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闽地音乐美育实践思考
2024-11-01林鑫
摘 要:美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闽地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美育领域当中的重要力量。闽地音乐在美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既使美育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也使学生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因此,通过对闽地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行挖掘,对美育视野下闵地音乐文化的近况进行剖析,并找到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途径,可以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开展的质量。
关键词:美育;音乐文化;闽地音乐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34-03
引言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地音乐文化近年来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元素的吸纳,使传统与现代元素进行了有机结合,既使音乐风格呈现多样化,也使音乐的创作、表演以及传播等变得更为新颖。在美育教育中,音乐是文化的灵魂,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闽地音乐文化可以通过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深厚的底蕴,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与富足。
一、闽地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
(一)闽地音乐文化的起源
闽地音乐文化的起源溯古至今。在古代,闽地的先民以农耕、狩猎为生,在劳动中,闽地先民创造了简单的歌唱以及舞蹈,以此来祈求平安,庆祝丰收。这种原始的音乐形式在时代长河的发展下,逐渐演变成了闽地所独有的音乐文化。在史记中,春秋战国时期,闽地的越人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这也标志着闽地音乐文化的逐步形成。在发展过程中,闽地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对外来音乐元素进行吸纳。像与中原的音乐、海外的音乐进行相互交融后,形成了更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比如,在闽南地区的南音是一种融合了中原雅乐、江南丝竹以及闽南民间音乐的独特艺术形式。这种音乐艺术形式,以古朴、典雅的旋律配合深沉、悠扬的音韵,成为闽地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此外,受海洋文化带来的影响,闽地音乐文化十分丰富。毕竟,作为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闽地人民在长期的海洋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与海洋相关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渔民们的情感、生活和梦想进行了充分的描绘,显现了浓郁的海洋风情。闽地音乐文化的起源是丰富的、多元的,既是闽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从闽地音乐中感受到古老且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闽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
闽地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历史源远流长的特性,至今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在古代,闽地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地,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闽地音乐文化的形成有着天然的土壤。古代的祭祀音乐、民间歌舞,直至近代的戏曲、曲艺,再到现在的流行音乐等,闽地音乐文化始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在历史长河中,闽地音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精髓进行了借鉴与吸收,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比如,闽南歌仔戏作为闽地音乐的代表之一,有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伴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种音乐形式既对中原的戏曲元素进行了融合,也对南阳的民间音乐进行了吸收,展现出了闽地音乐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1]。近几年来,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闽地音乐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一方面,传统音乐形式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像闽南歌仔戏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在现代技术手段下,闽地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也得到了新的空间,像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对传统的闽地音乐作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这些音乐文化遗产。在未来,闽地音乐文化也会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更会与国际文化相交流、融合,以展示闽地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闽地音乐文化的特点与风格
闽地音乐文化独具魅力,源远流长,其特点与风格的形成受历史、地域、民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旋律上,闽地音乐多以五声调式为主,悠扬且婉转,就像泉水一样清澈地流淌。在节奏上,闽地音乐注重节拍的变化以及韵律的起伏,既有悠扬且舒缓的旋律,也有明快又活泼的节奏,能给人强烈的听觉享受。闽地音乐文化的风格十分独特,既对中原文化进行了融合,也包含了海洋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不同元素。比如,福建南音是闽地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深沉悠扬、古朴典雅的特点。南音的曲目十分丰富,既有表现历史故事的内容,也有表现神话传说的乐曲,更有对民间的生活、风俗习惯等进行反映的曲目,这也使南音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2]。除此以外,闽地音乐文化注重与戏曲、舞蹈等艺术进行结合。比如,福建莆田的鸳鸯戏,是一种集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鸳鸯戏的音乐部分以唱腔为主,旋律十分优美动听,而且节奏很明快、有力量,与舞蹈和戏剧的表演能够紧密结合,而这也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闽地音乐文化的特点与风格的形成,既给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美的影响,也使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得到了丰富。
二、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的现状
(一)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的发展
在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也变得更多,这使闽地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深入地挖掘。在当前,福建省内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以递增的势态发展,其中包括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像软木弓、南音等。这些传统的音乐形式,既在美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得到了增强。在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的应用与实践变得更加丰富。比如,随着福建省内多所高校纷纷开设音乐类选修课程,使闽地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这些音乐类选修课程不仅涵盖了闽地音乐的介绍,还深入了演奏技巧的学习。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闽地音乐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演奏方法,既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有助于闽地音乐的传承与发扬。以郭祖荣先生的作品为例,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民族民间音乐》都是以闽剧音乐旋律为主题。通过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闽地音乐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感受到其独特艺术魅力。此举使闽地音乐文化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活力,也使闽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获得了新的路径。同时,中小学相继开展了音乐进校活动,既邀请了闽地当地的音乐家走入校园,为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体验,也在校外实践基地中进行了弘扬。这些举措使闽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深化,也使学生对闽地音乐的热爱和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二)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在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互动关系变得更加紧密。闽地音乐文化是地方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具备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既使社会文化得到了丰富,也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美育理念深入人心,而闽地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丰富,并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例如,福建省近几年积极推广闽地音乐文化,通过举办各类音乐会、音乐节等,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闽地音乐。