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管道工程预算课程的三教改革实践研究

2024-10-31段泳仲卜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本文根据“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管道工程预算课程在三教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包括教材职业导向性不高、教学环节中缺乏对工程的三维体系模型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提出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专业课程教育、改进优化教学模式以刺激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校企专家合力创新知识体系,协同开发技术化教材等6项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工程造价;三教改革;管道工程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58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管道工程预算课程为例,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管道工程预算课程三教改革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现实路径,以促进工程造价专业类课程的转型升级。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

1.1教学空间智能混合化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授课,也可以将线上优质资源视频课程引入线下实体课堂中供学生们学习。还可以在课后实现远程答疑、学习监督和数据统计等,实现教学空间的智能混合化。

1.2课程资源整合共享化

“互联网+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价值作用,其为优质课程资源的流通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使优质课程资源得到充分传播和利用,更加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自主学习提升,共享平台中的教学资源。

1.3学习方式时空扩展化

互联网技术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展开学习,不再受限于空间场所。教师也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完成课程闭环,实现教与学的空间扩展化。

1.4师生关系平等灵活化

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教师由课堂主导者和知识权威者逐渐向教学引导者和内容答疑者角色转变。与此同时,学生也不再只4ItbCSbois49xruoXOEklA==是单纯的课堂参与者,而是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引导课堂授课方向和节奏,这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趋于平等,也使师生能够更加灵活去处理应对课堂实际情况。

2管道工程预算课程三教改革的现实状况

2.1教材

(1)l1elMbw+C2XEVMCUU37fzw==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工程造价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程计量计价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相比较之前的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手工算量和查定额组价,目前的各类算量计价软件更加智能快捷,所以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加强学生对于计量计价原理的解释说明。此外,由于施工技术和工程材料更新速度较快,导致教材并未及时收录新技术和新材料,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现实工地中所采用的最新施工方法。

(2)教材职业导向性不高。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所选教材除了能够展现专业知识能力,还应能够发挥学生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转变阶段的过渡引导作用。但目前的教材中缺乏此部分内容,同时教材中与消防喷淋系统调试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涉及较浅,对安装工程部分易出现的计量计价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不够。

2.2教法

(1)教学环节中缺乏对工程的三维体系模型构建。

管道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思路遵循“基本知识—识图—工程量计量—计价”的步骤,其中识图这一教学环节是整个课程中的关键一环。然而现实教学中,学生在识图方面的学习效果较差,原因是绝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常规多媒体教学法很难帮助学生完成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转换,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图纸所要表达的工程含义。这一痛点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BIM技术等,帮助学生完成工程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转换,使学生更好理解图纸内容,为后续计量和计价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2)课堂授课环节沉闷低迷,缺乏趣味性。

安装工程造价涉及的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众多,但实际在计算时缺乏深度和难度,这就造成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占用时间较长且枯燥乏味,造成授课环节中整个课堂沉闷低迷,同时学生容易因学习内容缺乏挑战度失去兴趣出现疲态,最终影响课堂授课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2.3教师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专任教师不仅有系统完备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充实的工程项目实践经历。然而现实高校中,青年教师占比较高,缺乏工程项目工作经验,理论和现实脱轨严重,尚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在教师培训环节中尚缺乏实践性环节的锻炼,对企业在教师培养中的地位价值意识还不强,诉求有待进一步满足。

(2)教师科研任务重,课堂教学投入低。

当前各高校职称评审文件中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技巧,最终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直接造成教师科研水平压力较大。如此一来,教师留给所授课程的备课时间大大减少,不能潜心钻研授课方式,无暇顾及授课效果,这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效达成是相悖的。只有教师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

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现实路径

3.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专业课程教育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基础、成长经历、认知需求等作为开展管道工程预算课程授课的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作用,开展符合当下形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同时,还应注意根据课程目标,对接“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二级造价师考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课堂的参与者变为引导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学知识,练技能的学习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改进优化教学模式,刺激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同时合理融合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工程教育理念和OBE教育理念,创新采用项目教学的授课模式,按照“课前自主探究性课题—课中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总结—课后案例提升、实践创新”的三环节进阶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技能再到实践的全方位进阶。

