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王子》符号消费学研究

2024-11-01高瑞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0期

摘 要:近些年,中外许多学者对《小王子》先后开展了研究,研究的层次和角度各有不同,随着符号消费理念的提出,《小王子》的阅读价值逐渐被体现出来,对成人群体的影响力正在高速攀升。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将从符号消费学角度出发,对《小王子》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探究。希望可以准确把握符号消费学的相关理论和深层含义,从而多角度审视《小王子》呈现出的符号消费理论。

关键词:《小王子》;消费学研究;符号消费

中图分类号:J5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10-0022-03

引言

在符号消费理念的驱动下,人们展现出对文化的强烈占有欲,这种追求是多维度的,超越了基本的内在需求,趋向于极致化和全面性。实际文化消费阶段,主要是以多重符号价值作为牵引, 以此来达到阶层界分的最终目的。但是这一诉求,和文化符号构建的初衷背离较远,很容易使研究者陷入认知误区,造成思想以及行为上的偏差。基于这样的现状,需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将消费和文学高度结合。

一、基于符号消费理念的《小王子》

在后工业时期,社会存在一种非常主流的现象,那就是物质财富过剩,为了解决这种过剩问题,需要将商品使用价值作为前提,赋予更多符号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市场经济运行阶段,文学作品的角色十分重要,可以将其看作为一种商品,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文学作品可以被生产和消费。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文学作品是可以拥有“商品”属性的。从现阶段媒体发展现状来看,纸媒式微的趋势较为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中隐藏的符号信息较多,这种符号信息的增多,会对文学创作质量和价值造成影响,削弱文学品质。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种趋势看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是新契机,可以促使文学作品高质量发展,将文学创作推向全新的高度。换句话说,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除了自身阅读价值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符号信息,现实生活中,符号信息添加的形式十分多样,例如:名人推荐、奢华的包装以及作序等。这些都属于符号信息添加的常见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添加上这些因素,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审美意趣,并且增强现实作品的权威感,借助多种手法从多角度完成对消费需求的刺激。

《小王子》就是文学被赋予符号信息的典型代表,该作品进入我国市场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前20年,并没有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反响平平,1997 年是一个时间节点,从97年至今, 翻译版本已经高达四百本, 许多出版社都积极响应[1]。目前,该作品的销量每年都在攀升,远超知名度高的《格林童话》。作为一本童书,为何会受成年人的追捧,让《小王子》能够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并且推行至今,依然具有较为理想的流行度,主要源于新型消费逻辑,在消费逻辑的引领下,《小王子》被赋予了很多符号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读者身份界定的现实需求。

二、“符号”分析

(一)纯爱符号

《小王子》的内容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故事背景取材于星际之旅,虽然取材较为新颖,但却是和现实情感存在关联性的。作品作者在构思写作思路时将旅行、星空、驯养等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通过写作手法的运用,向读者全方位呈现了质朴、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和“纯爱”现象有着意想不到的契合度。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作品,更是作品中的“纯爱”价值符号。在《小王子》作品中,纯爱符号十分突出,“纯爱”之所以能够充当文化符号,究其根本是因为资本经济对质朴爱情的向往。很多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大都是基于三角爱情的视角,少了一份质朴和纯真,而《小王子》中真诚的爱情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文中描绘的爱情在现实人们的认知中更倾向于理想的状态,是脱离了物质以及社会规则约束的真挚爱情。从这一视角来看,《小王子》并非意义浅显的童书,在读者的个性化视角下,书中的“纯爱”符号被彰显出来,成为众多书迷追捧的初衷。

