果仍不明确。
研究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教育支出“两个提高”“三个增长”要求的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扩大,基层政府为基础教育支出“犯难”的现象屡见不鲜,教育财政支出已经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项目。在基层教育支出稳步增长的同时,恰当评估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进一步增加了关注教育财政支出,发挥教育财政支出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作用的必要性。因此,无论从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出发,还是从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视角来看,恰当评估教育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现有文献对教育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政府层面,且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此,文章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县级政府数据,实证考察了教育财政支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试图为教育更好的助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2文献综述
教育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重要调节作用。Knight等(1983)认为政府教育支出从结构效应和工资压缩效应两方面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当结构效应大于压缩效应时,教育投入增加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反之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然而,教育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未在理论上达成共识。聚焦教育支出的收入分配作用,国内外学者均对教育支出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运用跨国数据,国外学者对公共教育支出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Martinez-Vazquez等(2012)发现了教育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效应。与此相一致,李祥云等(2018)基于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公共教育支出增加带来的教育扩展压缩效应作用下,公共教育支出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然而,有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公共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取决于教育支出在城乡间的分配状况。当公共教育支出在城乡间的分配较为公平时,教育支出应当能够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然而,如果教育支出在城乡间的分配更倾向于城市,教育支出可能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陈斌开等(2010)运用CHIP微观数据展开研究,发现教育投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所导致的。王晓清和刘东(2012)发现教育支出对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教育支出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部分学者支持教育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宋佳莹和高传胜(2022)运用200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展开研究,发现教育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不难看出,当前对教育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也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不同的研究方法、数据样本和地区差异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
此外,当前的实证研究主要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较少延伸到市县级层面。事实上,教育财政支出,尤其是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主要由省以下政府承担。同时,同一省内、同一地级市内各地区间、城乡间的义务教育支出也存在显著差异(王少峰,2014)。倘若使用省级数据,则无法有效捕捉市县级教育财政支出的异质性信息。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省以下政府层面,使用笼统的省级数据刻画收入差距,将导致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结论的可拓展性大打折扣。因此,运用县级数据实证检验教育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必要性。
3研究设计
3.1模型设定
为刻画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设定如下面板模型:
Gapit=α+βEdu_expit-5+γXit+μi+λt+εit(1)
其中,i表示各个县,t为年份,被解释变量Gapit是i县t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囿于县级层面数据可得性,采取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衡量。核心解释变量Edu_expit-5代表滞后五年的教育财政支出。Xit是控制变量,主要纳入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本地市场规模、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对外开放程度等变量。μi是县级固定效应,用以控制各个县之间的异质性,λt是年度固定效应,用以控制年份之间的异质性,εit是随机扰动项。
3.2变量刻画
3.2.1被解释变量
文章的被解释变量是城乡收入差距,使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来进行衡量。在现有文献中,对省级和市级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通常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泰尔指数或基尼系数等方法。然而,在县级层面,由于数据的限制,文章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度量浙江省县级层面的城乡收入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从2013年起,年鉴中不再披露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的变化,在2007—2012年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分析;而在2013—2020年,采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
3.2.2解释变量
文章的解释变量是教育支出,使用滞后五年的人均教育财政支出的对数来衡量。借鉴周亚虹等(2013)的做法,考虑到县级政府在教育支出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支出,因此文章采用教育财政支出总额除以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度量生均教育支出。事实上,教育财政支出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降低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通过发挥即期再分配效应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教育财政支出通过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居民长期收入,从而影响长期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滞后效应。倘若仅以当期教育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将忽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因此,文章分析滞后五年的教育支出。此外,与县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相比,生均教育支出更能反映县级教育支出的强度。因此,文章使用滞后五年的生均教育财政支出的对数来度量教育支出水平。
3.2.3控制变量
(1)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收入分配趋于恶化。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差距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即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达程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因此,在文章的控制变量中,纳入了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衡量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被认为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大量的资源和要素集中到城镇,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产业布局,可能导致短期内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可能会缩小收入差距。文章使用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
(3)本地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被认为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地区市场规模扩大会对本地劳动力就业和异地劳动力流动产生影响,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因此,文章在控制变量中纳入了本地市场规模,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度量。
(4)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一方面,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城乡之间要素回报率差距扩大,从而加剧居民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外商投资的进入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文章使用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来度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由于数据库中统计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以美元为计价单位,为了统一计价单位,在数据处理时将实际利用外资额乘以当年人民币汇率均价,换算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3.3数据来源
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为浙江省2007—2020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其中,县级教育财政支出数据来自《浙江财政年鉴》,由作者手工搜集。鉴于《浙江财政年鉴》在2007年开始披露县级教育支出数据,因此将起始年份设定为2007年。其他经济数据来自EPS数据库。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4实证分析
4.1基本回归结果
如表2所示,第(1)列展示了教育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教育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教育财政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改善作用,其他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
4.2稳健性检验结果
在表2的第(2)列和第(3)列中,通过更换教育财政支出度量形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在第(2)列中,借鉴文献中的做法,使用当期生均教育支出作为教育财政支出的衡量指标。在第(3)列中,采用地区教育财政总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教育财政支出强度,因此将滞后五期的生均教育支出替换为滞后五期的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结论显示,教育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正向关系依然显著存在。
4.3异质性分析
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往往更大,表现出更强的不平等。为探讨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性,如表3所示,第(1)列和第(2)列区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样本检验。使用地区人均GDP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地区人均GDP越高代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以每年地区人均GDP的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表3的第(1)列展示了经济发达地区样本的回归结果,结论显示,整体上看,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表3的第(2)列展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样本的回归结果,结论显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结论支持了王晓清和刘东(2012)的研究,即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为探讨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财政自给率地区的差异性,在表3的第(3)列和第(4)列中,区分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进行分样本检验。使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其中比重越高代表财政自给率越高。表3的第(3)列展示了财政自给率较高地区的回归结果,结论显示,整体上看,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表3的第(4)列展示了财政自给率较低地区的回归结果,结论显示,在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5结论和政策建议
5.1结论
基于2007年至2020年浙江省县级财政经济数据,文章评估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教育财政支出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的,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财政自给率高的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
5.2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在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共教育支出政策,增加对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二是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减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差距。三是对于经济自给率较低的地区,建立健全教育支出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公共教育支出的有效使用和公平分配,提高教育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36-43.
[2]李祥云,张建顺,陈珊.公共教育支出降低了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8):3-13.
[3]宋佳莹,高传胜.教育投入、服务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机制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3):102-111.
[4]王少峰.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3):213-218.
[5]王晓清,刘东.教育对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59-65.
[6]周亚虹,宗庆庆,陈曦明.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市级政府教育支出的标尺竞争[J].经济研究,2013(11):127-139,160.
[7]KNIGHTJB,SABOTRH.Educationalexpansionandthekuznetseffect[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3(5):1132-1136.
[8]MARTINEZ-VAZQUEZJ,VULOVICV,MORENO-DODSONB.Theimpactoftaxandexpenditurepoliciesonincomedistribution:Evidencefromalargepanelofcountries[J].Reviewofpubliceconomics,2012(1):9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