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2024-10-31胡滋艳
摘要: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而目前高校鲜少针对专升本复杂学情特点进行课程体系研究。本研究以广州华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基于近3年人才培养方案及问卷调研结果,论证“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深入剖析当前专升本课程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升本;课程;工程管理;计量与计价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87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而专升本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专升本学生增强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效拓展就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及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深化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教育工作,有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顺利达成、工程行业领域持续发展。
专升本学生由于其复杂的生源来源,对比统招生具有学习基础不平衡、学习能力较弱、未来职业规划或人生规划不清晰、心理较成熟、学习生活压力较大等学情特点。且专升本学生本科阶段学制为2年,与统招生4年学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基于专升本学生复杂情况,为更好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专升本人才培养应区别于统招生体现专升本学情适应性,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支撑体系。而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发展尚不充分,存在诸如课程设置轻重失调、学期课程分布不均、课程逻辑顺序错乱、课程免修条件不合理等问题,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在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在工管专升本教育中的价值
“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实训课程,深度覆盖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电气及给排水等安装工程模块,通过手算与电算技能的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清单计价原理、工程量计算方法、综合单价编制等核心知识体系。该系列课程高度契合以应用导向、就业导向为基本原则的专升本人才培养目标,在工程管理专升本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与咨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设计与研发等多个领域工作378fda94e5226ac1e10d1f0a68d8da27。这些领域均对工程造价和成本管理有极高的要求,如工程建设中的“三控三管一协调”原则,其中的“三控”便包括成本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本研究针对23工管Z1班和23工管Z2班(专升本2023级即为2023年本科阶段入学,余同)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有效样本数分别为59份和51份。调研结果如图1~3所示,其中显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或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全面知识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尤其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这一系列课程中被视为重中之重。此外,调研数据还表明,造价咨询类工作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23工管Z1班和23工管Z2班中分别有22.03%和13.73%的学生明确表示将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同时,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他们将投身工程类工作。这一数据再次强调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具有应用性和d325723ac9cdc2b8e85bd9cc340179c9实用性特征,深度契合工程管理专升本人才培养体系要求。
然而,尽管部分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习过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或具备相关工程经验,但仍存在跨专业学生较多、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复杂学情问题。调研统计显示,由于23工管Z2班中跨专业学生的比例高于23工管Z1班,因此该班级未在专科阶段学习过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的学生较多,占比超过50%。在两个班级中,对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仅粗浅了解(对知识点有点印象,又似懂非懂)或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比基本均超过50%,特别是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课程,在23工管Z2班中这部分学生人数占比高达68.63%,针对专升本学生专业知识薄弱问题应重视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设置。
调研还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在专升本本科阶段学习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特别是工程造价软件实训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也有部分学生因在专科阶段已学习过相关课程并自认为已掌握其内容,或者未来不打算从事工程类工作等原因,不希望本科阶段开设这系列课程。综上,从系列课程专业地位、专升本学生学情及其对课程设置的期望3个维度,均彰显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2课程体系现状剖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2.1课程设置轻重失调,应明确专业主干课程核心地位
(1)缺乏基础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教育应综合考量学情特点、学制差异、专业特征要求等,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以广州华立学院工程管理专升本为例,2021级及之前的专升本课程设置与同年级统招生相同。这并未考虑部分跨专业专升本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导致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时较为困难,课程效果难以达成。故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专升本第一学期应设置如房屋建筑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工程结构等基础课程,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2)忽视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重要性。以广州华立学院工程管理专升本为例,对比近3年人才培养方案,结果如表1所示。2021级及之前的专升本课程设置均含有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而近2年该系列课程则逐渐被边缘化,2023级专升本课程体系中仅在“1.5+0.5培养模式”第三学期中设置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课程,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自2022级开始,学院提供了“1+1”及“1.5+0.5”两种培养模式供专升本学生选择,为学生提供灵活且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规划。其中,“1+1”培养模式,即入学后第一学年为校内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为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1.5+0.5”培养模式,即入学后前3个学期为校内课程学习,第四学期则转向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据统计,23工管Z1班和Z2班分别有55.17%和52.63%的学生选择了“1+1”培养模式,即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第一学年结束后便直接开始校外实习,在校内未经过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学习,削弱了学生对这一重要领域知识的掌握,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除建设法规、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等以外,也应强调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的课程核心地位。特别是考虑到建筑工程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是项目的核心部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重要地位尤为突出。同时应注重专升本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实践类课程。