(二)品位符号

除了纯爱符号之外,还有一种符号在《小王子》中有极强的表现,那就是品位符号,通过作品可以感受到品位符号的存在,属于文化消费的特殊现象。在当前的环境中,读者的品位越来越高,人们内心的满足度就越高,物质经济满足只是单纯的一个层面,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身份以及自我认知,而文化和修养属于最为重要的两种要素,是自我认知部分的核心构成。换句话说,提高文化和修养,就等于变相实现自我认知。基于这种意识形态,消费的目标变得明确,不再是简单的获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更多的偏向于“占有”,文学作品的品位符号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区分身份的作用。所以人们对《小王子》的热烈追捧也是源于这种逻辑, 再加上文化行业的全方位积极引导, 让人们存在一种潜意识,即通过对《小王子》的占有,可以让自己的文化品位得到彰显,以此来提高自身品位。在某种情况下,《小王子》品位符合划分阶级的标记。综上可以看出,这种品位符号是《小王子》流行的重要因素,作用十分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基于作品本身深度的情况下, 品位符号的作用才可以发挥出来。因此作品本身的质量非常关键,符号信息可以增加作品的附加值,只有两者相辅相成,作品价值才可以最大限度呈现出来。

(三)治愈符号

“治愈”是《小王子》的又一核心内容,通过阅读作品,读者的心灵可以得到抚慰,治愈一词最近非常流行,也是被反复提到的文学词汇,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音乐绘画都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词,这种独特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2]。通读《小王子》全篇会发现许多童真的情节,例如:校园爱情、小动物等。全文正是运用了看似简单的元素,才可以缓缓流淌出较为细腻的情感,让读者与之共情,通过细微的情境,将情感全部宣泄出来,让读者读完全篇,可以享受内心的宁静和捕捉到生活的美好。

《小王子》中有许多细节都是描写爱情和友情的,借助星球故事和小动物等来映射现实生活,这些情感汇集在一起,会形成一股力量,将人们内心渴望唤醒,将生活的另一面呈现给读者,告诉读者生活有无数的可能,从而治愈读者心灵,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被治愈的力量。由此可以得知,《小王子》这一文学作品的治愈属性,不仅能够将其作为儿童读物,在面向社会人群的层面也能够彰显出该作品的治愈风格和特点。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了人们较大的压力,《小王子》常被当作心灵之书,发挥其治愈功能。在目前这种符号消费逻辑下,作品本身的治愈价值被无限放大,随着商业经济发展,这种治愈标签越来越明显。

(四)时尚符号

《小王子》具有多重符号,除了上述符号之外,自身的时尚符号也十分突出,就目前的情况看,在经济运行模式中,文化已经实现了全面渗透,基于这样的背景,文学和时尚相互借鉴,营造了一种积极局面。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将文字的力量与时尚风格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符号信息,同时二者之间又能够各自在自身的领域发挥特点。以促进文学作品与时尚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和内涵,也能够让时尚符号的优势被彰显出来,在市场中得以流行。

通过研究发现,《小王子》所呈现出的时尚符号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首先,对该作品的追捧和赞誉,是让《小王子》具备时尚符号属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小王子》采用的是较为舒缓且细腻的叙事手段,并且呈现出图文并茂的艺术风格,这样的展现形式更加容易受到读者的追捧。第三,来自媒体和文化行业的积极引导,使大众意识形态得到了培育。基于上述这些因素,《小王子》所要呈现的并不是单纯的字面意义,而是在全文之中蕴藏了许多时尚符号,在多种元素的综合作用下,《小王子》逐渐演变成了流行神话。

三、《小王子》中体现的符号消费理念内容

(一)内容与符号

前文中对《小王子》呈现的符号元素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诠释文学作品的符号消费学,本研究对符号构建方式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以此来深入挖掘《小王子》的创作内涵和潜藏的符号消费学理念,对《小王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实践表明,从文学的专业化角度形成一种能够被大众认可的文学符号标准,将其作为衡量文学作品深层内涵和价值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对不同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以往文学作品认知风格方面的壁垒。而这种对文学作品价值进行衡量和判定的标准与模式,也符合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在文化产品创作阶段,新生成的文学符号不确定性较强,非常具有风险性,在使用中很容易片面和局限,基于这样的前提,符号的使用要慎重,一旦使用过多,会弱化文学内涵,从而让作品的艺术价值降低,对大众的阅读和感受力造成制约,大幅度降低体验度。从上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当前关于《小王子》的研究,层次较为清晰,主要集中在文化符号运用上,而文化符号呈现出非常多元的特征,像“治愈”、“品位”、“纯爱”等。如果从深层次分析,《小王子》背后所蕴藏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描述方法上,主要是借助简单而舒缓的故事传递故事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向大众呈现作者思想中的生活现实。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符号和内容的违背。受到这一方面问题的影响,很容易让公众对《小王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偏见,还未能够对该部文学作品进行了解,就形成了刻板印象。在这一情况下,即便阅读《小王子》,也很难真正了解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核。

