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研究
2024-10-31卢柯杙
摘要:校史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活教材”。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具有情感激活,有利于提升家国情怀素养;贴近生活,有利于促进思政教学改革;事例鲜活,有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贴合职业,有利于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认知不足、开发不足、利用不足、行动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需积极梳理、挖掘校史资源,找准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契合点;探索校史资源,开发多形式多样的校史主题活动,抓好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切入点;研究校史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建好校史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史素材数据库,把握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发力点。
关键词:校史;活教材;思政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80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校史是对学校发展脉络、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对当前所处时期的侧面映射。校史资源遍布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发展过程中所有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包括历史文物资源、建筑景观资源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办学历史、大学精神、理想信念、校风校训、制度文化、名a0f65fbe506b7222e7b4bbbba2810bf4人故事、校友资源等。一所学校的校史往往与国家命运、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同频共振,是学校精神文脉的承续载体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宝库,是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活教材”。各级学校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应该充分重视校史“活教材”中蕴含的独特教育资源,探索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进一步发挥思政育人功能。
1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意义
校史资源具有内容生动、形式灵活、事例鲜活、载体丰富的特点,开发校史“活教材”使其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1情感激活,有利于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通过了解学校的光辉历史和校友的奋进事迹,能够激活学生对学校的尊重、亲近之情,激活“我以校荣”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进主人翁意识,强化理想信念,在与有荣焉中加深对爱校荣校的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表现为笃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以技术成才,以技能报国。
1.2贴近生活,有利于促进思政教学改革
校史“活教材”是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助力。挖掘校史资源能够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素材,当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认同,使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亲和力。校史的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结合,能够促进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易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打造大思政育人模式,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更具有亲和力,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1.3事例鲜活,有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天边的道理不如身边的故事”,生动的典型案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力量远远高于单一枯燥的理论说教,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当听闻曾与自己处于同一校园、同一院系甚至同一专业的优秀师生、杰出校友,在创新创业、技术岗位、技能比赛等方面通过刻苦学习和努力奋斗取得傲人成绩,实现人生价值的有血有肉的鲜活事迹,在相同场域的激荡中激发青年学子的共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望校史,再目光接转细思当下同样的平台、更优的资源,更能激励青年学子以优秀师生和校园为身边的榜样,珍惜时光,接续奋斗,笃行不怠。
1.4贴合职业,有利于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对职业教育而言,其所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未来的职业人,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通识素养等职业综合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例如,职业院校J校的学校精神、校风校训、典型事迹等都体现着“知行合一、奋斗拼搏、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有利于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2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现状
为掌握师生对校史资源的了解、应用程度和校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情况,笔者以自身所在职业院校J校为调研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调研。其中,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发放,共计发放200份,回收196份有效问卷。在了解校史程度中,十分了解为10分,毫不了解为0分,约48.24%的师生选择4分以下;了解校史主要途径票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校史馆、校园活动、公众号推文、课堂、讲座和其他;参观校史馆形式票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始业教育、校园活动、社团活动、课堂实践、自由参观;70.18%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十分有必要在思政理论课中讲解、引用校史资源;12.28%的师生知道学校有校志资料,但调查对象中没有人阅览过校志。在对校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建议包括加大校史宣传力度、多增加视频内容或课堂讲解、实地讲解、开设相关课程、统一下发校史资料等。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J校将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认知不足、开发不足、利用不足、行动力不足的问题。
2.1认知不足
教师对校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杰出校友缺乏了解和研究,对校史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校史教育意识。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历史并不关心,对于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校训内涵、制度规划、校友事迹等知之甚少,校园中也少见学生主动了解或运用校史资源来促进自身发展。
2.2开发不足、利用不足
根据资料查阅结果,J校校史资料的系统整理截至2013年,其在2019年以90万字的鸿篇展示了学校从1907—2013年百余年间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但从2013年至今逾10年的校史尚且缺少官方编纂,而且师生对于已编撰的校志,少有听闻,鲜有阅览,以校史馆和校志为代表的校史资源载体利用程度低。同时,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缺少校史专题的资料库,挖掘深度和开发程度不足。
2.3行动力不足
校史资源的融入效果受限于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行动力。作为教育主体,大部分思政教师仅在入校培训时踏足校史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较少运用校史资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校史资源研究不够、重视不足,对其中蕴含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充分、内容发掘不深入、主动学习应用意识不到位;同时校史资源内容庞杂,涉及领域较广,从中挑选案例应用难免费时费力等。作为学习主体,学生自入学以来大多仅在军训时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进入校史馆了解校史,甚至部分专业未曾安排参观校史馆活动,对于校史教育也多集中于始业教育、个别主题活动等,缺少连贯性和系统性。
