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少林慧可”文旅品牌的意义

2024-10-31郑添艺

少林与太极 2024年9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命题,如何将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文旅的灵魂在于“文”,载体在于“旅”,建构区域文旅品牌是解答上述命题的新型策略。嵩山少林寺名家辈出,慧可生于中原且与少林文化有着深刻的羁绊,打造“少林慧可”文旅品牌并挖掘慧可的文化价值,整合慧可故乡汜水镇的自然风光与现有旅游资源,充分设计慧可相关的文旅IP,对郑州周边的文旅深度融合及少林文化的海内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一、慧可事迹与历史地位

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师承“少林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并在嵩山少林寺继承达摩衣钵,后人将其誉为“少林禅宗二祖”“中国禅宗第一人”,是中国禅宗思想定型及少林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流传至今的少林“禅宗立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慧可。二祖一生命途多舛,既经历北朝皇室的兴盛,亦遭遇周武灭法的患难,他的人生足迹因而辗转多地,遍布河南嵩洛、安徽皖山与河北邺都等地。

(一)慧可事迹梳理

慧可的事迹在禅宗史籍《续高僧传》(以下简称《续传》)《宝林传》《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与《五灯会元》等史料中皆有翔实的记载。据胡适的考证,道宣编撰《续传》所用为六七世纪的材料,比较最近古、最可信。到了八世纪之后,开始出现各式伪书,如智炬的《宝林传》捏造伪史,自行对历史人物添加了神话成分,至北宋的道原在十一世纪初期编撰《景德传灯录》时,内容大部分采纳了《宝林传》的伪造史料,最不可信。胡适的观点的确有相应的依据,不过他过于采纳《续传》的内容,将其他史料进行全然的批判,完全以《续传》为最真实资料而不用他说亦不免武断,故本文综合合理资料,简要概括慧可事迹。

慧可的生卒时间,目前学界考证结果不一,宇井伯寿依《宝林传》推论当为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至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年一百零七岁。杨笑天据《历代法宝记》推断慧可生卒于北魏承明元年(476年)至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同样“百七岁”。胡适据《续传》中慧远传的记载,认为慧可生于约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卒于约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后不久,年约九十二岁,并对《宝林传》慧可“百七岁”的记载批判为“闭眼捏造”。慧可实际的生卒年因史料的局限性已无法准确地考证,如今诸多对慧可的介绍皆使用《宝林传》一百零七岁的说法,原因除了史料记载外,或许出于社会大众对长寿的向往与崇敬,亦对慧可事迹的传播具有“助力”作用。可以确定的是,在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末年,经历灭法之灾的慧可是罕见的高寿之人。

据《续传》等史料记载,慧可在四十岁时于嵩山少林寺拜师菩提达摩,“奉以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载,精究一乘”。杨笑天据《楞伽师资记》与达摩的事迹推断慧可于十四岁时拜师更为可信,但笔者认为慧可是以成熟的心智和坚毅的决心而拜师,并非一时鲁莽之举。慧可在少林寺继承达摩衣钵后,先后辗转于河北邺城与安徽司空山,在司空山将衣钵传给三祖,并最终圆寂于邺城,在河北和安徽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影响力。

(二)慧可的历史地位

慧可师承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并得到其真传,是禅宗中国化的关键人物。根据黄夏年的研究,慧可既是平民或草根佛教的代表,亦是中国禅宗第一人,但是慧可如今仍无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学术界对禅宗初期的研究仍然以菩提达摩和慧能为主。从禅宗的整个发展阶段来看,慧可对禅宗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宏观来看,禅宗的发展历程分为了中国在地化的两个阶段,此两个关键的阶段奠定了禅宗的发展基础。第一阶段是慧可由北南下,在安徽皖山地区与弟子一同将禅宗由个人头陀行式,转变为“择地开居,营宇立像”的运营方法,并开创“农禅”特色,最终慧可的弟子们将此方式带到广东。第二次禅宗中国化发展,主导者是慧能,他使禅宗更加生活化,南派禅宗也自此开始北上布及全国。以上两个禅宗中国化阶段,改变了中国禅宗发展方向,慧可作为第一阶段禅宗中国化的代表,其杰出贡献配得上“中国禅宗第一人”的称号。

