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氮肥减量分期施用对燕麦生物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4-11-05段连学马祥琚泽亮贾志锋
收稿日期:2024-03-04;修回日期:2024-05-03
基金项目:高寒区高品质燕麦生产及牦牛高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22-NK-13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7)资助
作者简介:段连学(1996-),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牧草栽培育种方面的研究,E-mail:dlx1234560201@126.com;*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jzhfeng@163.com
摘要:氮肥施用量与方式直接影响燕麦(Avena stativa)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是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究氮肥减量分期施用对燕麦生物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以‘青海甜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施氮水平(N1:69 kg·hm-2,常规施氮量;N2:51.75 kg·hm-2;N3:34.5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D1:全部基肥;D2:30%基肥+70%拔节期追肥),并以全生育期不施氮肥为对照(CK),动态监测了燕麦的地上生物量和植株含氮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燕麦的不同生长阶段,相较于一次性基施常规施氮量,采用75%氮肥分期施用的策略可以显著增加燕麦的地上生物量,在燕麦的完熟期达到最佳产量(14 100.4 kg·hm-2)。此外,75%氮肥分期施用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分别提高26.07%和4.90%。因此,在青海省湟中地区,75%氮肥分期施用能有效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终实现减氮不减产。
关键词:施氮量;施氮时期;地上生物量;氮素吸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S8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24)10-3185-09
Impact of Reduced and Spli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Oat Biomas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Alpine Regions
DUAN Lian-xue, MA Xiang, JU Ze-liang, JIA Zhi-feng*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Qinghai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Utilization of Excellent Pasture Germplasm Resourc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0016, China)
Abstract:The amount and method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gjQyVyaTOfmCXfNMsq0n2A==ication directly affect o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which are crucial factors for crop growth and produ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n oat biomas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this study employed a two-factor experimental design,using Avena sativa L. ‘Qinghai’ as the test material. Three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N1:69 kg·hm-2,conventional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N2:51.75 kg·hm-2;N3:34.5 kg·hm-2) and two nitrogen application periods (D1:all basal fertilizer;D2:30% basal fertilizer + 70% topdressing during jointing stage) were set up,with no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during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as the control (CK). The study dynamically monitored indicators such as oat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plant nitrogen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in a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the strategy of applying 75%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wo stage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oat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achieving the optimal yield (14 100.4 kg·hm-2) during the full maturity stage of oat. In addition,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75%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ed in two stages increased by 26.07% and 4.90%,respectively. Therefore,in the Huangzhong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applying 75%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wo stag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itrogen loss,improv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and ultimately achieve nitrogen reduction without yield reduction.
Key words:Nitrogen application;Nitrogen application period;Aboveground biomass;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燕麦(Avena sativa)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的高寒地区被广泛种植[1-2]。它不仅能在高海拔、瘠薄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为当地畜牧业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3],也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为其他作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种植燕麦这一系列优势不仅促进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了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当地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4-5]。