3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路径
对待校史资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精神欲要鲜活,必须做好校史资源的挖掘、探索和研究工作,找好与实践交融的契合点、切入点和发力点,开发校史“活教材”,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拓宽育人渠道。
3.1挖掘校史资源,找准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契合点
系统梳理校史中的学校发展故事、先进校友事迹等内容同思政理论课内容的契合点,经过深度加工和融合应用于思政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内化理论内涵,外显行为规范。校史资源内涵丰富,内容庞杂,可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案例充足,但“宝山”当前,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整理、分类,将校史资源里面的各类有机组成部分转化为实际课程的教学材料,找准其融入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契合点,突破教本,活化教材,并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利用校史资源,避免出现“虽至宝山,终无所得”的情形。
以职业院校J校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在融入校史资源时要注重内容的切合、精神的契合。例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针对涉及乡村振兴、山海协作、脱贫攻坚等教学内容,可以引入J校农学院校友张开荣扎根一线,引湖羊入川,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案例,他的先进事迹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生动注脚。在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中,可以出示J校前身浙江金华府官立初级师范学堂于1909年颁发的毕业证书图片,以此讲解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举措。这样的融入生动自然,学生爱听易懂,又因是校史故事和优秀校友事迹,更平添亲近之意和向学之志。
3.2探索校史资源,抓好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切入点
校史资源的探索应用不仅仅只发生在第一课堂,还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校史主题明确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组织形式,促进校史资源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融入校史教育,在知行合一中实现历史传承和自我发展。
(1)开展校史志愿讲解活动。通过自主报名与学院举荐相结合的形式,公开选拔优秀学子成立校史馆学生志愿讲解员小队,经过系统培训,在党史馆为参观者讲解校史。小队成员犹如星星之火将校史故事、校史文化燃满校园。
(2)举行校史主题校园活动。例如校史主题征文比赛、校史专题宣讲、校史知识竞赛、校史故事演讲比赛、校史微电影以及“我最喜爱的校史文物”评选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校史,在资料搜集、作品制作过程中,通过创作学习深刻感悟校史文化内核,汲取学校精神力量,提升思政素养。
(3)策划编排校史话剧。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校史主题话剧,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再现学校独有的发展历史和时代大局变化,或者选取校史中的重要人物演绎,对学校发展历史中的重大历程进行真实还原与艺术升华,提高校史素材冲击力,并在届届传承中美化优化,终将成为校史文化的一部分。在排演创作话剧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融入校史文化,以校史资源为养分催生自我教育。校史话剧可在新生入学或者校庆仪式上展演,以历史再现的形式让师生快速直观地了解校史,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3.3研究校史资源,把握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发力点
开发校史“活教材”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发力点有三,分别是学校、教师和学生,通过三方多主体发力,提高重视程度,激活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研究应用校史资源的行动力。
(1)在学校方面,应当高度认可校史资源对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发展的眼光全面规划校史资源的开发,重视校史资源的发掘、研究、编撰与应用,给予制度保障和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聘请具备相关研究基础的师生成立专兼职校史研究队伍,编撰或持续更新校史,整合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营造有利环境,增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校史资源的了解,提升对其思政教育功能的关注度,强化校史相关研究和素材挖掘,推进校史“活教材”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利用。例如,修建校史馆、选取校史元素命名地标建筑、将校史教育纳入学生始业教育、设立校史研究专项课题、开展校友系列讲座、编写校史读本、建立校史育人平台和校史资源思政教育体系等,荟萃更多力量参与到校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中。
(2)在教师方面,应当加强对校史资源的学习、研究,建好、用好校史“活教材”,积极参与到校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来。主动走进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翻阅校志等相关素材,通篇研读,系统梳理,充分掌握可融入思政理论课程的校史资源素材,分类收集整理蕴含思政教育理论点和契合点的校史资源,尤其侧重整理优秀师生和杰出校友的事迹,在学校思政教育专家的审定下,对摘选出的人物、案例、事迹按照其内含的思政点、可融入课程等标准进行分类,并赋予关键词标签,形成可自主查找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史素材数据库,并邀请教师在使用校史思政公开数据库的过程中,针对内容选取、标签分类和使用体验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根据反馈不断完善数据库。打造实用的校史“活教材”。例如前文提到的校友张开荣“引湖羊入川”的案例可以赋予“脱贫攻坚”“农业扶贫”“东西协作”等思政标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标签,教师备课前可进入数据库,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通过标签选择来缩小查找范围,便捷高效地筛选出所需校史资源,降低校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施门槛,提升备课速度,丰富教学素材,增进校史资源利用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校史资源育人功能,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同时,面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结合实际、因材施教,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切实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提质思政教学效果,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积累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一批校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
(3)在学生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为导向,秉承唯物史观,深入探索校史资源的文化内涵,以数智化、信息化、艺术化等手段自主参与校史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宣传,开发系列周边文创,宣传学校文化精神;担任校史馆学生讲解员,成立校史研究社团、校史宣讲团等学生组织,开展校史主题实践,自觉以校史文化启迪智慧、润泽心灵、涵养志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eqid=d46b3bba00067ee2000000056487536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68.
[3]田野.高校校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路经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22.
[4]鲁杰.高校校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3):118122.
[5]陈燕勇,罗元,庞晓利,等.校史教育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5):121125.
[6]王彦岩,李洪斌.校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