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研究

2024-10-31殷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生鲜农产品流通,社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大,期盼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声音愈加响亮。人力资源作为推动行业获取竞争性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促进行业向快向好发展。针对我国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人才供不应求、学历偏低、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的策略,以及从人力资源供给端—院校方加大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建议,从人力资源的使用端—企业方重视在职员工的培养、做好人岗匹配、调整招聘计划等建议,以实现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提高行业人力资源质量,助推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冷链物流;人力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15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乡居民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追求,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在疫情期间培养出的生鲜网购消费习惯在后疫情时期也在持续,生鲜电商、新零售、新餐饮等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消费不断刺激生鲜农产品交易量增长,有力推动了全社会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快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要达到这一目标,行业企业要充分运用人们创造的无形资产实现效率提升。因此,人力资源是促进冷链物流业规范发展、解决制约生鲜农产品顺畅流通问题的关键因素,对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是行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1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1冷链发展列入国家战略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实施意见》,旨在解决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等服务新模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在农村经济业态发展中要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我国流通体系建设中,要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

1.2冷链物流现状

随着全社会对冷链物流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中物联冷链委和链库数据平台显示,2020年全国冷链市场规模达到3740亿元,同比增103%,全国冷库总量达到7080万吨,折合1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1%,全国冷藏车保有量达到2867万辆,同比增长3354%。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流通中重视销地“最后一公里”配送不断链,而忽略产地“最先一公里”田间地头预冷问题。在冷库建设方面偏重肉类而忽视果蔬类。

冷链物流标准化进程慢。虽然国家已经颁布执行的与冷链物流有关的标准达200多项,但企业标准化意识薄弱,不按国标执行,只执行企业自己的标准,是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受限于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行业发展较为落后等因素,国内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2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冷链物流是一个跨产业、跨学科、多业态、多环节的产业,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冷链物流在装备、流程、标准等方面与传统的常温物流存在差异,对从业者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

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9—2021年对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作了调研访谈,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以下特点:

(1)年龄结构。从业人员整体年龄较年轻,515%的从业人员31~40岁。虽然年龄结构年轻化能够体现出行业的朝阳性,但员工的工作经验往往是和年龄成正比关系,年轻员工虽然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在工作经验、技术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年轻化可能反映出行业人员流动快,流失率高。

(2)性别结构。从业者中男性占绝大比例,从事的岗位类型主要有一线操作、中高级管理岗等,女性主要集中在文职、窗口、前台服务型等岗位。

(3)学历结构。高职层次人数占比最多,达到416%,其次是本科层次,达到27%,中职层次占比18%,初高中层次占比134%。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更偏向于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领域,受食品安全因素影响,冷链行业的操作必须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因此对从业者在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的要求更高。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才能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水平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从长远来看,中等及以下学历者难以胜任冷链物流岗位要求。

(4)岗位胜任力。高职学历从业者在一线操作岗位上的胜任力最强,其次是初、高中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从业者在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和管理岗位方面的胜任力最强。

3冷链物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特点

3.1人力资源总体需求量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突破27亿吨;预计到2025年,冷链食品年需求量将达到4亿吨,形成约34万亿的冷链货物总额,每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行业高速发展之下对人才产生大量需求。中物联冷链委曾经预测2019—2023年,我国未来需要30万以上的冷链物流人才,而数据显示仅1034%的冷链物流企业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大致匹配,近70%的冷链物流企业存在招人难的问题。

3.2人力资源结构需求呈现高级化

我国服务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来自人力资源结构的高级化。随着产业知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人力资源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3.2.1对高素质人力资源需求大

人力资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进步具有积极作用,高素质从业者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生产配置能力能够满足产业升级背景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要求。但如果从业者能力素质不高,影响行业整体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高度的灵活性、创造力、责任感、沟通能力以及独立性等要素成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的必备素质和要求。

冷链物流作为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设备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都为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技术推动下,冷链物流行业也在不断调整岗位设置以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变革,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能根据行业变化、技术进步不断调整、更新知识结构,能应用冷链工程技术、物流智能信息技术、品质与安全控制技术来履行冷链物流服务。

3.2.2对高学历人才需求大

高学历人才能推动人力资源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使得高学历人才比重提升,低学历人员比重下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近年来录用中职、初、高中学历的员工数量在逐年下降,而对高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需求增大,其中,企业对高职学历层次的员工需求最大,尤其是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年限越短的企业,对高职学历员工的需求就越大。

3.2.3对有冷链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要求行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现阶段的冷链物流企业中已有不少从业者是物流管理专业出身,这类人员虽然对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管理理念等较为熟悉,但普遍缺乏化学、制冷工程、食品安全等冷链业务必备知识,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岗位对多学科综合交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行业对具备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食品工程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