在追求燕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质目标时,合理施肥显得尤为关键。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氮肥消费国之一,每年的施用量4400多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30%,其平均利用率却仅为30%~35%[7],这一现状凸显了氮肥使用的不合理性,它不仅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更对现代农牧业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以确保燕麦的优质高产,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成为了核心议题[8-9]。青海省作为我国的关键生态屏障区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实施了“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宏伟计划[10]。自2015年以来,青海省的氮肥使用量已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尤其是2018年后[11]。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农户施肥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农业生产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然而,尽管氮肥使用量在减少,但施氮量对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通常,随着施氮量的递增,氮肥的利用率却逐渐降低[12-13]。这是因为作物在其生长周期内所需的氮肥量受到土壤条件及外部环境的严格制约。在青海地区,燕麦的种植过程中,农户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是将全部的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然而,这种施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它可能导致氮肥的流失,进而降低其利用率;其次,这种施肥方式可能无法满足燕麦在生长后期对氮肥的需求,从而对燕麦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充分挖掘燕麦的生产潜力,提高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索更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在这方面,易镇邪等[14-15]研究揭示了基肥与追肥比例对氮肥利用效率的显著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参考。此外,陈新平等[16]通过田间试验发现,优化基肥与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氮肥效率并维持作物产量。李生秀[17]则强调,追肥的比例和时机对氮肥效率至关重要,适量适时追肥能满足作物氮素需求,提升氮肥利用效率。因此,针对青海地区燕麦种植的特点和土壤条件,可通过优化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以及调整施肥的时间和方式,来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增加燕麦的产量,减少氮肥的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尽管近年来青海地区燕麦栽培研究在品种比较、杂交选育及性状遗传力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8-20],但关于分期施氮对燕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仍显不足。相比之下,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稻(Oryza sativa L.)等粮食作物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成熟[21]。鉴于此,本研究选择‘青海甜燕麦’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减量分期施氮策略对其地上生物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具体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种植中的肥料节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技术支持,进而推动该地区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农区湟中区鲁沙尔镇(101°59′E,36°42′N,海拔2630 m),地势平坦,气候寒冷潮湿,无绝对无霜期,年均温4.6℃,历年年降水量500~650 mm,前茬作物是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试验地基础养分含量为pH 8.0,全氮1.56 g·kg-1、全磷2.21 g·kg-1、全钾含量为 20.43 g·kg-1,速效钾110 mg·kg-1,有机质18.41 g·kg-1。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青海甜燕麦’由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提供。所用化肥为尿素(N 46%)、过磷酸钙(含PO 12 %),生产商为三环云天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采用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两因素试验设计,设定了69 kg·hm-2(N1,常规施氮量)、51.75 kg·hm-2(N2,常规施氮量75%)和34.5 kg·hm-2(N3,常规施氮量50%)三个施氮水平,以及全部基施(D1)和基施+拔节期追施(D2,3∶7比例)两个施氮时期。常规施肥量(尿素和过磷酸钙)的设定参考了梁国玲等[22]的研究成果。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不同处理的施氮量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2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 m×5 m。拔节期追肥,采用沟施方式。于4月24日播种,播种方式为人工条播,条播行距为 25 cm,播量240 kg·hm-2。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生物量 在燕麦抽穗、开花、乳熟和完熟期,各小区齐地刈割1 m2装风干袋,自然阴干后称重,后折算成kg·hm-2。
1.4.2 含氮量 在燕麦抽穗、开花、乳熟和完熟期各小区选 10 株长势均匀的植株进行茎、叶、穗分离,放入烘箱内烘至恒重。采用浓硫酸消煮,国标GB2905-1982 半微量凯氏定氮法[23-24]测定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全氮含量。各指标公式如下:
氮肥贡献率(%)=(施氮区产量-不施氮区产量)/施氮区产量×100;
氮素吸收效率(kg·kg-1)=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施氮量;
氮素农学效率(kg·kg-1)=(施氮处理作物产量-不施氮处理作物产量)/施氮量;
氮肥利用率(%)=(施肥区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对照区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施氮量×100;
氮肥偏生产力(kg·kg-1)=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单位面积施氮量
1.5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9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及制图,采用SPSS 21.0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下地上生物量、各器官含氮量、氮肥贡献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在a=0.05水平下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时期下的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量分期施氮对青海甜燕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青海甜燕麦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表2),在不同生育时期,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对燕麦地上生物量均影响显著(P<0.01)。同时,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互作对燕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在同一施肥时期,不同施氮水平显著影响燕麦的平均地上生物量(P<0.05)。随着施氮量增加,燕麦地上生物量呈增长趋势(图1、图2)。具体而言,在施氮量达到N1水平时,燕麦的地上生物量达到了最高值。相较于生物量最低的N3处理,N1处理显著提高了生物量,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其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完熟期的生物量增长率分别为10.21%、31.05%、13.35%和6.55%。表明适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提高燕麦的地上生物量。除了施氮量外,施肥时期也对燕麦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D2施肥时期下,燕麦的地上生物量表现最佳,在抽穗、开花、乳熟和完熟期,其平均生物量分别达到了8567.02,10 533.69,13 159.8和13 429.33 kg·hm-2。
不同处理对青海甜燕麦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图3)。同一施氮时期下,燕麦地上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而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燕麦地上生物量以分期施氮表现最好。
同一施氮时期下,燕麦地上生物量与施氮量呈正比,且不同施氮时期下均以施氮量N1水平地上生物量最高,对照最低;同一施氮水平下,燕麦地上生物量随施氮时期不同而不同,均以30%基肥和70%拔节肥(D2)最高。表明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D2)优于氮肥全部基施(D1),施氮时期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成效显著。将75%的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与一次性基施常规施氮量相比,燕麦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了7.4%、13.77%、10.70%和8.88%。
