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研究生导师师德提升途径
2024-10-31陈波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到研究生教育上,首先需要提升研究生导师师德。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政策、制度来约束研究生导师的行为,但是由于研究生导师师德主要反映在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因此对政策和制度的建设存在天然的困难性,本项目从加强“立德树人”社会宣传、增强国家政策和法规制定、高校制度完善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能力提升4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导师师德提升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师德;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46
0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们处在一个信息繁芜、文化多元的社会中,国外文化和价值观不断冲击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在这样一个复杂环境下,研究生和其导师,都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以抵御国外糟粕文化的入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2016年以来,着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还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高校积极响应,对研究生导师如何执行“立德树人”教育进行了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从考评体系和机制、研究生导师思政建设、研究生指导模式等方面来促进“立德树人”教育。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角度针对如何从制度、体系、思想上来加强导师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执行。
1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培训、考核、监督、奖惩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制度。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特殊性,使得师德建设机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1研究生导师师德培训机制
目前各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的各个阶段都安排了相应的培训。在导师评选之前,设立定期师德培养讲座,对准备参加评选的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给教师配备优秀研究生导师进行师德nuI+XAKcSJSHppID5K2z7g==、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指导,对参加评选的教师进行言传身教;设置评选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课时的限值,只有达到了规定课时,才能获得参评资格。对于刚刚评选上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设立师德培训课程,将培训课程作为新上岗的研究生导师的必修课程。对于上岗研究生导师,也提供讲座、课程培训。目前存在的缺点是研究生导师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只有在进行职称晋升的时候,研究生导师出于职称晋升的条件要求,会参加师德培训,一旦没有职称晋升需求,很少或者不参加师德培训。
1.2研究生导师师德考核机制
对高校教师的师德考核,普遍通过自评、学院审核、学校审核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学校会每年通过评选优秀导师、我最喜欢的导师等方式,将一些师德非常好的研究生导师评选出来,作为当年的师德教学楷模。这样能将违反教师行为准则和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区分出来,但是对一般研究生导师的评定工作,很难体现差异,很难得出其实际的师德水平。对于研究生导师师德考核,除了学校规定的一些研究生导师的底线和红线规定,很难对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师德水平进行量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过程中,在知识的传播上是否做到了倾其所有、一心为学生考虑,很难断定,这与导师自身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方法关系很大,无法量化;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由于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的特定关系,除了研究生导师个别突出的不好品德很容易凸显外,很难对研究生导师师德修养进行量化。
1.3研究生导师师德监督机制
目前,对研究生师德监督主要是通过发挥学校各组织的作用,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纪委、教学监督等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进行监督,由于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指导的过程中,主要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外界很难介入,因此这些组织的监督作用也存在局限性。各高校还会补充学生、学生家长的监督,从作风、学术、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对研究生导师进行跟踪和监督,但是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毕业等都有绝对的决定权力,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和学生家长不敢对导师的一些行为进行如实反映,往往等到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反映的时候,可能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此外,社会监督也成为各高校的一个选择,由于导师师德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培养,存在社会反馈滞后的问题。因此,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对研究生导师的思想和行为动态进行全面了解,很难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及时指导和阻止问题发生。
1.4研究生导师师德奖惩机制
目前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奖惩机制,一般是制定研究生导师师德行为规范,列出研究生导师行为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针对不同的清单设立不同的奖励和惩罚。奖惩措施一般与评优、职称晋升、人才申报以及干部遴选等进行挂钩。对于当年师德不合格的,取消其当年的各种评选资格;而对于师德优秀的,在各种评选和晋升上都优先考虑。对于严重违背师德的研究生导师,对其撤销各种荣誉称号、解聘劳动合同等。对于师德非常优秀的教师,还会设置专项荣誉奖章等,并作为师德典型大力宣传,在精神上进行奖励。可以看出,目前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奖励主要是以精神和荣誉奖励为主,物质奖励较少,对研究生导师的激励不够;对研究生导师的惩罚主要通过限制其职业发展进行约束,存在一刀切,或者处罚不够严格等问题。
2研究生导师师德水平提升途径
由于目前研究生导师师德提升在政策和制度上存在一些困难,因此从导师的内驱力出发,让导师从自身的角度对师德提升提出要求,是解决导师师德提升的根本。“立德树人”是一种自发的个人品德追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多方因素的协调发展。研究生导师是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人,在他们建立导学关系之前,本身的道德素养也是影响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因素。个人的素养与社会、国家、家庭、时代等都有关系。因此在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中除了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导学关系出台政策外,还应关注导师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本文从加强“立德树人”社会宣传、增强国家政策和法规制定、高校制度完善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能力提升4个方面,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内驱力激发的角度,探讨研究生导师师德提升途径。力求做到研究生导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在自驱力驱使下执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2.1加强社会“立德树人”正面宣传
“立德树人”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立德树人”对研究生导师道德水平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包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宣传。
提升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需要将社会舆论、风气都向有利于“立德树人”执行的方向引导,这样可以为研究生导师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大环境。目前在社会上由于各种文化的冲击,对成功的定义往往集中在金钱和社会地位上。一些媒体和网络甚至明目张胆地标榜“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这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对研究生导师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使得部分导师将精力放在追求项目、文章、奖项等能够获得实在收益的事情上,忽视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的道德指导。因此,需要各大媒体、各阶段教育机构、各组织部门等的通力联合协作,将人生观、价值观向崇尚道德、奉献、真理的方向发展。当这种正向价值观和人生观主导社会风气时,研究生导师作为社会一员,也会有较高的道德水平。
