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修辞学视角下科幻作品“走出去”英译策略探析

2024-11-05开丽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6期

摘要:翻译与修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语言研究领域,却在理论与实践运行上存在理念和方法的重叠,翻译修辞学随之诞生。该学科作为翻译研究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生学科,其研究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运用翻译修辞学指导具体实践不仅能够改善译文水平,还能反哺理论的发展。该文运用修辞学家哈里克提出的4种象征资源,探究中国科幻巨作《三体》系列第一部及其英译本The Three Body Problem中所运用的英译策略及其效果。研究发现,《三体》英译本积极运用了4种修辞策略,建立起译本认同,促进了作品的海外传播。可见,科幻作品英译过程中,合理运用修辞策略指导翻译能加强译本目标语群体的认同构建,有利于中国科幻作品“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翻译和修辞;翻译修辞学视角;象征资源;中国科幻作品英译;科幻作品“走出去”; 《三体》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9(b)-0001-05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Science Fiction Works"Going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Taking The Three Body Problem as an Example

KAI Li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0, China)

Abstract: Translation and rhetoric are two distinct and independent fields of language study. However, there are notable areas of overlap in thei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nbSEU2kgd1wyllsKZ5FQHQHg5Dw1WaiF/u8/P0Y6Yg=al approaches. This gave rise to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As a sub-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disciplin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utilization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to inform the specifics of practice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contributing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ory. This paper employs the four symbolic resources proposed by rhetorician Harrick to explor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ployed in the first book of the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masterpiece Three Body Series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Three Body Problem, and their effect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employs the four 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a positive manner,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work overseas.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is study that the reasonable use of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 guide the transl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group of the transl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works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Translation and rhetoric; Translation rhetoric; Symbolic resources;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Science fiction "going out"; The Three Body Problem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与修辞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集。翻译修辞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关注翻译中词语、句式及文体的选择,更强调翻译作为一种具有说服力的修辞行为,如何在特定语境中与目标受众建立连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修辞学视角下中国科幻作品英译策略,特别以刘慈欣的《三体》及其英译本The Three Body Problem为例,探究其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效果。

1 翻译修辞学

早在20世纪初,翻译理论开始借鉴修辞理论,以丰富翻译技巧与理解[1]。1980年,苏俄学者科米萨罗夫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翻译修辞学”的概念,标志着这一交叉领域的正式启航。

翻译修辞学的内涵不仅聚焦于翻译中的修辞手段应用,更在于其对翻译活动的全新视角与深度解析。它倡导从修辞的角度审视翻译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将翻译视为一种具有说服力的修辞行为,关注译者如何在特定语境中,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与目标受众建立连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2]。这一视角促使翻译研究从单纯的文本转换,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互动与文化交际,提升了翻译的社会地位与学科价值。

翻译修辞学的兴起,不仅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自然延伸,也是响应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沟通需求的学术回应,它促使翻译学者与从业者更加注重翻译过程中的修辞意识,以期提升翻译的影响力与效果。

2 翻译修辞视角下的象征资源

哈里克(James A. Herrick)在其著作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 An Introduction中精辟地阐述了修辞学的4大关键元素——论辩内容(arguments)、诉求策略(appeals)、话语建构方式(arrangements)与美学手段(aesthetics),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修辞学的基石,赋予了语言无与伦比的说服力和影响力[3]。

陈小慰[4]对其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可利用哈里克提出的这4种象征资源,展开对修辞翻译实践的研究。在翻译修辞学视角下,4种策略的含义有所扩展。论辩内容强调的是话语的理性基础,确保所传达的信息合理且具有说服力。这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忠实于原文的逻辑与事实,同时结合译文语境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说服力。诉求策略则是通过激发听众的情感,建立起译者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在翻译中,这涉及对原文情感色彩的捕捉与再现,要求译者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的表达习惯和情感触发点,以唤起受众的共鸣。话语建构方式指的是译文的组织结构和风格,它关乎篇章的布局和语言的流畅度,是实现最佳表达效果的关键。译者应精心设计文本结构,使之既符合源语的逻辑,又能适应目标语的审美期待。美学手段,即修辞格的运用,为译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具感染力。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优美,提升译文的美感。然而,修辞手段的选择需谨慎,应考虑其在目标语境中的接受度和恰当性。

