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角下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2024-11-05胡鹏王鑫张顺利董春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6期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其传承与创新发展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有助于推动河南乡村振兴。该文分析了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在理论研究、人才传承、传承机制、产业结构、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不足,并探究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方法,旨在为河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健康中国;河南中医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创新;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9(b)-0087-05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HU Peng1, WANG Xin1, ZHANG Shunli1, DONG Chunhong2

(1. Jiaozuo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 2.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Abstract: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s a major strategic deployment made by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ensure the people's health.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e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suring the people's health, and promoting i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Henan is the birthplace of TCM culture,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CM.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culture in Henan helps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Hena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talent inheritance, inheritance mechan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t also explores the feasible method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ena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ena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ass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Henan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健康中国战略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实践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1]。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也是中医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代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医药资源丰富。河南拥有中药资源2 700余种,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中药材资源量大且丰富。其中伏牛山区、大别山区、太行山区、怀药区和黄淮海平原产区等5大优势道地产区的产业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共同孕育了底蕴丰厚、极具特色的河南中医药文化。历代各类史志典籍中记载的河南籍名医多达1 900余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主创区也均在河南[2]。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与中药材资源,天然优越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理条件,奠定了河南中医药发展的显著优势。随着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等部署的推进,河南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传承创新发展河南中医药文化,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造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大计,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均具有重要作用。

1 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意义

1.1 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有独特的人文思想和中原文化特征,河南中医药不仅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对后世针灸学及正骨治疗技术的发展也具有巨大影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传承创新发展河南中医药事业,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将中医健康养生理念外化于行、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3]。

1.2 有助于发挥中医预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讲究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方式,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近年来,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推动下,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健康中原建设稳步推进,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的复杂局面。河南省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快速上升,每年死者中超九成与慢性病相关,其中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居死因顺位的前五位,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发挥中医药预防、养生等特色优势,筑牢健康防线,成为推动健康河南行动的重要内容。

1.3 有助于挖掘中医药健康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中医药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性、地区广泛性、民生实用性等特点。近年来,河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带动500余万人就业,全省158个县区中多有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人工栽培的品种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4]。依托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的优势,牢牢抓住中医药这一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提升“豫产”药材质量,做大做强“豫药”产业,把“小草药”做成“大产业”,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充分发挥河南中医药资源优势,破解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难题,不仅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选择,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养生需求、探寻河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现实需要。

2 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挑战

2.1 理论研究缺乏共识性和创造性

中医学通常依赖于传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与现代医学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中医与现代医学体系的两套理论体系不能有效衔接。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描述大多比较宏观、宽泛,不够精准、具体,甚至一些理论缺乏共识性。比如,中医气场、能量流的概念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下就难以被量化和证明,使得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再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形成于千年之前,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如果缺乏对这些理论的深入挖掘和创新性发展,会导致中医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适应。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是传统的经典理论,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传统理论、经典文献,往往会忽视现代疾病的复杂变化,阻碍中医理论创造性的发挥。今天现代西医学的解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快速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领域不断突破,中医理论的发展创新不能忽视这种变化,必须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2.2 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人才缺乏

2023年《河南省中医药学科与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共培养中医药类毕业生2.26万人,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得到改善,但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方面,如中医药领军人才、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及多学科背景的中医药人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一般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更深的学术造诣和更丰富的临床经验,而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再加上各名家、中医流派医术和药方秘不外传,导致一些地域特色的中医药人才缺乏。而青年学生由于传统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医经典理论及其承载的文化精髓,造成中医药文化传承“后继乏人”[5]。河南省在中医药高级人才教育培养方面仅有两所高校,与一些拥有多所知名医学院的省份存在差距,在高级人才引进的待遇和激励措施方面也缺乏吸引力。目前,无论是在河南举行的“仲景优秀学者”高层次人才签约仪式,还是已经实施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都是为了弥补高级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2.3 文化传承机制尚不完善

在中医药传承的过程中,会出现中医药与现代文化创新元素分离的趋势。在某些师承制的教育培训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师傅的诊疗技巧来学习。这种方式虽然在中医技能传承上有其优势,但由于河南中医文化传承方式单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与现代科技文化的结合意识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河南中医药文化在数字媒体、互联网中出现得相对较少,这限制了河南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一代和国际社会中的传播。中医药缺乏与现代文化形式和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而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式学习、数字媒体来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中医药文化难以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另外,从传播的内容来看,河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多局限于针灸推拿、太极拳法、古方制剂等器物和物品层面,对中医药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核心理念等文化输出不足,导致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受限。

2.4 中医药产业优势不明显

河南省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70万亩、产值302亿元,种植面积与中药大省相比还有差距,产值也不高,如图1所示。全国共有生产中药企业4 752家,河南只有189家,低于广东、安徽、四川等省份。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药材企业16家,只有3家企业入选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家企业入选全国50强中药制造企业[6-7]。

河南的连翘、金银花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艾草、夏枯草、西红花、百蕊草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20多种道地药材占据市场绝对优势。但随着全国中药材产业竞相发展,当地中药材产业的短板弱项也暴露出来,如种业专业化水平低、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方面明显不强、产业链开发滞后[8]。这也说明河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理念滞后,在人才、品牌、市场创新方面明显不足,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发展理念。