二、慧可在当今的文化影响力

慧可在当今文化影响力深远,有流传至今禅宗立雪的少林故事,安徽太湖县的二祖禅茶、和已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祖庙会等。相较之下,河南作为慧可的出生地及慧可文化的发源地,目前并未重视慧可的文化影响力及文旅产业化,“少林慧可”的文旅品牌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禅宗立雪的少林故事

禅宗立雪的少林故事流传已久,故事的主人公即二祖慧可。最早记载慧可立雪的典籍是《楞伽师资记》,其中描述慧可在少林寺拜师菩提达摩时,于一夜发本心,后自截一臂,从初夜站立在雪中,直至三更,不知不觉间雪没过了膝盖。后期的《神会语录》将慧可立雪的行为故事化,记载慧可跟随菩提达摩至嵩山少林寺,每日奉侍在其左右,一日于达摩堂前立,夜里突然下起大雪并埋过慧可腰部,达摩师问道,“你因为何事立于雪中?”,慧可答道:“您从西方远道而来,愿普法度人,慧可不惜损毁自己的身躯,立志求得殊胜的佛法。”慧可遂即拔出刀来自断左臂,菩提达摩将慧可这一行为比做《涅槃经》所记载“雪山大士”舍身为求半偈的故事,并决定传法于慧可。然而更早成型的《续传》中并未记载此内容,慧可断臂是因为遭遇山贼折断其臂,以佛法来安心,便不觉得痛苦,对此侯妍君认为,至于后编撰的禅宗史书,不断地将慧可立雪断臂的故事内容进行丰富,难免有杜撰因素的加持。慧可禅宗立雪的故事经历不同朝代历史典籍的更迭,最终成为禅宗重要的意象与符号,但与家喻户晓的“程门立雪”相比,慧可的影响力明显更为局限,少林文旅的发展可利用慧可尊师重教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名人IP以尝试找到文旅品牌提升的新突破口。

(二)安徽二祖禅茶的品牌建设

安徽省太湖县依照慧可曾在皖山(今岳西县与太湖县一带)禅修的经历,根据史料的记载与当地绿茶种销产业紧密联结,开发了太湖县“二祖禅茶”的绿茶品牌。根据当地茶叶品牌的介绍,慧可每次在狮子山葫芦石旁边参禅,禅定始末辄采茶树叶咀嚼,神志清爽,脑清目明。二祖与僧徒培茶、采茶,亲制之,此为禅茶。后僧众争相效仿,可谓无寺不茶。吃茶能“悟道”,“吃茶去”便成了禅林法语。以上介绍很大程度上肇于编撰,“吃茶去”虽是禅坛公案,但故事源于赵州和尚并非慧可,且更有宣传者,编撰慧可与僧徒“悟明”的故事,描述悟明由生性憨痴,在慧可点拨下饮茶修心,因茶悟道并终成一位高僧,这则故事在禅宗的典籍中同样无从考证。无可厚非的是,企业在推广产品时适当使用编撰故事以达到宣传目的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二祖禅茶自推出以来,不仅对安庆市和太湖县的绿茶产业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也对慧可作为历史文化名人在安徽省内的影响力起到了提升的作用。河南作为茶叶大省,不缺乏优质的茶叶品牌和产业链,然而如何将茶叶产品及文化融入到文旅产业中,仍是文旅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少林文旅为例,少林寺同样出品“少林禅茶”的相关茶叶产品,可以在产品推广方面融入更多的少林文化的相关故事用于宣传,保持文旅文创产品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河北二祖文化庙会的传承发展