3 中国科幻小说翻译研究现状

中国科幻作品的外译研究在国内学术界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对老舍《猫城记》的英译研究[5]。随后,中国科幻文学的外译经历了一段沉寂期,直到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与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相继获得雨果奖,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在国际上获得空前的认可与关注[6]。这一成就不仅促进了对科幻文学译介模式的探讨,还对翻译策略、译者角色及译介接受进行了研究,推动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外译研究。

翻译策略研究集中于《三体》的英译本,学者们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采取灵活的策略。此外,译者需处理好与作者、出版商和读者的关系,确保译文的准确传达和有效传播[7]。译者在译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刘宇昆作为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的英译者,其翻译策略和译文质量得到了广泛赞誉。学者们从目的论、女性主义、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了他的翻译实践,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平衡原文忠实性与译文可读性,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与接受能力[8-9]。

中国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途径与译介接受也受到关注。《三体》系列在美国的成功,得益于其译本在亚马逊上的高评分,以及《克拉克世界》杂志的推介。研究显示,译介模式、出版机构的营销策略、社交媒体的推广,以及读者的正面反馈共同推动了中国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10-13]。

然而,尽管中国科幻文学外译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研究中仍存在不足。大多数学者对刘慈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学学科内,较少提到翻译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此外,对译介效果的评估多依赖于销量和读者评价,缺乏深入的文本分析。

4 中国科幻小说英译“走出去”策略探究

《三体》英译本的获奖标志着中国科幻开始走向世界。The Three Body Problem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值得细细研究。

4.1 论辩内容

论辩内容意即忠实原文论辩的思路,但需按照目的与文化习惯进行调整,保证原文连贯性与说服力。例如:

原文:“怎么样老弟,扛不住了吧?我说你不成吧, 你还硬充六根脚指头。”

“你不会明白的。”汪淼猛抽几口烟说。

“我是太明白了……那好,去吃饭吧。”

译文:"So how's it going, buddy? Finding it hard to bear? I said you couldn't handle it. And you insisted on playing the tough guy."

"You wouldn't understand." Wang took several more deep puffs.

"Your problem is, you understand too well. ... Fine, let's go grab a bite."

该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汪淼用3K眼镜肉眼观测到宇宙闪烁之后精神临近崩溃,驾车来到一座教堂旁边,将车随便停在了一处就瘫坐下来。这时之前参加军方作战会议认识的警官史强来到了汪淼的身边,展开了这一段对话。

对话中史强先是用调侃来表达安慰。汪淼认为史强这样文化素养不够的人难以理解他的处境,所以说出“你不会明白的”,史强回应了一句“我是太明白了”。在原文中,史强的话“我是太明白了”作为回应是合乎中文语义逻辑的。对于别人说我们不明白的情况,我们常常回应一句“我可是太明白了”,意思是“我才是明白事情本质的人,不明白的是你”。从后文内容来看,确是如此。汪淼认为史强不懂科学,没法理解“幽灵倒计时”和“宇宙闪烁”意味着什么(这两个现象都是人类科学所不能及的,是超自然的力量,后面得知是三体人搞的鬼),也无法共情他的痛苦。但史强说“我是太明白了”,意思是我知道你很痛苦,而且我能看到这些事情背后的联系,是有人故意装神弄鬼。后文中汪淼询问史强有没有抬头看过星星、有没有对宇宙产生过敬畏之情时,史强却回答得非常现实。他说自己忙于生活和生存,没空管那些。因此史强并不是真的理解汪淼的恐惧和无助,他理解的是背后的原因。