3 推动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方法

3.1 加强理论研究,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承基础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奥。中药的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淡涩,从五味归属五脏,通过五味偏嗜指导养生防病,取类比象,同气相求[9]。鼓励学者和研究人员研究、传播、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钻研经典、理论探源、勤学古训、坚持不懈地继承发扬中医药理论的精神实质。将古籍中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探讨古代理论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将古籍资料数字化,便于保存和广泛传播,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以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形式出版和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学习。深刻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和中医思维本质,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理论和作用机制,推动中医理论创新。通过梳理和规范中医药各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医药繁荣景象,也反过来促进学术的新生和理论的创新[10]。

中医理论没有被广泛认可,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以西律中”,中医药的评价体系不能按西药的标准体系来评价,这就要充分参与国际组织合作,加强理论现代化创新,制定通用的中医药术语、治疗标准、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等,提高国际医学界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在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开办了“仲景学院”,实施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建设项目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河南中医药“走出去”。

3.2 加快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河南高级中医药人才短缺是制约河南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关键因素,是影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瓶颈。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高级专业人才不仅是技术传承和创新的主体,也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要以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为根本途径,通过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更多中医药硕士和博士等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以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为手段,如税收减免、科研资金支持、人才引进奖励等;以提高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为有效途径,如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尤其是在传统理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培养一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岐黄学者[11]。

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中医思维理念、中药药理研究思维、科学分析方法、医德医风医道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开展“西学中”培训,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药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的优秀高端人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承前启后、代代相传。《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提出,“要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药膳文化体验等,提升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培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接班人。

3.3 创新传承方式,助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创新中医药文化新话语体系,把中医治病救人、健康养生的理论变得让人感兴趣、听得懂、能接受。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医药也应该加强与不同地区文化和医学体系的交流和融合,这是推动中医传承发展的关键策略,更是河南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础。中医要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比如,许多患者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核磁等化验单或检查报告,中医不能排斥这种现象。中医也可以通过与西医及其他传统医学体系的交流,吸收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同时分享中医独特的诊治理念和方法。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医的现代化,也丰富了世界医学的多样性,“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医师能力素养的“标配”。

中医药学应充分借鉴现代医学、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用现代语言体系多维度、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医理论、方法、成果和内涵。这也有利于总结和凝练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标识。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快张仲景文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逐步推进中医药数据处理“信息化”,加快辨证诊断“规范化”,推动临床应用“智能化”,创新发展中医药[12-14]。

3.4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中医药健康新业态

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贮藏水平,确保药材品质。目前,“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的开发、南阳艾草的加工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聚集区。根据河南省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优化产地选择和品种发展,加大培育地方特色药材的力度,加大特色药材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疗效机制,解决中药材质量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优化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积极挖掘、重点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创新型中药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豫药”品牌[15],带动河南省中药产业整体质量提升,实现传统中药房向现代中药产业的演变。

以道地药材为基础,加快建设中药材产业链建设。大力开发中药特色生态等“中药+”新业态。发展中药材衍生产业,支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支持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中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植物源农药及美容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市场开拓。强化中药材产业链终端,推动中药材加工企业升级,实施龙头培育工程,支持羚锐、太龙等重点药企产品升级,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药企业,壮大豫产中药集群,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同时,融合发展新兴业态,推动中药材加工从“药”字号、“食”字号向“健”字号、“妆”字号拓展升级,推动更多豫药走向世界。

4 结束语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科学,系统全面地概括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规律,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202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同年河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在郑州召开,这都为河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河南具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及独具特色的中药材资源,是其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充分发挥河南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培育河南中药材的“豫药”品牌,让更多的河南中医药走出河南,让“河南药方”和“豫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尚华,章林,李海英,等.关于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中医药文化,2017,12(6):50-53.

[2] 崔海英.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传承中医药文化实践探索[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1):44-47.

[3] 余艳红.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N].学习时报,2021-02-08(1).

[4] 孟长海,郭德欣,吴玉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177-180.

[5] 马松,楼招欢,刘雨诗,等.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0):242-244.

[6] 河南日报课题组.奋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河南实践[N].河南日报, 2024-02-27(T2).

[7]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R/OL].(2024-08-30)[2024-09-20].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40830/172617272500 997662282068.shtml.

[8] 池军,龚曼,何淑霓.河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3):10-12.

[9] 何清湖.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0):1189-1192.

[10]廖娟,曾福生.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3(6):1134-1139.

[11]陈丽琴,郑贵宝.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0):102-106.

[12]杨金生,林明欣,刘继法.制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1):7-11.

[13]孙忠人,游小晴,韩其琛,等.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及现状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6):1803-1811.

[14]林静怡,李诗翩,郭义,等.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世界中医药,2022,17(6):864-867.

[15]孔学姣,侯群华.河南省药监局:以标准化严监管优服务 助推河南中药传承创新[N].河南日报,2024-02-27(T7).

基金项目:河南省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XWH188)。

作者简介:胡鹏(1982-),男,河南孟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中医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