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4-11-02秦艺洢

大学教育 2024年19期

[摘 要]面向国家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时代背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更好推动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人才,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文章选取东南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该校在推进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探讨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试点创新区、第二课堂价值引领等有效路径,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9-0130-05

随着当今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深度推进,急需大批能够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高端专业人才[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要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强调“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中国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了加快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大批以“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使命的全球治理人才,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和中国大国担当展现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承担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使命[3]。

一、国内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内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近年来结合办学优势及专业特色,在学生国际胜任力提升、国际组织实习平台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清华大学通过国际组织实训工作坊、人才训练营、国际发展与治理兼修硕士项目,强化对本硕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长线拓展培训。北京大学依托国际关系学院,设立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全球人才治理培养计划”。复旦大学重在依托“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入职搭建实训实习进阶式平台。浙江大学构建了“课堂—战略伙伴—海外高校—实践实习”四课堂融通的培养体系,实施“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各高校的探索与实践,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已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和目标。同时,高校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全球治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内涵:一是参与全球治理需兼具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视野、卓越领导力、组织协调力、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二是全球治理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应仅限于外语类专业与社会经济管理方向知识贯通,更应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形成跨学科交叉等多样化融合[4];三是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路径要从传统的提供学生国外教育经历和国际化环境体验,转变为“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全球发展的未来”,培养能够在全球治理事务中贡献中国方案的创新型人才[5]。

二、东南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应以国际胜任力为核心,以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为支点。作为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和“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项目”(2021年)入选高校,东南大学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兼具专业素养和国际胜任力的领军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大局观、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构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多途径强化全球治理实践训练,以加强全体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具体来看,东南大学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以下实践经验。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应转变传统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国际胜任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本研贯通的培养体系。东南大学实施本研贯通、进阶融通、校内外联动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校学生构建“国际通识课程学习—国际交流参访—基地班专业培养—国际暑期学校特色培养—国际组织实习、国际行业企业就业”全链条培养模式,将国际化视野、家国情怀、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培养体系中,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意识和业务能力(见图1)。

一是制定以国际胜任力素养培养为核心、本研一体化的东南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跨专业顶点选修课程”的递进式、模块化交叉课程体系。经过两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师资力量,设置由通识基础、专业基础、跨专业选修、实习实践四个模块组成的为期一年半(16学分)的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课程体系。学生可自由在模块内选择相应课程。同时,开展国际组织专家主题报告、国际组织职业培训实操、联合国青年训练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国际组织重要性和能力素质要求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国际事务处理知识与技能储备。重点建设面向全校的理工、医工、文工、文理交叉模块化课程资源,本研共享、专业通识与实践、选修结合,明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全校不同专业学生面向不同行业组织专兼并重培养的要求。近三年学校分批选拔140名品学兼优的本硕博学生进行跨专业、复合型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并授予东南大学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学分和项目证书。

二是融通“外语+强势工科专业”,进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东南大学2022年起设立“英语+信息工程”“日语+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专业,采用“2+2”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利用“精品文科+强势工科”跨学科融合优势,开创性建立核心突出、选修自由的课堂、研学、讲座、竞赛、毕设“五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具备全球胜任力的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化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学生规划多元化国际发展路径。

三是改革公共外语教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东南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学术英语、第二外语课程,以外语能力为核心、以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拓展、以学术英语为特色,实现以本科阶段课程对接硕博阶段学术能力培养要求,建构了由“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学术英语实践”三大模块构成的、知识和能力“双链”逐级进阶的课程新体系,强化了学生学术英语和国际交流能力,覆盖不同学段、专业、公共外语语种的本硕博学生10000余人。同时,为土木学院丁大钧班开设工程英语课程,为荣誉学院(吴健雄学院)优秀学生开设国际交流英语、试点法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课程,计入自主发展学分,支撑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二)注重国际组织实训,打造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实践创新示范区

新时代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应积极遴选青年学生进行高层次国际化培养及国际组织实习实践教育。东南大学建设了“国际组织模拟实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国际暑期学校,模拟联合国课程等集中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了专业能力培养强化训练。

外国语学院自2021年起举办以“国际组织模拟实操”为主题的国际暑期学校,以国际组织人才共育为目标,采用中外联合讲座、工作坊、论坛、文化指导等教学模式,邀请联合国中文组组长、联合国中央规划协调处处长等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同时开展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的现状与挑战、国际组织工作规范、联合国实习模拟面试等主题研讨,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学生参与。同时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模拟联合国课程。通过材料撰写、演讲、辩论、磋商和游说等方式,开展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帮助学生熟悉联合国机构流程,锻炼学生用国际眼光看待问题,强化分析、概括和协商能力,激发国际领军人才潜能。

建筑学院作为亚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秘书处单位,以及获首批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批准的“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依托学科优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建筑档案中心等国际组织深度合作,搭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专业国际化教学实践平台,积极开展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国际实践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和所在国政府的支持下,自2017年起连续8次组织学生在缅甸、尼泊尔等国开展文化遗产现场调查、数字测绘、规划编制等实践教学活动,参加学生200人次以上。同时将专业教育资源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缅甸曼德勒理工大学、印度CEPT大学、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埃及开罗大学等发展中国家高校密切合作交流,在中外联合教学专业教育中融入世界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文化遗产相关研学活动近20次,中外学生400余人参加;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欠发达国家文化遗产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Capacity Building行动,为共建国家专题培训数百人次。1名硕士研究生在历经国际创新区教育培养后,2018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2年,并于2020年继续留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