如果按照原文翻译成“Instead I understand quite well, more than enough.”,这会让英语读者认为史强从科学的角度非常明白汪淼所面临的困境,这与后文中两人对话所包含的信息形成矛盾。因此译者将其处理成“Your problem is, you understand too well. ”(你的问题是,你明白的太多了),避免了正面回应汪淼,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指出汪淼的问题是深陷其中难以抽身出来。这一翻译暗合原文之意,还为下文史强的分析埋下了伏笔,而且契合英语读者的思维。

4.2 诉求策略

诉求策略要求译文精准捕捉原文情感色彩,用目的语惯用表达方式唤起读者情感共鸣。例如:

原文: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译文:In China, any idea that dared to take flight would only crash back to the ground. The gravity of reality is too strong.

原文背景是叶文洁的父亲叶哲泰在受到批判期间遭到妻子的背叛从而回忆起往事。叶哲泰的回忆描述了岳父和他所讲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妻子以为父亲是在爱因斯坦的影响下走向物理学的殿堂,实际上他和爱因斯坦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1922年)。那时父亲得益于流利的德语而被选作爱因斯坦的陪同翻译。爱因斯坦经过一名砸石子的小工身旁,默默看着这个在寒风中衣衫破烂、手脸污黑的男孩子并询问他一天的工钱,小工回答说五分。爱因斯坦站在这个小工身边良久。后来父亲回忆起这件事情时发出了如上的感叹。

在叶哲泰的回忆里,他的岳父对他说出这句话时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物质条件匮乏,没有物质基础,思想再先进也只能归于尘土。但这句话联系上下文则含义不同。这句话是叶哲泰在受到批判时说出的,因此这句话其实是一种控诉,控诉当时知识分子的遭遇。The Three Body Problem则忠实于原文,在保证信息传达的同时尽力保留了原文的情感色彩,但其内涵则要读者们根据上下文细细揣摩。

4.3 话语建构方式

话语建构方式的核心在于布局与语言流畅性的处理。译文与原文最大的不同是章节的安排方式。原文先讲述了科学界发生的怪事,然后军方找到了汪淼,接着描述了汪淼经历的一系列怪事。汪淼在观测宇宙闪烁时得知了一部分叶文洁的过往,然后继续回到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原文夹杂了一段插叙。译文则将叶文洁的故事提前,然后描写现在(40年后)发生的事情,是完整的顺叙。英语中人们对时间比较敏感,非常看重时间逻辑。译文如此处理减轻了英语读者的负担,迎合了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除此之外,译文段落划分更为细致,每段所含信息量不会太多,更能体现情节的发展。如原文中叶文洁由于反动书籍“蛊惑”犯错后,程丽华来开导时拿出了一份材料让叶文洁仔细看看,书中写道:

叶文洁拿起文件,在监室昏黄的灯光下翻看着。程代表没骗她,这份材料确实与她的案子无关,是关于她那已死去的父亲的。其中记载了父亲与一些人交往情况和谈话内容,文件的提供者是叶文洁的妹妹叶文雪。

译文对此进行了分段处理:

Ye picked up the document and flipped through it in the dim yellow light of the detention cell. Representative Cheng hadn't lied to her. The document reall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her case.

It was about her father. In it was a record of her father's interactions and conversations with certain individuals. The source was Wenjie's younger sister, Wenxue.

译文选择在叶文洁确定这份材料的性质时进行了分段,显然是非常合理的。这两句之间情节上是递进的;两个段落之间语义完整(摘录的是部分内容,前后都有相应上下文),不会有割裂的感觉,分段易于读者阅读。

措辞方面,译文措辞流畅生动,从以下几处可以窥见一斑。例如:

原文:汪淼不知道这是否就是那名军官所说的作战中心,有一点他可以肯定:这里在处理的事情,已经让人们顾不上其他了。

译文:Wang Miao wasn't sure if this was the Battle Command Center, but he was sure of one thing: Whatever they were dealing with was too important for them to care about keeping up appearances.

原文:马钢也摇摇头,记者没有报道他的兴趣,令他很失望。“知识分子毛病就是多。”

译文:Ma Gang shook his head as well, disappointed that the reporter wasn't interested in an interview. "Intellectuals always make a fuss about nothing," he muttered.