邯郸市成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二祖慧可曾在此传道授业,并于此地圆寂安放佛骨,在周围形成的村落在历史上被命名为二祖村并沿用至今,二祖村逐渐衍生出规模较大的且含有纪念意义和民俗活动并存的文化庙会活动,并不断传承下来,目前已被收录至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祖文化庙会在发展中增加了许多具有成安县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这是一个典型的本土化的过程,之后形成为一个与广大群众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庙会。二祖庙会的活动范围主要以二祖村为主,涵盖二祖寺和匡教寺等,此会每年分三次举办,分别是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三月十三和六月十三。每次庙会的内容都包含了各类商业活动、演出艺术活动、民间花会活动、书画艺术展示等。二祖文化庙会的规模之大使其远近闻名,在当地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庙会世世代代的传承保留了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能具象地体现出成安县二祖村一带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目前,成安县正在计划扩大庙会的规模,逐步打造二祖庙会的文化品牌,弘扬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少林寺在发展少林文化的过程中,可适当与人民群众的日常风俗紧密结合,尝试举办庙会、集市等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提升少林文化与文旅的影响力。

三、“少林慧可”文旅品牌的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打造“少林慧可”文旅品牌,助力少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中原文化的内涵及脉络,亦能振兴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本章节根据张清荣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三步骤进行具体分析。

(一)挖掘“少林慧可”文旅品牌特色资源

慧可是河南汜水镇虎牢关人,根据赵强、禹志明的研究,汜水镇已具备规划建设慧可故里的理论条件,且一直为之付诸努力。虎牢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因是洛阳的天然保护屏障之一,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故多出现于史书当中。虎牢关是《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所在地,明代殷奎作诗“虎牢天下险,阸塞矜创见。古今托形势,南北重喉咽”来形容其重要作用。以古鉴今,当下的虎牢关虽没有古代的战略价值,但历史延伸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当地的文旅发展可挖掘如慧可、吕布等历史著名人物,与当地已有的文旅项目紧密结合,以相距较近的石窟寺、古柏渡飞黄旅游区和黄河塬旅游区等旅游景点为依托,在景区内加大宣传虎牢关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经典故事,助力文旅融合的创新性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和消费力的提升。

(二)树立“少林慧可”文旅品牌IP

嵩山少林寺作为少林文化和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可以发展为文旅融合这一命题的“试验田”。少林寺自古名家辈出,慧可是少林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文旅融合的发展中,可尝试强化名人效应,打造以人物为主的文旅IP形象。一是在现有的文旅资源上,注重少林寺内“二祖庵”的运营管理,讲好少林历史名人故事,使游客对少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加强理论建设,积极开展少林文化相关研讨会,吸引专家学者投入研究和整理少林历史典籍,为文旅融合和打造“少林慧可”文旅IP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三是积极促进少林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慧可作为禅宗历史的重要人物,在海外学界尤其是日本等东亚国家有一定的知名度,少林寺在推进海外文化宣传的同时,可以适当推广少林历史文化名人的方式,树立文旅品牌IP,增强少林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三)强化“少林慧可”文旅品牌运营与管理

打造“少林慧可”文旅品牌,既是经济作用的导向,亦是少林文化的真实反馈,在强化文旅品牌运营管理方面,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握少林历史的真实性,在少林文化的推广宣传中,引经据典应谨慎而为,要以时代的发展为考量,设计符合当下老中青三代游客皆适宜的文旅项目,切实做出以新时代旅游强国为标准的文旅品牌。二是注重市场导向,加大投入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工作,少林寺可参考他省现有文旅文创产品,如安徽省“二祖禅茶”,河北省“二祖庙会”等,设计出具有时代性的,符合广大群众日常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旅文创产品,通过文旅融合,增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三是以全局观的方式加强文旅品牌的危机防范工作,少林寺可加强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培训,在舆情管理、文旅品牌运营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为文旅品牌的创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结语

慧可作为少林历史文化的重要人物,其对少林文化和旅游的文旅融合具有促进作用。在慧可的人物事迹梳理上,本文整合了诸位学界前辈的观点,尽可能还原慧可的真实事迹。虽然河北和安徽均积极推动慧可的影响力提升,但无论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庙会,还是当今的茶叶品牌,只能体现有限的文化价值。河南赋能少林文化与慧可文旅IP,能够带动郑州周边的旅游产业发展,甚至提升少林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对文旅融合与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费一般项目“慧可禅学在中原文化及中原文旅中的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4E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