课前自主探究性课题阶段,教师可根据章节授课内容通过“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设置课题项目,由学生自由分组在软件上进行课题选择,并在正式授课前广泛搜索线上课程资源,完成自主学习探究。课中,由小组成员依次汇报探究成果,其余学生可以暂停提问,教师指导穿插在中间,及时补充讲解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建立学习框架,完善知识体系。课后,总结完善,教师布置中高阶项目课题供学生课后练习巩固,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3持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课程教学团队优化改革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信息的媒介和途径琳琅满目,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学生对学习诉求和教学要求的满足性越发重视,成为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构建者和知识的积极开发者,对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自身需结合时代特点和教学需求持续提升自身素质,坚持立德树人,丰富实践经验,扩充理论学识,为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持续发力。

在建筑行业中,先进施工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因素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关系到造价从业人员所做预算的准确度,而互联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施工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建筑材料的改良创新,这就要求以管道工程预算为代表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和时代潮流。为了保证教师行业认知水平与时俱进,各高校需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到先进企业进修学习,以保证课程教学目标与行业职位素质要求相符,保证工程造价水平符合当下市场行情。

我国目前的师范类院校中尚缺乏针对职业技术类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本质区别,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技术型人才,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需考虑多元化,尤其要重点吸纳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此外,还可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兼职教师网络授课的方式推动教师队伍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赋能与行业人才的有效联动,共同促进行业与高校携手并进,有效落实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

3.4校企专家合力创新知识体系,协同开发技术化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所选用的教材必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不仅要包含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入工程实际做法经验、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技术性知识。此类教材知识的开发编写则需要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发挥各自领域优势,共同协作完成。

高校教师需考虑到高职院校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耐心较差、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等特点,对教材章节内容进行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布置,避免学生在学习初期因内容较难而丧失信心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同时,编写教材时需注意学时的有效分配,避免某些重难点聚集在某一教学阶段,做到难易相间,松弛有度。此外,应有效利用微信、B站、QQ等互联网软件技术,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和实际工程案例视频讲解穿插其中,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先进实用性。

企业专家须根据自身丰富的工程项目实际经验和行业从业经历,系统梳理专业教学中所应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行业技能,并将其细化到具体课程章节中,协同高校教师共同完成技术型教材的有效开发。同时,企业专家可以在施工现场录制课程相关的讲解视频,以二维码形式穿插录入教材章节中,也可形成相应的微课资源供学生拓展视野,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实现教材“教、学、用”一体化。

3.5优化课程评价模式,持续提高教学产出

课程评价是对教师系统开展该门课程的课前准备、课中讲授和课后效果的全过程价值评判。大多数课程评价是围绕教师能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组织教学,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课堂知识并在期末考核中达到要求等标准来组织考核的,但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成果和产出价值。尤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关/37AiM12Nb48QSqjXZKTxg==注学生是否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学习体系获取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养成专业素养外,还尤其关注学生职业技能化素质的养成和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课程评价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效果可靠为动力,以产出价值为导向,设置课程教学评价的3个环节,分别是课前自学归纳(预期学习成果产出设计)、课中探讨交流(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课后实践拓展(教学成果考核与使用)。

预期学习成果产出设计环节是课程开展的首要任务,对该环节的评价主要应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该门课程的培养定位是否与实际工作岗位对学生的任职能力要求相匹配,以及是否与当前社会对建筑领域人才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等方面展开评价。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主要包含2个方面:一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价值产出为导向开展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二是具体到某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的详细实施过程设计。需要从教学整体环节评价和教学具体实施评价两方面来进行评判。教学成果考核与使用环节用来比较教学实际产出与预期产出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措施,该环节可从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应用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3.6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每一部分章节制定特色课程思政主题教育,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合管道工程预算课程的主要章节和授课内容,发掘并凝练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思政点,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程造价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特点、建筑工程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行业的现状、趋势,在步入工作岗位前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在课堂讲授环节中,适时借助中国故事、典型工程案例、工匠工程师代表等,展现敬业守信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踏实肯干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肝胆昆仑的家国情怀和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培养出人文素养高、富有爱国情怀、恪守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实现课程思政和知识能力双重目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结语

管道工程预算是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在造价行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关键的位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数字化造价的发展迫切需要数字化造价技能人才,各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教材、教师、教法的改革新思路,持续推动“三教改革”的发展深化,为我国工程造价行业输送优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翟荣良,潘晨,董新蕊,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5):13.

[2]段泳仲.金课视域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23,(19):14.

[3]杨盼盼.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7):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