此外,现在由于确实存在极少数研究生导师师德败坏的现象,再加上某些无良媒体为了博眼球的大肆渲染,使得研究生导师群体被污名化,严重影响了社会对研究生导师的尊重程度。因此,需要网络媒体积极宣传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优秀研究生导师形象,对研究生导师思想道德在社会舆论上进行正确引导,让研究生导师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期望。当社会通过网络、公共资源将舆论引导到有利于教师师德发展的方向时,研究生导师就能够时时刻刻在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道德滋养,在这种环境下,研究生导师会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增强国家政策和法规制定
提升研究生导师道德AW3q6sGIhaWn41lsEYzFhDurdaVyBPbJlQ+3H0ZnbYk=水平需要国家制定政策、法规限制和杜绝外来糟粕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的执行清除障碍,保驾护航,增强动力。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许多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政策,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师德建设的重视。除了此外,国家还应制定有利于提高高校导师意识形态、改善研究生导师所处社会教育环境的政策和法规。
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网络媒体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充斥着负面影响,这反映在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上。例如国外一些“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对研究生导师的影响。这些都对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遏制。针对相关的网络媒体进行专项管理,加强准入机制、严格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不良信息的传播行为。为我国“立德树人”教育的执行扫清障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rbfZ+BmM9r1C3/3DQ/k9bSoXaCuaGPndc6vjXfzbYFY=深,不但有积极进取、抱诚守真、诲人不倦的精神,还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价值观念等。“立德树人”就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国家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贯穿于我国教育的始末,例如,将我国的“仁义礼智”等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大中小学课本、讲座以及活动中;将我国的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文化纪念馆等场所学习纳入大中小学必修内容;在社区建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馆,弘扬传统文化。使各大中小学生甚至成人都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在这样大环境下成长的研究生导师,一定会主动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在研究生教育中,这种文化素养也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2.3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制度完善
提升研究生导师道德水平还需要从学校的制度和体系上来加强对研究生导师道德水平的提高。目前各高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建立监督、管理、奖惩体系来加强对研究生导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引导和约束。这些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度,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行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但是由于研究生导师师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很难进行量化,其指导研究生的成效很难短时间内体现,因此,目前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提升制度还需要从激发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热情的角度出发。
首先,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与职称晋升挂钩。第一,制定职称晋升“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基本条例,只有满足相关条例要求才能有职称晋升的资格;第二,开辟针对“立德树人”教育相关的职称类型,例如目前的副高职称晋升分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而副教授里又有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以及科研为主三种类型,如果能够增加一项针对“立德树人”教育的职称类型,能更能激发导师对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制定短时间和长时间相结合的师德考核制度,短时间考核主要针对研究生导师及其指导学生的学术道德问题;长时间考核主要针对研究生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对毕业研究生进行跟踪了解,将其在后续工作中的道德素养表现列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考核指标。
再次,建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交流学习平台,定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培训和交流探讨活动,使“立德树人”教育成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一部分,增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意识。
2.4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能力提升
研究生导师要在“立德树人”教育上提升自己,需要从2个方面着手。
首先,研究生导师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这需要研究生导师不断地参加师德方面的学习、培训,对自身的道德品质进行查漏补缺,并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研究生导师要有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方法。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不仅需要单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研究生的日常指导中。这就需要研究生导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求研究生德育教育与科研指导之间的契机,钻研“立德树人”教育与研究生科研指导有机融合的技能和方法,使得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和道德水平,使研究生德、能相互促进。
3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本文通过从加强“立德树人”社会宣传、增强国家政策和法规制定、高校制度完善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能力提升4个方面,探寻如何激发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自驱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研究生导师师德,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的执行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欢芳,陈惠.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3):2226.
[2]胡红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156):3841.
[3]朱国利,毛金德.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评价的价值、问题与优化策略[J].教育探索,2021,10(346):8285.
[4]戚昊辰,曹辉,贾梦秋,等.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忧思与优化[J].高教学刊,2022,8(17):1013.
[5]刘宏伟,王新影,李雪梅,等.“四个统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价值遵循[J].现代教育管理,2020,(7):6874.
[6]曹霞,胡强.立德树人背景下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思政建设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6):4044.
[7]于子舒.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9):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