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士街:一半是烟火,一半是人文

2024-11-01张乐妤

现代苏州 2024年18期

学士街,北接吴趋坊,南接百花洲,中间横跨干将西路,全长497米。街的东面是学士河,西面是古城墙,久经风霜的墙面留下了岁月斑驳的痕迹。

乍一看,学士街和苏州大部分街巷一样,两边是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居,中间郁郁葱葱的行道树盖住了车流滚滚的马路。往深处走,才发现,这条街有其独到之处,一半是市井烟火,一半是人文历史。

几经分割,拼凑历史碎片

其实,在叫学士街之前,宋代这条街还曾被叫作“药市街”。旧时所谓“吴中药材,名满天下”,当年苏州西郊诸山盛产药材,而这里为药市,故而称之为“药市街”。后来直到明代正德年间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在此建府邸,街名才由“药市”演变成“学士”。

苏州不少地方有王鏊的故事流传,王鏊(公元1450-1524年)是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曾任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位于学士街北段的天官坊里,就有王鏊故居“怡老园”。天官坊的得名,自然也离不开这位宰相。王鏊曾任吏部侍郎,吏部别称“天官”,明代这条巷子立了一座名为“天官坊”的牌坊,巷子便由坊名得来。

王鏊归隐后,其长子王延哲仿照故乡洞庭东山景物建造怡老园“筑园娱亲”。同治《苏州府志》载“王文恪(王鏊谥号文恪)公鏊致政归,喜居山墅,子尚宝卿延喆命仿山中景物为园以娱之”。当时园址范围南到干将路,北到景德路,东到学士街,西到古城墙。

王鏊在苏州家中居住了十六年,闭门读书,著书立说,终不出仕。王鏊的学生唐寅曾盛赞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等一批文化名士也经常在怡老园中写诗论文。

不过,在清朝康熙年间,怡老园被分割成两部分,南部改建为江苏布政使衙署,北部为徽商陆义庵的陆宅——“嘉寿堂”,整体格局无存。后又不断被分割,现在这里仅留明代楼房、楼厅等建筑。

徽商陆义庵购得怡老园北部后,进行了一番改扩建,形成了包括义庄、家祠、住宅、庭院的建筑群。当时占地12000多平方米,有西花园、家祠等,其南北长度可比忠王府,属苏州最大的私家住宅之一。

从肃封里窄巷子穿过去,一眼就能看到陆宅,两侧有庭院门开着,看进去虽然破旧,老建筑的气势还在。而肃封里原为陆宅东备弄,新中国成立后才辟为弄堂,取名有“肃清封建思想”之意。其南起天官坊,北至梵门桥弄东堍,长147米,宽1.4米。

与天官坊相距不远的另一条巷子梵门桥弄,弄堂里的8号——吴宅,也是王鏊故居的一部分。清同治年间曾暂借给紫阳书院,清代大学者俞樾任该书院主讲时曾寓居于此。后几经辗转,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归军门提督吴瑞生,遂改名为吴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宅改为直管公房民居,1982年,吴宅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宅现存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为两路五进,中部花园和半亭保存完好,第五进楼厅最为气派,两厢五开间,内柱为楠木,梁架用材规格大,风貌古朴,形制少见。如今门窗紧闭,但窥其外貌,仍能感受到古朴气韵。

老宅新生,唤醒沉睡记忆

不管是梵门桥弄吴宅,还是天官坊嘉寿堂陆宅,都曾是王鏊怡老园的一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对老宅来说,使用是最好的保护。

在学士街上,这些属于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再藏在“巷子深”,在保留传统街巷风貌的同时,现代化业态在这条街巷中翩翩起舞。

去年,姑苏区发布了“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并推出线上发布平台,将古城内国企持有且可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在线发布,以公开招租、合作开发等形式进行开发利用,让社会各界参与到古建老宅的保护和利用中,进一步加强古城保护中的文化保护传承,着力打造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新典范、新路径。

在“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第二批名单里,吴宅也成功被列入其中。2023年2月,吴宅启动搬迁手续,于4月下旬进入正式签约,涉及的50户居民积极响应搬迁政策,迅速完成内部搬迁。目前该建筑已移交苏州古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陆续开展文物测绘、现场清理、方案设计、调规等一系列工作。这座名人古宅有望在未来重获新生,引入全新业态,活出当下精彩。

在学士街内,同样重获新生的老宅,还有嘉寿堂陆宅。天官坊巷子口,立着EKBjtuP+nnXAwGChC0Pb9xZaXzClvKm5KrFmsfWNPLY=嘉寿堂陆宅的牌子。走进陆宅,发现这里已经悄然“变身”。在一方低调的木门后,是一处颇具科技感的走廊,而这里就是陆宅曾经的前厅部分,改造后和古朴的老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原来,专注于区块链数字藏品领域的苏州满堂数字发展有限公司,“接手”了陆宅,并将满堂未来数字艺术空间设置在这里。公司将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融合发展,不仅外观修旧如旧,内部也兼顾了展厅的功能性和灵活性。场馆不仅融入了数字文创、咖啡茶饮等业态,还开展数字艺术藏品特展与创作、艺术家沙龙等交流与活动,孕育出特色的数字创意文化,赋予古宅全新的“生命”。

据悉,满堂未来数字艺术空间已于今年3月开放运营,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捧一杯咖啡,漫步园林古建中,欣赏未来感十足的数字艺术,古今融合碰撞出全新火花。

烟火入巷,品味不夜江南

走出学士街的支巷,回到主街上来。从人文古建穿越到烟火人间。《人民日报》曾言:“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是人间。”短短数语,勾勒出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清晨的学士街还带着些许清冷,跟很多条苏州街巷一样,绿荫如盖,行人匆匆。一入夜,这条看似寻常的街巷,就仿佛被注入了“E人因子”,变得喧嚣、拥挤了起来,每家店面门口的车位都停得满满当当,想要在饭点找到一个车位,就跟在学士街找到一个不用排队的烤肉店一样困难。

要说苏州没有夜生活,学士街第一个不同意。在这里,没有一个人会饿着离开。为了方便,我们就粗浅地将学士街以干将西路切割为南北两段,学士街的北段,吃货们应该都很熟悉,是著名的夜市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人潮涌动,火锅、烧烤、串串、小龙虾各色美食汇聚,香味四溢。走走停停,总能循着香味挑选到一家适合的美食店满足自己的胃,熨帖自己的心。

烟火气,是最具象化的小确幸。像是学士街上最火爆的那几家烤肉店,还没开门营业,就有人在门口守着,要是掐着饭点过去吃,一准儿没位置,排队排多久可就说不准了,闻得到又吃不上,店里面“滋滋”冒油的声音挠得人心里直痒痒。店铺里忙碌的身影,顾客们满足的神情,共同编织出生活的各色小确幸。

汪曾祺先生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在学士街,这些个口味应有尽有。北段是夜宵,南段是小资,相较之下,学士街南段显得颇为清静,葱茏树木宛如天然屏障,隔开了沿街商铺和沿河民居。浪漫法式西餐店、别致风格咖啡店、氛围小清吧、精酿啤酒馆、撸猫馆……细细去寻找,一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