在不同施氮水平、施氮时期下,生育期对青海甜燕麦地上生物量同样具有影响,各生育期燕麦地上生物量均以N1施氮量,播种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为最佳,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在完熟期达到峰值,最高地上生物量为14 100.4 kg·hm-2,而在抽穗期产量最低。因此,实际生产中改变氮肥施用时期有利于提高燕麦地上生物量。
2.2 减量分期施氮对燕麦地上部植株氮含量的影响
在不同生育时期,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对燕麦地上部氮含量均达到显著影响(P<0.001),施氮水平在开花期和完熟期对燕麦地上部氮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时,施氮水平与施氮时期互作效应对地上部氮含量影响显著(表3)。
不同施肥处理在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对青海甜燕麦植株氮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之间,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各个生育期内,燕麦植株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图4)。在不同生育期,与一次性基施常规施氮量相比,75%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燕麦植株氮含量分别提高11.48%,15.66%,18.77%,和8.12%。不同施氮时期对植株氮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各生育时期植株中氮含量均在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条件下最高。
2.3 减量分期施氮对燕麦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对燕麦各器官氮含量影响显著(P<0.001,表4)。在不同生育时期,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对燕麦各器官氮含量均达到显著影响(P<0.001),施氮水平在开花期和完熟期对燕麦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时,施氮水平与施氮时期互作效应对燕麦各器官氮含量影响显著。
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地上部分的氮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图5)。在抽穗至成熟的阶段,随着施氮量的减少,燕麦的叶、茎和穗中的氮含量会显著降低(P<0.05)。在N1,N2和N3的施肥条件下,从抽穗期到成熟期,燕麦的叶、茎和穗的氮含量呈现出D2>D1的趋势。
植株的氮含量在各生育期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当增施氮肥时,从抽穗期到开花期,各施肥处理间的叶片氮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而从开花期到完熟期则下降幅度较大。在同一生育期中,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的氮含量,且各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D1和D2的条件下,各生育期的施肥量与叶中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0.907,0.874,0.889和0.979,0.986,0.982,0.969(表6)。燕麦茎中的氮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片相似,D1和D2条件下,各生育期的施肥量与茎中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0.985,0.911,0.985和0.987,0.963,0.989,0.933。燕麦穗中的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上升,D1和D2条件下,各生育期的施肥量与茎中氮含量的相关系数都呈显著正相关。
2.4 减量分期施氮对青海甜燕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在不同的氮肥处理下,氮肥利用率的表现亦不同,青海甜燕麦在各氮肥处理下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在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条件下皆最高,且差异显著(P<0.05)(表6)。D1,D2条件下,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N3>N2>N1,氮肥利用率、氮肥贡献率为N1>N2>N3。同一施氮量下,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表现为D2>D1。与一次性基施常规施氮量相比,75%氮肥分期施用氮肥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显著提高26.07%和4.90%。
3 讨论
氮肥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是决定作物氮素吸收效率的核心要素。众多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氮肥的施用量及其分配比例对植株体内的氮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氮肥的用量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25-26]。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株的氮含量也会相应提高。在燕麦的生长初期,尤其是在拔节期之前,植株的体型相对较小,其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低。然而,即使在这个阶段,如果土壤中的氮肥供应过于充足,而基肥的施用量过高,植株可能无法完全吸收这些氮素,导致氮肥的浪费和流失[27-28]。因此,在燕麦的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阶段和氮素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施肥方案。本试验针对燕麦的拔节期进行了氮肥施用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次性基肥施用相比,采用75%氮肥分期施用的方式显著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达到了26.07%的提升幅度。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氮肥分期施用策略在促进燕麦生长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有效性,也符合易镇邪等[14]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凸显了不同作物在氮肥利用上的特异性cd1af35d4c432fd87a6fc2a41a924d1f190475cf1f1cdfd63f32d4df5fe86e56。不同作物在氮肥利用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既体现在对氮肥需求量的不同,也体现在对氮肥施用方式和时间的敏感响应上。分期施肥策略正是基于这种特异性,通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淋失和挥发损失,确保更多的氮素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29]。这种策略不仅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还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氮素的生物固定和转化,从而维持土壤健康状态,为作物生长提供更为良好的土壤环境。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对土壤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土壤酸化、结构破坏和微生物群落失衡等[30]。这些变化会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对作物生长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制定氮肥施用策略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特性、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在进一步探索不同施氮时期对燕麦生长的影响时,我们观察到当75%的氮肥采用分期施用时,燕麦在完熟期的地上生物量达到了最大值。这证明了合理的氮肥分期施用策略对燕麦的生长和产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燕麦能够有效地调整氮素在植株内的分配,确保穗部有足够的氮素供应以满足籽粒发育的需求。这一发现与许国芬等[32-33]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不仅揭示了燕麦在氮素利用上的高效性,还体现了其对氮肥施用策略的适应性。在评估氮肥施用策略时,我们强调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的重要性。虽然分期施用氮肥可能暂时增加农民的管理成本,但长远来看,其通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更重要的是,分期施肥策略能够显著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具有深远意义[34]。这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评估方式,体现了我们在制定氮肥施用策略时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科技的进步将持续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燕麦地上部的生长特性以及氮肥利用效率上。然而,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燕麦种植系统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我们计划将研究范畴拓宽至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活动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燕麦种植系统的环境效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结论