4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策略

4.1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集聚

资源集聚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要使冷链物流行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优化配置,首要条件是集聚人才。根据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建设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区来吸引人才,使冷链物流人才向集聚区流动、集聚,使集聚区内的企业获得优质人才从而不断扩大,并吸引集聚区外的企业进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四横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打造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这正是引导冷链物流相关要素及产业沿大通道集聚发展的契机。诸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将成为冷链物流要素和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这些区域必将成为冷链物流人才流入的区域。

对于其他亟须发展冷链物流的区域,地方政府可制定冷链物流区域发展规划,通过统筹规划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冷链物流发展的硬件环境,吸引企业进驻;扶持本区域传统企业,对原有的仓储运输企业、冷库、制冰厂、肉联厂等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传统企业向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上述策略有助于地方加速形成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同时,制定并落实人才集聚保障政策,建立完善人才引进计划和优惠政策,强化地方人才支撑力度,以此吸引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集聚。

4.2开发优质人力资源

开发人力资源是获取充足优质人力资源的关键途径。在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中,最重要的手段是教育与在职训练。通过人力资源的供给端——学校开展学历教育,提升学历结构,提高人力资源受高学历教育程度比例;通过人力资源的使用端——企业开展在职训练,提高人力资源的岗位胜任力及技术技能水平。

4.2.1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扩大人力资源供给

(1)扩大专业点数及招生规模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加大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已被列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我国近年才开设了高职层次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中职层次开设了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此前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主要由各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开设冷链方向课程。但是全国范围内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到2019年只有15所院校开设该专业,且招生规模小,仅有552名专业学生。要扩大冷链物流人才的供给,满足行业需求,院校必须以国家发展、社会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将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作为目标,积极开设高职、职业本科层次的冷链物流专业,结合区域冷链物流企业用人需求,扩大招生人数。

(2)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冷链物流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涵盖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也涉及低温工程、冷库及冷藏技术、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对教学条件及环境要求较高。由于冷链相关实训条件的建设投入成本高,开设了冷链物流专业的学校实训条件比较薄弱,不利于对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建设冷链物流实训室,开发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搭建集教学、生产、研发、培训等为一体的冷链物流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还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校企联合开办订单班,共建冷链物流产业学院等手段来提升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3)重视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由于冷链物流行业劳动密集型的属性,基层岗位工作往往比较辛苦,学生毕业后缺乏从事本行业的热情,2017—2019年冷链物流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只有60%左右。要解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需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高校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利用新生入校教育、专业课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机会,植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敬业务实、忠诚奉献等职业素养精神。通过邀请在冷链物流企业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与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等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对冷链物流行业的认同及热爱,树立毕业后投身冷链物流行业意愿的信心。

4.2.2发挥企业在职培养功能,提升员工岗位能力

(1)激励在职员工提升学历水平,优化学历结构

企业要转变用人思路,从人力资源的使用者变为培养者,除了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员工外,还需注重内部培养。采用与高校联合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手段来推进内部员工学历提升工作。对学历水平不符合当前岗位需求的员工,采用激励措施,如报销学费、为员工制定长远规划,让他们看到学历提升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等手段来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提升企业整体学历水平。对不愿意参加学历提升的员工采用能力考核进行优胜劣汰,能力无法达到岗位要求的或将面临降级或辞退,以此引起低学历员工对提升学历的重视。

(2)调整岗位匹配度,优化岗位能力结构

企业要深入了解员工自身能力优势与岗位能力匹配程度,尽可能让员工在适合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人岗匹配。了解内部哪些部门存在人才缺口或短板,还需要补齐哪一类人员,尽可能实现人尽其才。

(3)调整招聘计划,优化整体年龄结构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招聘计划前要将各部门对员工年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纳入招聘计划中。在实际招聘中,要做好不同年龄阶段的招聘人数配比,对中高层管理岗、需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岗位可以适当提高应聘者年龄范围,对初级岗位、无工作经验要求的岗位可以应届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企业可以多组织内部交流活动,促进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员工的经验交流,通过传帮带,加强员工之间的互补学习,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5结论

针对当前冷链物流业人力资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考虑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集聚;高校通过扩大专业点数及招生规模加大专业人才供给量,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冷链物流行业的认可,减少人才流失率;企业通过培养在职员工提升学历、动态调整人岗匹配度、调整招聘计划等手段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参考文献

[1]马红波,孙婕,吴砚峰,等.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以冷链物流行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No.798(02).

[2]任芳.谢如鹤:“五源驱动”培养冷链物流特色人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2,27(S1).

[3]祝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No.223(02).

[4]程琬玥.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以四川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5).

[5]孙健,尤雯.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No.1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