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就业意向及就业竞争力现状研究
2024-11-01李凌云
摘 要:本研究旨在对高职护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竞争力现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升高职护生就业质量和竞争力,并为其就业指导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分别对湖南某高职院校的护生就业意向和就业竞争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就业意向方面多数同学更倾向于在国有医院、三甲医院、医院护士类岗位就业,而较少选择其他相关行业;就业竞争力分析显示高职护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一定挑战,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机遇。
关键词:高职护生;就业意向;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58-03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高职护生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1]。目前,我国高职护生的在读人数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然而,高职护生的就业现状并不乐观[2]。一方面,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使得高职护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高职护生的就业意向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地域、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等方面有过高的期望,导致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此外,高职护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求职技巧不足、职业规划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3]。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也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因此,深入了解高职护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竞争力现状,对于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就业意向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期望和倾向[4]。本文将湖南某高职院校2021-2023级的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方式随机推送到抽样的学生群体。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82,有效回收率达到了95.5%。因为填答不完整、填答内容不符要求,导致有效问卷数量为372,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3%。
(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1.在校护生基本情况
3foW0Nq+zd3jag3HywxF0w==本次问卷调查有效样本量为372人,调查显示男性、女性护生占比分别为5.1%和92.47%。2021级、2022级以及2023级入学的学生分别占比30.11%、36.56%、33.33%。被调查学生以临床护理、助产专业等专业为主,分别占比59.14%、40.86%。其生源地主要为城市、城镇以及农村,农村地区的学生占比最高,达到了64.78%;城镇、城市占比分别为20.43%、14.78%。过去一年被调查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3000-5000之间和5000以上,分别占比47.04%、30.11%。4.57%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18.28%的家庭月均收入处于1000-3000之间,说明大部分家庭收入处于较好状况。
2.在校护生就业意向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结构可以获得在校护生的就业意向,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自己就读的所在地、大城市为就业地点,占比分别达到了32.8%、20.97%,这些与城市的就业机会多、薪酬待遇好、发展前景好有很大关系。但北上广深等一线特大城市的选择比例仅为8.33%,应该与其房价、物价高,自身竞争力不足有关。仅8.6%的学生选择乡镇基层是导致当前乡镇医疗人员紧缺的重要因素。其次,医院护士、专升本以及卫生系统公务员成为了就业方向的前三位,占比分别为34.41%、22.31%以及10.22%,可见,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与自己工作能力、发展前景相一致的就业方向,做到学以致用。再次,首选就业医院级别方面,三甲综合医院和二级医院占比合计达到了81.19%,只有18.81%的被调查者选择乡镇、社区医院,代表大部分护生比较重视到级别高的医院工作。此外,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69.35%的护生选择国有医院,外资医院与私营医院占比相差不多,分别为17.21%和13.44%,这主要体现了国有单位的稳定性、劳动保障齐全,但国有医院的招人数量有限,学生在医院类型的选择上,存在不合理的期待,应该把目光拓展到更广泛、更多元化的医疗机构上。在期望起始月薪方面,大部分在校护生选择3000-4000、4000-5000之间的月薪区间,分别占比47.85%和30.11%,与当前护行业薪酬行情相一致,只有少数人会对薪酬有更高要求,12.37%的护生选择5000元以上。低于3000的占比仅为9.67%,这个薪酬水平基本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最后,在专业是否对口方面,62.37%的被调查者选择“专业必须对口,否则不考虑”,这部分护生比较重视职业发展规划,强调所学专业能够有所发挥,才能将专业学习价值最大化。当然,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部分护生会考虑先就业、再择业,走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
二、高职护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
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于其他求职者所具有的优势和能力,它是个体获得理想职业的关键因素[5]。高职护生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后备力量,其就业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对高职护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全面地评估高职护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发展潜力,为其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如下:
内在优势(S):第一专业性强,学生必须经历专业系统的学习,且获得护士资格证书,具有排他性;第二专业技能扎实,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掌握较为全面的护知识与技能,才能够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需求;第三实践能力突出,护理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增强了其就业时的实践能力;第四就业定位明确,部分高职护生普遍对自身的就业定位有清晰的认识,更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填补了基层医疗人才的空缺。
潜在劣势(W):第一学历层次相对较低,高职护生在学历上处于劣势,可能影响其进入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第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高职护生在人文素养、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其职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第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教育层次和资源的限制,高职护生创新方面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第四就业意识薄弱,学生年龄小、家庭条件优越,经济上依赖父母,就业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第五就业期望值过高,学生倾向于追求高薪水、好环境,偏好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和知名公立医院,降低了就业竞争力。
外部机遇(O):第一基层医疗需求增长,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高职护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第二健康产业的发展,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领域,为高职护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第三政策扶持,政府对职业教育和医疗行业的重视与扶持,为高职护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面临威胁(T):第一就业竞争激烈,护行业就业门槛的提高和求职者数量的增加,使得高职护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第二医疗行业变革,医疗技术的创新,对高职护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医疗机构竞争激烈;第三社会认知偏差,部分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可能影响高职护生的就业机会。
三、提升高职护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高职护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容乐观,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但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往往因为学历层次、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而处于劣势。此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在就业中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政府应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
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应增加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财政支持,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实训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在优质的环境中接受专业技能训练。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高职护理教育,形成校医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加强对高职护生教育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教育质量与医疗护理需求紧密相连。
(二)学校应该加强护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
首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专业素养。学校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资格认证考试,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再次,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非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最后,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包括就业政策宣传、求职技巧培训、招聘信息发布、模拟面试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三)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医合作
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各类医疗机构,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护理行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通过校医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医院护理工作过程的对接。此外,医疗机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养。在“双元”育人模式下,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时,“双元”育人模式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
结语
总之,通过政府、学校与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从资金投入、课程优化、实践平台搭建到就业指导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护生的就业意向匹配度与就业竞争力,为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更多高质量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熙泱,周慧芳,白艳萍. 高职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及应对策略探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139-141.
[2]丁久洪,铁鑫,肖有田,等. 高职护理类专业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3,6(3):271-276.
[3]韩齐慧.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护生就业意向和就业观念调查[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2):40-43.
[4]韩伟智. 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比较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84-185.
[5]吕维青,刘雪萍,丘媛萍等. 高职护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