(三)加强意识引领,厚植全球治理职业规划价值认同

新时代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要在第二课堂实践和就业规划导向中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的意识培育,引导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东南大学在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编写中,设置“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专栏,重点介绍当前国际形势、国际组织、国际公务员概述和怎样成为国际公务员;在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开设“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宣传专栏,持续发布国际组织招聘信息、工作动态、交流分享等内容,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与成长资源匹配。成立“国际组织发展协会”和“模拟联合国协会”,为志愿参与全球治理事务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自主平台。通过承办人社厅、教育部“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全国巡讲南京站”活动、国家留学基金委第三届联合国机构宣讲等国际组织专场宣讲,定期邀请校外国际组织任职专家或全球治理领域学者做专题报告,定期邀请具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经历的校友开展政策推介讲座和经验分享沙龙等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职业规划。近三年,邀请联合国前秘书处官员、金砖国家技术项目部高级项目官员、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前参赞、联合国纽约总部全职同声传译员、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专委会委员等十余名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国际组织任职经历和工作政策专题报告。2022年聘请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长的Erik Solheim教授为东南大学名誉教授。自2013年起,学校举办了十一届“模拟国际会议展演”、九届“江南梦模拟联合国大会”“国际组织知识竞赛”“国际组织游园会”“国际胜任力实训工作坊”,打造了第二课堂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品牌活动,以厚植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意识,加强学生对国际组织的直观感知和实战经验的积累。

(四)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支撑合力

新时代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要推进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集聚优势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保障。东南大学建立由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国际合作处等多部门协同,校内外联合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培养机制。依托本校相关专业、国外合作高校、中科浩博、海外教育基金会等教育企业联合建设国际组织、全球治理课程、讲座和实践平台。在学生保研政策中将本科生到国际组织实习纳入推免生遴选优先条件,对参加国际交流专业课程学习、国际组织实习以及赴国际组织实习工作的学生给予保留学籍、专项奖学金等政策和经费支持。对校内建设国际组织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予以认定教学工作量。同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国际组织校外课程和实习实践活动开展。

二是建立国际组织储备人才数据库,积极搭建人才输送平台。对于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大学生择优吸纳,为学生提供简历设计辅导服务和岗位匹配信息,在国际组织人才输送时重点推荐,提升学生参与国际事务、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竞争力。学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等国际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到国际组织研习、观摩、实习的机会。积极服务联合国项目海外志愿服务计划。2021年起,学校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每年选派学生到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国际志愿服务。

三是提升师资队伍以国际胜任力为导向的国际化育人能力。面向专任教师开展全球胜任力提升培训项目。组织全校各专业90名全英文课程建设骨干教师,参加国际组织人才核心素养、全球胜任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专题培训学习,专项培养教师将人文交流理念和全球胜任力融入国际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国际组织理论背景讲解、教学技能培训、优质课程案例展示、课程设计及说课实战,邀请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康奈尔大学等著名高校教授和国际组织专家开展讲座与指导。2018年以来选派100余名骨干教师公派出国研修,切实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水平,为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基础。3名教师先后任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

近年来,学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累计培养参与国际胜任力教育学生8000余人,参加国际公务员系列讲座448人次;140人入选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班,其中64名优秀学生参加联合国训研所实训,7人获国际组织专家学者推荐信,5人获国际组织实习岗位推荐。每年开展国际组织实习实践项目,累计选派100余名学生赴纽约、日内瓦、维也纳等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秘书处、世界银行等10余个国际组织学习参访;16名学生分别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等开展长短期实习;5名校友赴联合国新闻传播部等国际组织工作。这些成效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社会及政府的认可。例如,尼泊尔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受到了习近平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总部、尼泊尔文化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的赞誉,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

三、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目前国内各高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但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仍面临较大挑战。一是国际组织培养和推送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全球治理人才输送机制难以常态化;二是国际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校内或邀请校外具有国际组织任职经历的专家资源不够;三是高校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还需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搭建更稳定、高效的国际组织实习实训及人才输送平台[6]。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动员学院、教师、校友、合作教育科研机构等,推动与专业性国际组织建立和深化合作。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国际组织短期参访研学项目、国际实务精英实训营,针对实训学员进行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专门指导,对口推荐国际组织长短期实习工作,分层次递进培养,全方位搭建更加专业、深入的人才输送平台。

二是建立全球治理教育教学专家库,形成高质量师资储备。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打造以国际胜任力为导向的国际化师资队伍。聘请全球治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学科和师资资源,强化对教师全球胜任力认知和教学能力培训提升,重视对学生领导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全球性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际实习实践教育和职业规划引导,树立国际组织任职和实习价值认同[7]。探索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联动教育,在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中全面融入渗透胸怀天下、担当国家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目标要求,提升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意愿。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东南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案例,系统总结该校在推进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的培养全球治理人才路径和政策建议可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高校要在培养体系、实践平台、价值引领、组织保障等方面对标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战略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塑造一批兼备懂外语、通专业、跨学科全球治理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未来领军人才,落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与责任,以更主动的作为服务国家战略。

[ 参 考 文 献 ]

[1] 赵龙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治理人才培养[J].太平洋学报, 2020, 28(1):28-35.

[2] 习近平: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EB/OL]. (2016-09-28)[2024-02-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929/c64094-28748259.html.

[3] 姚玲珍,朱君萍,陈旭东. 新文科视域下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J].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4): 83-91.

[4] 孙吉胜.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外语, 2020, 17(6): 4-10.

[5] 张悦, 徐秀丽, 李小云. 链接地方与全球: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基于中国农业大学全球发展治理人才培养实践的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4, 45(1): 50-57.

[6] 房欲飞. 我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 科学发展, 2023(10): 58-63.

[7] 武学超, 陈梅. 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价值、路向及特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 46(1):45-5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