在确立计量与计价系列课程的核心地位后,其学期分布亦须审慎规划。鉴于课程的专业深度及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的现状,此系列课程不宜安排于专升本第一学期。在各课程、学分学时可合理协调的情况下,建议将该系列课程集中在专升本第二学期进行。但应注意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课程应后置安排,满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作为其前导课程的要求。若面临课程或学分学时协调难题,则建议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置于专升本第二学期,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课程纳入“1.5+0.5”培养模式安排在专升本第三学期,或其作为选修课供学生按需选择,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确保教学重点任务实施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忽视建筑设备类课程重要性。建筑内机电设备系统尽管相较建筑工程在整体建设项目中的比重较小,却是确保建筑物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且随着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攀升,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而工程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涉及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协调与整合,为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建设工程管理者应具备扎实的机电工程专业技术知识。
建筑设备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内给排水、通风与防排烟、建筑供配电等机电设备系统的系统形式、工作原理、在建筑中的设置与应用情况、工程识图等内容,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要专业课之一。而表1所示,近两年建筑设备课程仅在“1.5+0.5”培养模式专升本第三学期设置,对于选择“1+1”培养模式的学生则没有经过机电工程相关专业课学习即开始校外实习。忽视建筑设备类课程将导致工程管理人才在专业知识上的缺失,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因此,建筑设备课程应在工程管理专升本第一学年开设,丰富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学期课程分布不均,应以专升本全阶段视角均匀排课
以2023级工程管理专升本课程设置为例,第一学期课程总学分为19.5,总学时为352,而第二学期课程总学分及总学时分别跃升至32.5及572,均远超第一学期学分学时水平。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在46份对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有效建议中,有25份建议指出课程设置太密集,希望合理均衡安排课程。这种紧凑、不均衡的课程布局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导致学习质量下降。且过度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易引发疲劳、焦虑甚至厌学情绪。同时限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个性化发展,比如学生难以融入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职业规划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
导致这一结果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针对专升本本科阶段四个学期的课程体系系统性、前瞻性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健全。表现为仅以学期视角考虑课程设置,且在学期末才匆忙考虑下一学期的课程安排,而非系统性地进行长远布局。对此,应从专升本全阶段视角出发,提前、合理、均衡地规划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2.3课程逻辑顺序错乱,应合理安排课程顺序
审视当前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存在连贯性、逻辑性不足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如表1中,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明显不符合课程逻辑。建筑设备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系统,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先导课程,考虑机电安装工程系统多、专业性强、内容复杂,该两门课程均有学时较多的特点,应分学期设置。
此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两门课程同期开设,违背先理论后实践的基本教学规律。若该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则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课程作为实践应用课程,应安排在学期后半段,以确保学生在掌握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计价理论知识后,能够通过软件建模算量及计价更好地应用和巩固所学内容,并能深入理解“电算”与“手算”之间的差异性,更有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
2.4课程免修一刀切,课程免修条件应分层分类
课程免修制度是针对专升本学生复杂学情的个性化教育政策,专科阶段已修课程能满足本科课程免修条件时即可免修直接获得该课程学分,旨在帮助学生优化学业规划,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挑战性或更契合个人发展需求的领域。以广州华立学院工程管理专升本为例,课程免修条件从所有课程一律不予免修,到所有课程免修限制条件相同,再到非核心课程达到免修条件即可免修,共经历两次改革。但这存在一系列问题,若核心与非核心课程免修限制条件一致,则没有凸显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尽管学生在专科阶段已获取较高课程分数,但专科与本科在考试难度、考试方法、成绩结构、教学重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推移知识逐渐遗忘,并不代表学生当前的相应课程专业能力已达到本科课程要求,对核心课程免修条件应该提出更高要求。若一刀切地禁止核心课程免修,仅非核心课程才予以免修,则对于学习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不利于其个性化学业规划,削弱其课程学习兴趣,甚至引发相应课程抵触心理,尤其是23工管Z1及Z2班学生在专升本第二学期课程密集、学业压力重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
因此,建议采取精细化、分层化的课程免修条件设置策略。对于核心课程提高免修限制条件,如提高学生专科阶段的课程成绩要求,设置答辩、考试等免修考核环节。而对于非核心课程,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对宽松的免修条件。通过免修分层设置,既能确保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结语
当前工程管理专升本课程体系尚存在课程设置轻重失调、学期课程分布不均、课程逻辑顺序错乱、课程免修条件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高校需深入考虑应用型本科定位、专升本学生学情及专业特性,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适应行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亚楠.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3,(17):7678.
[2]曾璐,李崇瑛.新形势下“专升本”学生培养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2):185187.
[3]李育瑜.普通本科高校专升本管理和培养工作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6):219221.
[4]刘永亮,刘泽青.普通本科高校专升本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优化路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5):8388.
[5]高倩.现代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04):223225.
[6]刘娟,李科,胡祥,等.工程管理专业“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37):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