4.4 美学手段

美学手段,即修辞技巧的应用,为译文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增强了表现力。《三体》作为科幻小说,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译文几处修辞手段的运用增添了画面感。例如:

原文:一阵怪笑声打破了寂静,这声音是精神已彻底崩溃的绍琳发出的, 听起来十分恐怖。人们开始离去,最后发展成一场大溃逃,每个人都想尽快逃离这个地方。

译文:A cackling laugh broke the silence. The sound came from Shao Lin, whose mind had finally broken. The laughter frightened the attendees, who began to leave the struggle session, first in trickles, and then in a flood.

原文中叶哲泰死后在邵琳的怪笑声下围观的人们纷纷散开,最后像大水冲开堤坝一样散去。译文将人们的离去比喻为先是细流(trickles),只有少数人离去,后来离去之势愈演愈烈逐渐变成了洪水(flood)。译文增译了原文没有明说的信息,但将人们散去之势表现得充满了画面感。

原文:多富饶的地方,可现在看看那条河,一条什么都没有的浑水沟。我真不知道,现在整个兵团的开发方针是搞生产还是搞破坏?

译文:What a fertile place! But now, if you go look at that brook, it's just dead, muddy water in a ditch. I really don't know if the Corps is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or destruction.

原文这里就是普通语境下的一对反义词“生产”和“破坏”。译文中则采用了construction和destruction两个单词,两个单词除了第一个音节其他发音是一样的,其含义却截然相反,这是独属于英语的韵律和语义间的和谐曲调。

由上可见,译者只有熟稔英语的用词、韵律与修辞,才能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翻译出充满美感且生动的译文。

5 结束语

通过对《三体》及其英译本The Three Body Problem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翻译修辞学在科幻作品英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体》英译本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忠实于原文内容,更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翻译修辞学中的4种象征资源——论辩内容、诉求策略、话语建构方式和美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构建了译本认同,并促进了作品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首先,在论辩内容方面,译者忠实地传达了原著的逻辑和事实,同时结合英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保证了信息的连贯性和说服力。其次,在诉求策略上,译者成功捕捉并再现了原文的情感色彩,唤起了英语读者的情感共鸣。再次,在话语建构方式上,译文通过精心设计的文本结构和流畅的语言,实现了最优的表达效果。最后,在美学手段方面,译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译文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具感染力。

《三体》英译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中国科幻作品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启示:合理运用翻译修辞学的视角和策略,不仅能提高译文的质量,更能加强目标语群体对中国科幻作品的认同感,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铺平道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幻作品翻译的具体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翻译修辞学来促进中国科幻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陈小慰. 论翻译的“修辞语境”[J].上海翻译, 2022(4): 5-10.

[2] 陈小慰.“翻译修辞学”之辨与辩[J].中国翻译, 2019(3): 44-54.

[3] JAMES A.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 An intro-duction[M]. 6th ed Routledge, 2018.

[4] 陈小慰. 翻译与修辞新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5] 夏天. 《猫城记》1964年英译本研究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2): 82-88.

[6] 梁昊文.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外译及其研究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 30(1): 41-47.

[7] 吕子青, 曾景婷.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J].湖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4(5): 174-179.

[8] 韩淑芹.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三体Ⅰ》的英译解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35(3): 82-88.

[9] 修文乔, 姜天扬. 从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转换看科幻作品翻译:以刘宇昆译《北京折叠》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 2018, 31(5): 48-54.

[10]王雪明. 《克拉克世界》与中国当代科幻短篇小说的英译与接受 [J].科普研究, 2020, 15 (3): 91-98,114.

[11]李晋,肖维青. 社会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海外译介:发起、生产与传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54(5): 63-69.

[12]刘慈欣. 三体[M].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8.

[13]LIU C X. The Three-Body Problem[M]. LIU Y K trans. New York:Tor Books,2014.

作者简介:开丽梅(2000-),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