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

2024-10-28李雪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0期

【摘 要】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为将数字技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我的数字身份”单元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设计出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际操作和应用信息科技知识,并引导学生意识到网络行为的社会影响,从而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意识。

【关键词】数字技术;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0-066-02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信息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已扩展至编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同时涵盖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知识。然而,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在真实情境创设、有效教学转化及技术设施支持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存在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项目式学习,一种注重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为以上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让学生参与挑战性的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增强信息科技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教学优势

一是真实场景学习。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学生共同参与项目活动,能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是促进团队合作。项目式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同伴共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该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协作、相互尊重,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1]。

三是激发创新思维。面对开放性的项目活动,学生需要动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创意,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这种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探索,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是提高信息素养。项目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2]。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教学实践

“我的数字身份”单元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类比现实身份,本单元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数字身份是独一无二的,其信用价值不容忽视。学生需要登录并使用学习平台,亲身体验数字身份的运用,理解数字身份的唯一性,进而合理使用自己的数字身份。本单元还强调规范和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网络行为的影响,从而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意识。

1.引导学生探索,揭示数字身份的实质

在“初识数字身份”教学中,学生共同在指定软件平台上寻找教师的身份信息,包括搜索历史、购买订单和订单评价等信息,初步了解数字身份的构成,还以对比平台推荐的信息和个人搜索历史的方式,体会数字身份如何影响信息的推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台能准确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以及“数字身份在现实生活中的类比”。这种互动式的探索,能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通过平台注册或认证获得的数字身份以及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共同构成了数字身份。这些行为信息反映了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还影响了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推送。通过“初识数字身份”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安全、负责任地使用自己的数字身份,还理解了数字身份对个人网络体验的重要影响。

2.登录平台体验,理解数字身份的唯一性

在“使用数字身份”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数字身份吗?在哪些场景使用过?”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身份的经历,如登录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平台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使用各自的账号密码登录到指定的学习平台。登录完成后,教师鼓励他们思考“在这个平台中,你的数字身份是唯一的吗?”以及“除了密码验证登录,你还知道哪些登录数字身份的方式?”并互相讨论,派一名代表分享观点。在活动的总结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多样化的数字身份验证方式。即除了传统的密码验证外,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眼睛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方式登录。这些新兴的验证方式利用了每个人固有的生理特性,进一步体现了数字身份的唯一性,从而增强了在线学习和生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用数字身份”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数字身份登录平台,提升了他们对数字身份唯一性的认识。

3.识别安全隐患,培养数字身份保护意识

在“保护数字身份”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平台上的视频,了解数字身份在网络时代存在的安全隐患。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数字身份可能存在哪些风险”以及“你学到了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够识别出数字身份的潜在风险,还能探究一些有效的保护方法。在网络应用过程中,教师强调要有意识地保护好个人的数字身份,合理规范地使用数字身份,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保护方法,如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等。“保护数字身份”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理解数字身份的安全隐患,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增强安全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4.情境分析与探究,理解数字身份的信用价值

在“探究数字信用”教学中,教师先设计一个购物的情境:在某平台选购一款餐椅,并提出问题“有两家店在卖同款餐椅,价格都一样,我们该选择哪家呢?”以及“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依据是什么?”设置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商家的数字身份,特别是信用等级对于购物选择的影响。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数字身份的信用价值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了解到数字身份的信用价值是对商家评价的参考,对个人也同样重要。教师在总结环节,指出与数字身份相对应的信息及在线行为数据具有信用价值,信用等级越高,享受的服务也越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支付宝中的芝麻信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真实的问题情境导入,唤起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商家的数字身份信息,理解到信用价值对商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结 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数字技术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信息科技知识,进而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求。作为教师,应积极尝试项目式教学模式,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设计出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马瑞,吴雯,李丹.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元宇宙教学初探:以“我的校园我来建”教学为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6):66-67.

詹璐娜.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特征与应用:以《设计版面制作报刊》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8):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