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场景,品父爱,学表达

2024-10-28林燕

摘 要:如何进行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的教学呢?教师可通过“走近作者,感受创作风格;检查预习,体会家境贫寒;概括场景,厘清写作思路;精读场景,体会浓浓父爱;回顾场景,总结表达方法;学写场景,运用表达方法”等进行板块式教学设计,从而有效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读场景 品父爱 学表达 《父爱之舟》

《父爱之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亲情单元,对应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要想落实这些素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走近作者,概括文中场景,厘清作者写作思路;如何品读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生活场景,品味无言而动人的父爱;如何学习“精选场景,抓住细节,表达真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从以上考虑出发,笔者按照设计意图,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走近作者,感受创作风格

本文是当代著名画家、作家吴冠中先生的经典散文。吴冠中先生是宜兴人,是无锡的骄傲。学生作为无锡的孩子来学习这篇散文,首先可通过看简介、赏画面、读课题等快速走近作者,感受其创作风格,激发起进一步解读文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看简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大人物,他和我们无锡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就是吴冠中。请默读作者简介。(师出示吴冠中图文简介,生默读。)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冠中?(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看来,吴冠中在绘画和写作方面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二)赏画面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吴冠中的画作。(师生配乐欣赏。)你看到了画中的哪些景物?(看到了江南水乡,有水也有船。)我们看到了吴冠中笔下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运河人家……这就是他笔下的江南水乡。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中都有什么?(小船)对,画中都有小船的身影,小船仿佛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三)读课题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字。齐读课题(父爱之舟)。简简单单的小船,对于吴冠中来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这小船是——父爱之舟。

二、检查预习,体会家境贫寒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可通过检查预习来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检查预习时,可突出对词句的归类朗读,这样既能落实“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性目标,也能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吴冠中小时候的家,真切体会其贫寒的家境和艰难的生活。这部分内容是本文重要的写作背景,需要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

(一)读第一组词句

师出示词串(桑叶、卖茧子、卖猪、粜米),指名读。

师:请看“粜”上面是个“出”,下面是个“米”,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是“把米卖出去”。

师:这些句子会读吗?(出示两个句子:①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②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师:认真朗读这两句话,想想吴冠中家中是靠什么来维持生计的?他需要做很多农活来维持生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读第二组词句

师出示词串(小渔船、摇橹、泥灶、兼做宿店和旅店、节省旅费),指读词串。

师:读着词串,姑爹的小渔船好像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大家请读一读这些句子(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兼做旅店和饭店,节省了食宿费),读了这段文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三、概括场景,厘清写作思路

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笔者使用学习单,让每个学生都动笔概括文章中的场景,并在学生自行练习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梳理本文场景的思维导图。学生借此不仅掌握了本文所写的7 个场景,更明确了作者的场景布置。

师:通过读词句,我们对作者笔下这条小渔船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条小渔船不仅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更承载了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而这浓浓的爱就蕴含在吴冠中笔下的一个个场景中。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给课文中的场景写小标题,请看提示:①归纳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概括的内容可以是父亲做的事情。学生自行完成学习单后进行交流。

师:课文一共写了7 个场景,请大家出示思维导图并陈述。

生:①卖茧子,买枇杷;②欲加钱,换房间;③买豆腐脑,做万花筒;④雨中送我上学;⑤凑学费,替我铺床;⑥熬夜摇船;⑦缝补衣服。

师:大家发现了吗?作者先写了3 个生活场景,然后又写了4 个求学场景。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生活场景。

四、精读场景,体会浓浓父爱

在教学中,教师应聚焦每一个场景中的关键词,如“枇杷”“热豆腐脑”“万花筒”“理解”“心疼”等,联系语段进行深入品读,努力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层层深入地体会父爱深情。

师:仔细默读2~4 自然段,想一想对于作者而言,父爱究竟是什么?可以是一样东西,也可以是一个词语,找到之后圈出来,细细品味。

学生边精读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交流:父爱是什么?

