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4-11-02姜文全任建民梁平杨帆高兴军

大学教育 2024年19期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国家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优秀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浸润与滋养。当前课程思政仍存在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体系不完整、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文章聚焦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并通过多个角度评价课程思政成效,以达到机械类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类;课程思政;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9-0088-05

新工科是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行动等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核心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1-3]。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4],满足社会发展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发挥机械类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实现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价值引领,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6],但也暴露出一些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7-9],主要表现为:

第一,课程思政元素碎片化,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性不强。目前,机械类课程教师都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挖掘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但仍存在思政元素碎片化问题。为此,需要推进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既要明确单门课程思政元素的聚焦点,又要明确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对所聚焦的思政元素的支撑力度,这有助于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思政还局限在理论课程上,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还主要依靠理论课教学来实现,理论课堂仍然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72inX1inBPOVj9DwbeDYXw==和主力军。而通过实验类课程以及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均能起到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责任感等作用,但目前这些内容尚未能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因此,需充分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解决课程思政形式单一、渠道不畅、思政育人效果不够显著等问题。

第三,部分课程思政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尚未清晰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模式。课程思政也有自己的实施目标或预期结果,即课程思政目标或德育目标,由于它是课程目标的一部分,按照OBE理念,课程思政目标也应该纳入考核和评价,并做好持续改进。但部分评价未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评价仅停留在低层次,形式化的内容偏多,评价的手段较为单一。

二、 教学体系构建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机械类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石油化工特色,以专业为单位统筹设计单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和系统优化,将其落实到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科技训练、社会实践等全部教学环节,从而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见图1),并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10],从教师教学、学生成果、社会影响等角度,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促使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有效达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资源与内容

机械类专业课程同属于工学类课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1]。我校结合该项要求和本校石油化工特色,聚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聚焦工程伦理:机械类专业主要培养未来的工程师,而工程师在学习和工作中,离不开社会责任、诚信与道德、风险与安全责任以及价值、利益、公正等工程伦理问题。基于此,在开展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收集有关工程伦理方面的案例,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中应有的工程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增强学生认真负责的意识。

2.聚焦工匠精神:与工学类专业课程息息相关的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探索实践中,孕育了工匠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等,要把这些精神有机融入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科技竞赛指导过程。

3.聚焦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针对家国情怀作出重要论述,包括爱国情怀、爱家情怀、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情怀。机械类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师讲授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可向学生介绍通过“三步走”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使其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同时,通过校、院组织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团活动,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爱家情怀等思想。

4.聚焦石油化工特色:雷锋精神、抚油精神、绿色石化是我校的特色思政元素。机械类实习、实验及课程设计等应围绕这些特色思政元素,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例如,我校地处“雷锋第二故乡”抚顺市,秉承雷锋精神育人传统,应将雷锋精神渗透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例如,在开展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邀请“抚油校友”给学生授课,讲解设计新标准或分享个人成长过程;在开展认识实习课程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亲身体验石化生产过程,了解石化绿色发展趋势。

5.聚焦职业素养:考虑到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需求,在专业知识中还需融入职业信念、职业习惯、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内容,包括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开放、合作、守时、踏实、细致、耐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等。围绕这些内容,在生产实习、工程训练等课程中引入相关案例,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业主、面向协作者、面向同业者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三)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体化的过程中,除继续把理论课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外,还要把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纳入其中,并将科技竞赛、科技训练、社团活动等包含在内,从而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课程思政多维度实施途径,全方位助力学生素养提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学科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不仅要发挥好校内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作用,而且要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校外导师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实验室、走进实践基地,借助线下和线上平台,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小组。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于2020年12月成立了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小组,组长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教学院长担任副组长,各系主任和青年骨干教师人员任组员,并组建了由10人组成的二级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小组。该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和交流会,制定学院年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召开学院课程思政交流会,促进学院课程思政工作落实落地。

2.课程思政有序推进。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明确了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实施要求,将思政元素写入“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教学过程”,连续6个学期共撰写了课程思政总结案例300余篇,形成了学院和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4部。召开了15次课程思政建设内部交流会,组织45名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培训。16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名教师在校级课程思政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果。

3.机械类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不断拓宽。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形成了“人人讲思政、门门讲思政”的良好局面。此外,学院不断拓宽课程思政建设途径。聘请2名大国工匠担任学院课程思政兼职教师,创建了学院劳模工作室,构建了校内外师资双向育人新模式(见图2)。学院6名教师受聘为校级育人“三师”,学院全面推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

4.机械类课程思政核心元素更加明确。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开展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时,聚焦“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收集能够体现石油化工特色的工程案例和相关视频40余个,打造课程思政和大国工匠融合案例1个,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典型课程2个。这些措施和成果使机械类课程思政核心要素更加明确。在后续的建设中,我校将按照OBE理念,以专业为单位,明确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构建课程思政支撑矩阵图谱,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大体系,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5.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逐渐清晰。近年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正逐步探索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学院要求每学期每门课程都要开展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调查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内容、手段等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同时,要求教师在教案、教学日历、课件等教学材料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此外,学院部分教师在期末考试试卷中也设置了有关课程思政的考题,且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由此可见,学院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后续将不断完善。

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开展课程思政评价是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在机械类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将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12],构建“短期评价+长期评价”“校内评价+校外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角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借助“课程考核、课堂反馈、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形式,使这一评价体系得以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示意图如图3所示,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四、结语

我校以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道德品质优、职业素养高的石化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聚焦“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石化特色、职业素养”五方面深掘思政元素,构建覆盖全部环节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并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落实。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 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建设:新理念 新模式 新突破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 闫广芬,彭瑞娟.“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生人文素养内涵模型构建研究:基于质化内容分析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1-8.

[3] 谢鹏程,马艺涛,李方俊,等.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转型升级:从金工实习到高工实习[J]. 化工高等教育,2023,40(2):71-75.

[4] 谢远龙,王书亭,郭卉,等.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数字孪生驱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47-53.

[5] 韩宪洲. 专业思政:深化课程思政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要求[J]. 中国高等教育,2023(5):33-36.

[6] 祁占勇,辛晓荣,梁莹. 高校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有效机制及其行动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5):131-136.

[7] 丁洁,范丽娜,肖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 当代教育论坛,2021(5):109-115.

[8] 郭金林,老松杨,彭娟,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3,46(2):56-61.

[9] 吴亮,刘国英. 高校软件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30):38-42.

[10] 李志义,王泽武. 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3):91-98.

[1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3-01-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4-03-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