这些活动既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促进了闽地音乐与国外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据统计,仅2022年福建省所举办的各类闽地音乐文化活动已超过上百场,参与人数也达到了十万人次以上,这显示了闽地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领域当中有着良好的影响力[3]。与此同时,闽地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在旅游领域,闽地音乐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之一。很多旅游景点都对闽地音乐表演进行了引入,使游客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可以感受到闽地音乐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旅游业的品质与内涵得到了提升,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除此以外,闽地音乐文化在社会教育领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许多学校将闽地音乐纳入了课程体系中,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闽地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闽地音乐在美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为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在这一背景下,闽地音乐可以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美育领域当中一kZb1Sushp5P8oQV8fQpfAAZ928d/x2bDAJ6C3qV+nRQ=股重要的育人力量。通过闽地音乐学习,使音乐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也使学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艺术学习生活与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福建省教育部门积极推动闽地音乐进入校园,并邀请闽地音乐家开展闽地音乐文化讲座、进校园演出等活动,使学生能在近距离下充分感受到闽地音乐的魅力。此活动一经开展,受到了广泛好评,而且参与此活动的学生数每年都在增加,这使学生对美的音乐的兴趣和认知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闽地音乐在美育领域中的实践也体现在音乐创作以及表演方面。许多闽地音乐作家将传统的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进行有效结合,创造出了具备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即使音乐市场得到了丰富,也为美育教学提供了更多资源。此外,闽地音乐家也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将闽地音乐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受众,这进一步使闽地音乐在美育领域中的普及率以及发展得到了推动。
三、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前景展望
(一)闽地音乐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在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闽地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的闽地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的民间智慧与艺术魅力。像福州的阮木琴,具备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在表达上有着独特的音乐形式;而南音作为闽南文化的瑰宝,其旋律优美,和声和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这些传统音乐形式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闽地音乐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应是对传统的尊重与延续,而非简单的颠覆或抛弃。通过深入研究传统闽地音乐文化,可以发现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旋律特点和表现方式,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素材。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并保护这些传统元素,更要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进行记录和整理,使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有效延续,并在美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们了解这段历史,并在音乐的催动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4]。同时,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需要与时代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的音乐形式。比如,一些闽地音乐作家在近几年尝试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结合,从而创作出既具备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听众口味的音乐作品。这种跨界创新的方式,使闽地音乐市场空间得到了拓展,也使其文化影响力得到了增强。泉州南音古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而《梅花操》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杨双智先生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音色和技巧,将《梅花操》的旋律和节奏完美呈现的同时,也保留了原曲的结构和旋律走向,使得这首钢琴组曲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这样的创新尝试,不仅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此外,在闽地音乐文化创新中,要注重与国际化接轨,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下,使闽地音乐能够走向世界舞台。比如,通过举办闽地音乐文化节,邀请国际知名音乐作家参与到音乐创作与演出中,能够使闽地音乐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高,这能为进一步发挥其美育作用提供保障。
(二)闽地音乐文化创新的前景展望
在美育视野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闽地音乐文化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从而激发出更加丰富的创新灵感。一方面,传统闽地音乐文化将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和传承,使其历史脉络和艺术魅力得以完整保留。同时,通过深入研究传统音乐的语言、旋律和表现方式,可以发现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比如,在闽地音乐中,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承,这些元素可以巧妙地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在美育方面,可以通过结合AI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在线音乐创作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闽地音乐文化,从而推动其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在闽地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积极融合和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借助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现代音乐形式,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5]。比如,在闽地音乐与电子音乐进行结合后,可以产生出富有创意和活力的音乐作品。这样的作品既有传统闽地音乐的韵味,又有着现代音乐的时尚感,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闽地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的支持和投入。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音乐文化创新基金,鼓励音乐家和学者投身闽地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创作。通过建设音乐文化交流平台,促进闽地音乐文化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都能在美育视野下,促使闽地音乐文化的创新路径与方法实现不断拓展和深化。
结语
美育视野下闽地音乐文化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闽地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深入地挖掘,为当地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闽地音乐文化在美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也日益丰富,为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闽地音乐文化将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曾宪林. 地方院校戏曲美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性构想——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地方戏曲”传承基地为个案[J]. 艺苑,2023,(04):85-92.
[2]王玮,郑熙东,陈永福.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美育功能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4):79-81.
[3]韦民. 美育改革视域下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文化创新研究[J]. 文化产业,2022,(07):157-159.
[4]刘潇林,郑茂平,石欣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01):181-192.
[5]余洁,唐荣. 论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重要意义——以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为例[J]. 民族音乐,2021,(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