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研究
2024-11-01陈洁张攀
摘 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式传统守旧、人才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在经济、社会、文化、政策方面存在的发展机遇,从优化资源配置、开发乡村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优化人才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实施的策略建议。助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G7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91-03
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地区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其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帮助。然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力求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现状
(一)概况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和产业升级难的问题。要打破这种城乡二元局面,需要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就地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打破固有的平衡,形成国民经济结构的新局面[1]。在乡村地区培养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人才作为重要支撑,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
农村实用人才生于农村、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实用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的不足
1.资源配置不均衡
受限于现有的硬件、软件等条件,农村地区的培训存在资源匮乏、培训机构数量少且分布不均、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均收入均低于城镇地区,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较城镇居民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难以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质量的培训。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和农村经济管理方面,涉及农业种植和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与数字经济、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相关的培训内容相对匮乏。现代农业生产亟需复合型、全科式的“三农”人才,农村数字人才匮乏,特别是懂农业、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脱离当地实际“滞后”的培训课程缺乏对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支撑,无法满足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需求,无法满足乡村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式传统守旧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为主,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相对匮乏,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书面笔试,平时表现、实践考核等评价方式较少。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严峻,知识结构相对陈旧,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不像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开展教学。数据显示,55岁以上教师占比,乡村为8.8%,镇区为4.5%,城区为3.3%。
4.人才环境不够优化
农村地区环境不够优化、收入偏低、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和居住配套不完善,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导致人才难以引进、留住和发展。农村产业及相关政策没有有效发挥对人才的吸引作用,在创新创业、宜居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缺乏。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7734元,为城市的39%。优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现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是普遍状况,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现象显著。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留守乡村的本土人才数量短缺、结构失衡、素质和层次都不高,人才掣肘当地产业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效果。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发展机遇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2254万人,总量较大。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3]。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方面
农村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从粗放型工业向精细型工业转型,农业产业向现代化和多样化升级,对具备新技能、新知识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增加,引领农村产业由传统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市场的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用人才在农村地区引导农业产业和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网络零售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来源,2022年底农村网络零售业零售额达1.9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农村实用人才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生产方式和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方面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走出农村,到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实用人才培训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后返乡创业,也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一部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实用人才培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文化方面
近年来兴起的农村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得到更多重视,传统习俗得到较好传承。农村地区的刺绣、编织、陶艺等传统手工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并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古民居、古寺庙等传统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缮,成为当地旅游的景点;农村地区的戏曲、秧歌等传统音乐和舞蹈,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区的农家菜、小吃等传统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宣传并受到大众的青睐。将这些农村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实用人才培训课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培训的吸引力。
(四)政策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支撑,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4]。地方政府以浙江为例,2022年《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浙江省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5]。2010年底,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048万人,到2020年已达2254万人,十年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翻一番。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的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配置。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训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培训投入,缩小区域差距。引入多元合作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的资源,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鉴的培训格局。建立线上教育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共享城市先进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优质师资力量,赋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政府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改善网络覆盖,提升通信技术和数字服务的普及,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广泛的数字资源。在师资选择上,聘请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的教授、名师和技术专家,特别是聘请熟悉“三农”情况、具备相应政策理论水平的“土专家”、“田教授”,使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考虑到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
(二)深入调研需求,开发乡村产业特色课程
深入调研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建立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针对中西部传统农业产业单一地区,可开发特色产品种植加工技术、农业产业延伸创新、品牌营销课程;针对偏远山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可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规划和设计、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课程;针对生态资源丰富但环境污染突出地区,可开发生态农业技术实践、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开发符合不同层次、不同人群需要的课程。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安排培训课程,如春季农业技术培训、夏季畜牧业技术培训、秋季农产品加工培训,让学员学有所用、即学即用。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在线问卷调查,搜集不同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特色和需求的详细数据,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培训需求,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设置和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特点,提供从基础技能到高级管理的全方位培训课程,培养复合型、全科式三农人才。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并安排学习进度,更好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行业专家和企业资深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采用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员到先进农村地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可参考威海的做法,在市、县、镇三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设立培训基地和培训点,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广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农村实用人才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培训场景,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聘请有经验的、熟悉数字化教学的高级教师,重视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技能和教学能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更有效地推广农产品。在民宿管理培训中,学员结合大数据分析后疫情时期运营民宿的直播技巧,掌握运营民宿的关键技巧和经验。在乡村旅游培训中,提供乡村旅游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经济回报。培训结束后,在线收集学员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培训。给学员建立档案,定期跟踪,提供后续指导服务。
(四)优化人才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观念,注重评价人才的实际能力和贡献。加大对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激励,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吸引人才扎根农村。制定一系列培训和引才政策,鼓励本土人才在当地创业,为其提供创业培训、资源支持、创业补贴、职称评定等,从而提升农村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留住当地人才,让乡村人才向“实心化”转变,特别是让低技能劳动者通过培训掌握一门新技能、新技术,获得一张新证书,助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可参考富阳区2023年《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加快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在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加强制造业人才招引培育、强化服务业高端人才支撑等方面落实财政资金保障。制定针对农业、农村企业、乡村旅游等不同领域的政策支持,给予各类优惠。山东率先推出农民职称制度,评价重点放在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上,2023年已有10096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通道。政府可将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任务纳入乡镇(街道)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提供政策奖励等,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提升农村人才的素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结语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迎来了新机遇。数字技术赋能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内容精准化、培训效果显著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融合,构建有效评价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成为未来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展望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合作,形成良性协同机制,在政策、技术、资源和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事业稳步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冒国军.论三元经济结构下“三农”问题的出路 [J].财经界,2013,(30): 37-39.
[2]刘正伟.务川县农村实用人才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20.(04): 55-58.
[3]赵志磊.推动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J].乡村振兴, 2021,(09):50-51.
[4]左建辉.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和路径分析[J].山西农经,2022,(04): 46-48.
[5]戴子洋.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提升路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23.(0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