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大专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2024-11-01郑雅匀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0期

摘 要:在大专院校的舞蹈教育中,教学模式的陈旧与单一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依赖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示范方法,并且教材和教学内容多年不变,难以跟上舞蹈艺术迅速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制定大专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案时,我们应避免简单复制其他院校或非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定位,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大专舞蹈教育专业面临的难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满足教学和学生的双重需求,从而为舞蹈专业的学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专舞蹈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J70-4;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55-03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社会发展不再仅仅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不再满足于单一技能的员工,而是追求那些具有综合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当前大专院校的教育模式,尤其在艺术教育领域,如舞蹈课程,正面临巨大挑战,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教育改革和创新变得迫在眉睫,其中校企合作成了一个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舞蹈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应当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舞蹈人才。

一、校企合作与分类培养大专舞蹈人才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分类培养与校企合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两者与整体人才培养战略的融合尚显不足,对其重要性的理解也亟待加深。为改善现状,需优化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确保分类培养目标不流于形式,最终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分类培养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多元化艺术实践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激发。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并实施更多元化的舞蹈实践活动,以推动学生在舞蹈表演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大专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作为艺术类课程之一的舞蹈专业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形体塑造、陶冶情操、艺术素养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表演与设计能力,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舞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愈发严格。不仅要能够从事舞蹈培训和教学等工作,还应具备独立舞蹈设计的能力。仅仅固守所学的舞蹈知识,缺乏创新精神,将导致在快速变革的行业中被淘汰。

(二)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我们与国际社会在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的交流互动也日益频繁。然而,这为舞蹈教育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严峻挑战。在“校企合作”的战略框架下,要强化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对舞蹈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唯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我们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相关院校应肩负起培育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三)提高舞蹈生就业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专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培养有所忽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内容。在校企合作的新格局下,大专院校对学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培养标准[2]。特别是在舞蹈教育领域,通过强化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大专院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开拓更多可能性,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大专舞蹈教育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关于就业方向的调查研究

对于专科学院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舞蹈编导等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大致可归为几个主要方向:首先,大量学生倾向于加入文艺团体,尤其是舞蹈表演专业的学子。因他们大都拥有较好的形象、专业的素养以及良好的体质,通常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特别是在大专院校扩张之前,学校对舞蹈专业的建设与培养目标还不够全面,导致毕业生在此领域的比重相对较大。其次,一部分学生选择投身教育行业,这类选择主要集中在那些舞蹈理论基础扎实的毕业生身上。尽管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形象要求较低,但是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较高,并且要从事教育工作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因此增加了他们进入该行业的难度。此外,由于社会对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小,编导专业的转行现象较为常见。这可能与编导专业的特性有关,要求毕业生需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能。

然而,尽管用人单位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给予了认可,但在聘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用人单位通常期望这些舞蹈人员能够对多种类型的舞蹈进行掌握,但是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只专注于某一特定的舞蹈项目。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够涉及多个舞蹈领域,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因此,专科学院的舞蹈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和全面性,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调整和优化传统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中,我们发现课程体系的短板已成为制约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校企合作的教育质量,高校需积极响应企业需求,持续优化和完善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并对那些与课程目标不符的冗余部分进行剔除。此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细化调整,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在舞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高等院校应致力于提升课程质量,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职业素养[3]。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在实践教学环节,院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与舞蹈相关的课程内容,并适当提高这些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以此来确保学生得到更全面而深入的舞蹈教育,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舞蹈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使校企合作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更具实效性。

(三)在舞蹈训练中进行创编练习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大专舞蹈教育教学的改革途径应注重多样性与创新性。其中,将创编练习融入舞蹈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众所周知,舞蹈艺术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对基本动作的扎实训练。在学校舞蹈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基础动作的练习,还适时引入了舞蹈创编的教学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通过克服训练中的困难,来提高自身的舞蹈技艺,增强学习自信。为了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还要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身韵或形体组合,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舞蹈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富有创意的舞蹈编创动作和相关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当学生完成形体基础训练后,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学到的步法、舞步等知识应用于编排实践中。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舞蹈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巩固他们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组织多样化舞蹈实践活动

高校舞蹈表演是一种充满实践性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能够与观众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互动,并满足观众内心的情感需求。为此,学校在分类培养与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下,应当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5]。同时,企业也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从而锻炼他们的表演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舞蹈项目中,如商业广告、活动表演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舞蹈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为学生创造更多舞蹈实践的机会,不仅增强学生的舞台经验,也培养了他们与观众互动的能力,以及理解和满足观众需求的洞察力,这些都是舞蹈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效与其课程兴趣度息息相关。当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舞蹈课程学习中,那他们就会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进而实现高效地学习。相反,若学生对课程感到乏味,那么他们的学习状态便会显得消极,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和教师在设计舞蹈课程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所在,并对课程教学内5L53ICqly8pIGNA9GAXnZg==容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丰富性进行有效提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舞蹈学习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巧妙地融合企业实际项目于教学之中。这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亲身投入到舞蹈的创作与表演实践中,从而极大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此外,通过细致剖析成功的舞蹈作品及企业案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洞察舞蹈行业的发展脉搏和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艺术的精髓,更能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当今社会环境中,企业正逐渐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转型,这表明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招募那些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专院校必须紧跟这一时代潮流,调整教育方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舞蹈课程,作为大专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满足时代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核心课程之外,学校应当增设一系列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选择。例如,可以开设舞台美术、舞台表演、服装设计等与当前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学习路径。除了在校教师外,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艺术家、企业高管等到校授课或举办讲座,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的实战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探讨和确定,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研发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广度。

(七)将校园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深度融合校园文化与舞蹈教学内容,不仅能为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舞蹈素养。校园文化活动不应仅仅作为传统教学内容的补充,而应成为深化教学内涵、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载体。在策划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设计出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活动。例如,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了解企业的文化需求和人才需求,设计能够体现企业特色和价值观的舞蹈节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将舞蹈艺术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同时,学校也要立足自身特色,结合行业需求,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紧密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展开,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出技艺精湛的舞蹈人才,更能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八)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对舞蹈人才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对专业技能的简单掌握,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表明,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还应拥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以保证他们的舞蹈创作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灵感。为了迎合这一趋势,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当采纳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例如,通过模仿表演或即兴表演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观察、深入感受、细致揣摩,从而深刻理解各类角色的表演特性。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艺,还有助于他们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舞蹈创作比赛、舞蹈节等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同时,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收集企业对学生舞蹈作品的反馈和建议。这样,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舞蹈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注入无限活力。

结语

大专舞蹈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不仅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艺与综合素质,还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卓越人才。在这一进程中,与企业界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舞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为国家的舞蹈艺术繁荣贡献力量。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更能满足舞蹈产业对高素质舞蹈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舞蹈理想,登上更高层次的舞蹈艺术舞台。

参考文献:

[1]王中华.大专舞蹈创编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方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1(1):159.

[2]袁芳.专业与职业兼备,能力与素养并存——论大专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J].文苑, 2021(6):7-9.

[3]崔琰.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北方音乐,2016,36(7):191-192.

[4]焦雨婷.核心素养视角下大专院校舞蹈教育课堂教学创新路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145-148.

[5]赵霖.高校舞蹈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发展研究[J].黄河之声,2019(2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