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4-11-01陈如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0期

摘 要:在全球化和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涉外旅游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表明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专业技能、语言和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在自贸港背景下,未来海南涉外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海南涉外旅游业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实践教学资源紧缺,实习机会有限;国际交流合作不够广泛,国际视野有待开拓;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相应的,应该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国际交流合作,教师培训等方面采取解决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南涉外旅游人才,为促进涉外旅游业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自贸港;涉外旅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79-03

引言

随着自贸港的设立和旅游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对于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提出了对海南涉外旅游人才高质量、高标准的培养要求。如何有效地培养符合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南涉外旅游人才,成为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自贸港背景下对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自贸港政策的积极推进,自2018年起,各地自贸港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自贸港作为高度开放的贸易和经济特区,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国际化竞争和合作的新模式[1]。这一变革要求海南涉外旅游人才不仅要熟悉传统旅游业务知识和技能,更要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掌握国际旅游市场运营的专业知识。

第1,自贸港的国际化环境和开放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者和游客。这不仅改变了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结构,也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国际化要求。为此,海南涉外旅游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国际市场感知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及偏好,以设计和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2,自贸港的国际化环境为跨国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国内旅游企业有更多机会与国际旅游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市场。这要求海南涉外旅游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国际商务谈判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技能,以便在复杂的国际商务环境中有效地工作[2]。

第3,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营销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变革。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和在线交易平台等数字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旅游产品的推广效率和客户服务的质量。因此,海南涉外旅游人才需要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市场分析、产品推广和在线服务,以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二、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价值

(一)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自贸港这一多元文化的融合环境中,海南涉外旅游人才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他们不仅担当文化传递的使者,还通过其精通的多语言技能和深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效地缩小了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为全球旅游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搭建了平台。这种文化间的互鉴和共融不仅极大丰富了国际旅游的体验,还深化了不同民族间的友谊与合作,证明了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方面的不可或缺作用。

针对自贸港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他们经过专业培训,不仅深入了解全球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还能根据国际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这样的服务不仅展示了文化多样性,也促进了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国际旅游环境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全球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生,展现了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

(二)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

高素质的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提升旅游业的国际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具备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技能以及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这些人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中提供符合高标准的服务。他们通过细致入微、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国际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显著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与吸引力,进而有力地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品牌形象建设。这不仅有助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身份,也为其在全球旅游市场中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可[3]。

另外,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推广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品牌形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结合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们能够准确而生动地展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魅力和自然景观,吸引国际游客的目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展览和论坛,海南涉外旅游人才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从而有效提升其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样的努力不仅推动了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其长期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推动旅游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还主动参与和倡导绿色旅游计划。通过教育游客参与生态保护活动,这些人才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力地减轻了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及文化遗产的影响。他们的努力不仅限于推广环境友好的旅游实践,更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可持续旅游的实践路径和长远价值[4]。

此外,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广负责任旅游实践方面同样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通过与地方社区的密切合作,不仅促进了旅游收益的公平分配,而且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了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同时,他们对旅游中的社会伦理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展现了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在确保旅游业发展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践。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努力,海南涉外旅游人才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重底线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三、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提供的课程内容未能及时跟进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的实际需求。自贸港背景下,海南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海南旅游业正从单一的海滨休闲模式转向文化体验、生态探险、医疗健康、会展经济等多元化发展;自贸港政策促进海南旅游市场对外开放,吸引国际游客增长;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旅游服务智能化,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实现旅游管理高效化;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并重,推动生态友好型旅游项目,强调旅游业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共生。

而这种教学内容脱节现象导致毕业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上无法满足职场的即时需求,从而影响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职业成长的潜能。尤其在自贸港的国际化背景下,对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要求更为严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以及对国际旅游法规的了解等,这些都要求高校能够快速适应并更新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5]。

(二)实践教学资源有待拓展

实践教学对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很多高校面临着实习基地不足和实训资源匮乏的困境。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充分的实践机会意味着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工作挑战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三)国际交流合作有待深入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一些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合作范围有限、交流项目层次不够深入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和实践的机会。缺乏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经历,学生的国际视野难以得到有效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四)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优质的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依赖于一支具备国际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团队。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在国际化水平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不仅影响了课程内容的国际前沿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而且限制了学生从国际化视角认识和理解旅游行业的机会。在自贸港这样一个国际化程度极高的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国际视野的海南涉外旅游人才。

四、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索

(一)强化与行业的对接,更新课程内容

为了保持教育内容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及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高校必须采取主动策略,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审视和必要更新。这一过程中,高校应特别关注将数字化旅游、可持续旅游管理以及国际旅游法规等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融入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旅游行业的前沿趋势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强化语言能力的培训和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教育也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的旅游市场中更有效地沟通,也为他们将来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校鼓励教师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类似实战的环境中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互动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旅游项目和竞赛是提高学生实战经验和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积极参与国际旅游项目和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旅游管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开展在线国际课程和远程教学,是另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学生即便在校园内也能够接触和利用全球的旅游教育资源,从而享受到国际化教育的优势。这种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国际先进旅游理念和实践的机会,为提升他们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为了在全球化的旅游行业中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校需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地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稳定而广泛的合作网络,学生们将获得宝贵的海外学习和交流机会,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磨炼他们的交流能力。同时,实施双学位项目、举办国际研讨会,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平台,也能够为他们与国际旅游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直接对话提供了机会,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了跨文化交流能力。

进一步地,高校邀请国际旅游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国际旅游趋势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这种直接的知识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他们将来在国际旅游行业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在培养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主动寻求与国际旅游界的深入合作,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习和实训平台。通过与国际旅游企业及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实践。这种直接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管理的复杂性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开阔教育视域

在当今全球化教育格局下,高校正面临着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和拓宽教育视野的重要任务。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需加大力度促进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研讨会、短期访学计划以及跨国界的联合研究项目。这种国际交流有助于教师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师能够将国际前沿的知识和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刷新和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广阔和深入[6]。

高校需要积极引进拥有国际教育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增强教学团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能够直接向学生传授全球视野下的旅游管理知识,分享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全面和多元的知识体系。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国际先进旅游理念的机会,也为他们未来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竞争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结语

在自贸港背景下,本研究对海南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旨在回应全球化趋势中旅游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研究发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与国际交流、优化师资队伍构成、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关键路径。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旅游人才的国际视野、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满足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对海南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未来旅游教育需紧密结合自贸港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翁洁静.产教融合视域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与实践——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64-68.

[2]周丽芬.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136-137.

[3]王璐.融合地方产业发展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4):173-175.

[4]武琳.我国涉外旅游舆论生态构建中外语的应用模式[J].社会科学家.2021(03):76-81.

[5]周丽芬.基于就业发展的高职涉外旅游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67-168.

[6]刘艳平.涉外旅游行业人员口语能力提升思考[J].经济师.2020(05):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