(二)消费异化的呈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物质文化过程促使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内涵和价值。基于当下这种情况,人们占有文化的目标更加明确,阅读和思考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以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阅读体会作品中的人生故事,形成自身的见解和感悟,从而应用更多的时间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阅读的普遍追求。而受到网络环境复杂性的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精神观念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市场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引导和风向标,导致许多文学作品容易盲目跟风,最终丧失内涵和价值。基于这一现象,人们购买和阅读《小王子》,也大多是受到市场及网络平台的影响,再加上对《小王子》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知,因而书中的思想精髓很难被吸收,这种认知的偏差,会导致消费异化。由于高品位阶层炫耀的需要,《小王子》始终成为追捧对象。通过研究表明,虽然这样的模式,更像是“ 快餐式”消费,相比之下文学缺乏理性,但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消费异化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促进文学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激励现代文学的手段,同时可以起到消除文化阶层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3]。在当今时代,纯文学在经过包装之后(符号化的包装)可以更加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可以吸引公众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公众阅读来扩展该群体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三)自我认同的焦虑

通常情况下,人们为了彰显品位,会借助对文学作品的占有,以此来提高自我满足感,从而获得关于品位、时尚相关方面的认同感,从而增强群体的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4]。从本质上来说,建构的符号信息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这样的前提,个体很难完成自我认同的实现,从而帮助个体找到稳定、安宁、和谐的感觉,如果长期被这种情绪所困扰,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并处于焦虑之中。跟风者无法真实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即使占有了作品,也常会将作品束之高阁,无法感受到存在感,导致体验感欠佳,无法将心中焦虑排除。和其他商品相比,文学作品即使被附上商品属性,处于消费主义模式里,也依旧存在着不可磨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区分文学作品和其他商品的主要原因[5]。以《小王子》为例,图文并茂是《小王子》能够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的主要原因,且全书围绕简短的故事展开。公众被书中的图文故事吸引,逐渐投入到阅读当中,能够发挥该部文学作品的扩展认知功能。而在读者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时,也可以直接基于阅读体验到书中彰显的爱与自由的主旨。以《小王子》为契机,可以将其作为读者之间寻找认同感的载体,帮助阅读者顺利融入其中,从而完成自我认同感的提升。

总而言之,基于《小王子》流行现象,对符号消费学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十分重要,对文学的创作与传播具有很大意义,将符号作为衡量和评价当前社会读者阅读倾向和认知水平的主要依据,有利于借助符号来发挥文学作品的引导作用,让读者可以始终保持清晰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从目前文化消费的趋势来看,《小王子》备受追捧,并且已经成为文学作品创作依赖的主要原型之一,在创作中也逐渐形成了某种象征。例如:作者在创作《匆匆那年》时,就借助了《小王子》中的元素,将校园爱情刻画的非常单纯,让更多人产生共鸣,可以将两种符号价值(“纯爱”和“治愈”)最大程度体现。在消费文化环境中,文学作品创作难免艰难,在创作阶段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绝大多数作品都难以丢弃掉商品化的烙印, 这正是消费符号构建的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前文的介绍可以知道,在中国《小王子》已经超越了《格林童话》位居出版数量第一,由此可见读者对《小王子》的喜爱,除了《小王子》自身文化内涵外,有很大程度取决于消费符号的赋予。由此可以推断,文学符号化可以不同程度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且诱发读者的认知焦虑,存在极强的两面性。

参考文献:

[1]李强,吴国清.网络时代“符号消费”洞悉——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04):43-47.

[2]王慧敏,赵玲.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哲学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7):110-114.

[3]高欢欢,伍万云.论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内在张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4):67-71.

[4]李婧璇.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的符号消费学分析——以《小王子》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3):69-72.

[5]白江葳. 新世纪以来作为消费符号的《小王子》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