高寒地区75%氮肥分期施用显著提升燕麦生物量,尤其在完熟期达到最高值14 100.4 kg·hm-2,证实分期施氮策略的有效性及氮肥减量与分期施用的结合优势。氮肥利用率和产量贡献率分别提高26.07%和4.90%,实现减氮不减产目标。本研究为高寒地区燕麦种植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同时丰富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为未来氮肥管理策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JOKINEN I,PIHlAVA J M,PUGANEN A,et al. Predicting the properties of industrially produced oat flours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oat grains or non-heat-treated groats[J]. Foods,2021,10(7):1552
[2]郭婷,薛彪,周艳明,等. 我国牧草产品生产、贸易现状及启示[J]. 草地学报,2019,27(1):8-14
[3]王运涛,杨志敏,刘建成,等. 冀西北地区21个燕麦品种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2020,28(5):1311-1318
[4]赵桂琴,师尚礼. 青藏高原饲用燕麦研究与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草业科学,2004,21(11):5
[5]刘振恒,武高林,仁青草,等. 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J]. 草业科学,2007(9):67-69
[6]FRANCIS B,ARAVINDAKUMAR C T,BREWERP B,et al. Plant nutrient stress adaptation:A prospect for fertilizer limited agriculture[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23:105431
[7]EISA M,RAGAUSKAITE D,ADHIKARI S,et al.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in providing safe and sufficient nitrogen fertilizer supply at turbulent times[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2022,10(28):8997-9001
[8]FAROOP M S,WANG X,UZAIR M,et al. Recent trends in nitrogen cycle and eco-efficient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erobic rice system[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22,13:960641
[9]MIHELCIC J R,BARRA R O,BROOKS B W,et 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ddr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23,57(9):3457-3460
[10]王生.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践及对策[J]. 青海农技推广,2021(4):32-34
[11]王克宙,王振涛.乡村振兴背景下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J]. 青海科技,2022,29(4):94-102
[12]周正权. 氮肥运筹对扬麦10号产量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02:62-64
[13]ZHANG H,CHEN T,YU S,et al. Optimizing the mulching patter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to improve maiz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yield,and nitroge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J]. Plants,2024,13(9):1241
[14]易镇邪,王璞,陶洪斌,等. 氮肥基/追比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与水、氮利用的影响Ⅱ.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86-90
[15]苟志文,胡发龙,赵财,等. 氮肥后移满足绿洲灌区全膜覆盖玉米的氮素需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4):888-895
[16]陈新平,张福锁. 通过“3414” 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 中国农技推广,2006 (4):36-39
[17]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1):1-8
[18]严翊丹,聂莹莹,徐丽君,等. 西南山区冬闲田功能型燕麦品种潜力挖掘评价[J]. 草业学报,2023,32(4):42-53
[19]蒲小鹏. 氮肥对高寒地区燕麦草地生产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66
[20]刘凯强,刘文辉,魏小星,等. 不同播量和行距对‘青燕 1号’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20,29(2):82-91
[21]刘文辉,贾志锋,梁国玲. 我国饲用燕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 青海科技,2020,27(3):82-85
[22]梁国玲,秦燕,魏小星等.青藏高原高寒区I-D燕麦品系饲草生产性能及品质评价[J].草地学报,2018,26(4):917-927
[23]胡鑫慧. 减氮条件下分期施钾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1:55-58
[24]马雪琴. 高寒牧区播期和氮肥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和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70-71
[25]赵广才,李春喜,张保明,等. 不同施氮比例和时期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0(3):99-102
[26]南铭,王兴荣,李晶,等. 燕麦抗倒伏性状的基因型差异[J]. 草业学报,2023,32(11):106-119
[27]杨峰,闫秋艳,鲁晋秀,等.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养分残留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7,32(1):171-178
[28]赵欢,张萌,秦松,等.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覆膜栽培玉米生物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分配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7,25(1):139-146
[29]马丙菊,常雨晴,景文疆,等. 水稻水分高效利用的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2019,25(3):15
[30]查宇璇,冉茂,周鑫斌. 烟田土壤酸化原因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土壤,2022,54(2):211-218
[31]刘永清,李艳本,李柏生,等. 做大做强衡东县稻米产业的思考[J]. 作物研究,2007,21(4):461-464
[32]许国芬. 氮钾肥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65
[33]石书兵,赵建刚,等. 氮肥运筹对燕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08-314
[34]周伟,吕腾飞,杨志平,等. 氮肥种类及运筹技术调控土壤氮素损失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16,27(9):3051
(责任编辑 彭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