(一)父爱是“枇杷”

师:我们每个人都吃过枇杷,枇杷是什么味道?(酸酸的,甜甜的。)而在这里,枇杷还有一种别样的味道,你体会到了吗?(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这枇杷是怎么来的呢?(卖茧子换来的。)多么来之不易呀!哪个词能表现出这种不容易?(半夜)是啊,这枇杷凝聚着父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了解到这些,你觉得这枇杷里还有着怎样的味道?(淡淡的苦味。)这就是父爱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二)父爱是“热豆腐脑”

师指名交流。(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师:父亲给“我”买了一碗热豆腐脑,他自己为什么不吃呢?(想把最好的留给“我”。)他自己也可以买一碗吃呀!(家里太穷了,要省钱,买一碗豆腐脑也是一种奢侈。)既然家里这么穷,为什么还要给“我”买?(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各种点心都买不起,只能找个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是啊,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父亲都不能买给“我”,他觉得“我”太委屈了,所以用仅有的钱给“我”买了一碗热豆腐脑。看着儿子吃着热豆腐脑,自己却没吃一口,如果你是父亲,你觉得自己委屈吗?(不觉得,把最好的给了孩子,这就是最大的满足。)看来,对于吴冠中来说,生活虽然清贫,但父爱却从未缺席。

(三)父爱是“万花筒”

师指名交流。(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师:万花筒和枇杷、热豆腐脑有不一样的地方吗?(枇杷和热豆腐脑是买的,万花筒是父亲亲手做的。)在这盛大的庙会上,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可我只得到父亲亲手做的一个万花筒,父亲是不是很小气?(不小气,因为穷,实在买不起玩具。父亲知道儿子想买但又不敢说买玩具,所以回家后亲手做一个万花筒给儿子。)联系上下文,你发现,在吴冠中的家中,父亲要靠辛勤劳作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才能凑出学费,生活的艰辛已经让父亲疲惫不堪了,实在没有闲钱再给孩子买玩具了。所以,这个万花筒成了作者童年最珍贵的玩具,它的珍贵在于这是父亲亲手做的,凝聚着父亲对“我”的爱,给了“我”抽象美的启迪。所以对于作者来说,这个万花筒意义非凡,值得一生珍藏。

(四)父爱是“理解”

师:庙会的盛大热闹,好像和父爱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可作者为何花了大量笔墨来写呢?

生:热闹的庙会和吴冠中家境的清贫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吴冠中的家中真的是一贫如洗,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是愿意为儿子买上一碗热豆腐脑,还是愿意亲手为他做一个万花筒,这是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理解,也是父亲对孩子的爱。

师:看来父爱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给予,更是早已上升到了情感上的认同,这是多么可贵的父爱呀!

(五)父爱是“心疼”

师指名交流。(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

师:父亲心疼什么呀?从哪两个词特别能看出父亲的心疼?

生: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得满身疙瘩,从“叫来”“掀开”可以看出,父亲当时除了心疼,心中还有着急与愤怒。

师:是啊,吴冠中笔下的父爱没有过多的话语,一个愤怒的动作,一个着急的眼神,里面都藏着浓浓的爱。

五、回顾场景,总结表达方法

读文章不仅要读懂作者写了什么,更要读出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本文作者吴冠中写父爱与其他作家写人记事有所不同,他没有过多的语言与心理描写,而主要是通过精选场景、抓住细节、表达真情的方法写出了“无言动人”的父爱。这也是吴冠中作为一位画家特有的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为此,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与总结。

师:刚才,我们品读了文中的生活场景。那么,吴冠中笔下的父爱是怎样的呢?

生:父爱是那甜甜的枇杷,父爱是那满满的心疼,父爱是一碗热热的豆腐脑,父爱是一个亲手做的万花筒,更是对“我”的理解。

师:读着读着,你能感觉到吴冠中笔下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

生:伟大的、点点滴滴的、就在身边的、朴实无华的、温暖的、浓浓的、刻在作者心里的,无处不在的……

师:是啊,父爱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虽然无声,但一直就在作者的身边,让他时时感受到温暖。与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相比,吴冠中没有过多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他描写父爱,就是精选一个个场景、写出一个个细节,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无言动人的父爱。这与他的画风很相似,都是以寥寥几笔传达别样的韵味。

师:其实,父爱不仅体现在生活的场景中,更体现在姑爹的小渔船中,那艘小渔船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请大家找一找文中相关的句子。

学生指读“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师:承载了父爱的小渔船更是求学之舟、希望之舟、人生之舟。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品读求学的场景。

六、学写场景,运用表达方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就应设计小练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实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练笔:以“父爱是什么”为题,选取一个场景,抓住细节,写一个片段,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