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探析

2024-10-28顾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0期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文章对活动型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然后,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为活动型教学设计提供支持和优化,包括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互动性和可视化优势。接着,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设计策略,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合作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文章总结了这些策略对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0-08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活动型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方法。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活动型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策略。

活动型教学设计理念分析

活动型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这种教学设计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情感价值[1]。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活动型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信息技术在活动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可以丰富活动型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美德小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互动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讨论、留言板等工具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讲解“爱在家人间”时,课前通过在线收集学生与家人冲突的具体事件,教师经过整理后,选择典型事例在课堂上呈现,再让学生讨论解决。此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优势。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型教学设计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是活动型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社会热点问题。在讲解“善用法律”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乐园禁带饮食一案,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面对此事,你会怎么做?大学生的维权,值得吗?能维权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真实的社会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通过真实案例的呈现,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其次,呈现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跟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典型案例,包括法治事件、失信案例、道德困境等。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案例的细节和故事情节,增加了案例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治概念和道德规范,并且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第三,模拟互动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设计虚拟仿真场景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讲解“爱在家人间”时,笔者通过虚拟父子因手机问题发生冲突,让学生置身于虚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直观感受冲突,促使学生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视频、电子书、在线课程等。这些资源可以涵盖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各种内容,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案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和学习。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软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活动。例如在线作业系统等,可以帮助学生在家中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巩固,同时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促进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可用于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机会。笔者在讲解“根本政治制度”时,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发布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资料,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预习资料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讨论;而在课后,可以通过在线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和梳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习资源。

3.促进合作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合作学习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在线分组工具,教师可以轻松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各种任务和课堂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在暑期笔者布置学生完成职业体验活动,将学生分组后,小组成员通过在线平台共享资料、讨论问题、相互反馈,合理分工,有的负责联系职业体验单位,有的负责写计划书,有的负责拍照文字记录,有的负责整理成PPT,有的负责最终展示,在合作过程中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能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养成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精准监控小组合作的进展,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长与进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实现从课堂走向实践。

4.进行个性化指导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管理系统等工具,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的数据。借助这些数据,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建议。比如,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找出其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并设计针对性的辅导计划;而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拓展学习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个性化指导还可以帮助挖掘学生的优势、发现潜在的问题,让每位学生在保持独特学习特点的同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结 论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活动型教学设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互动性和可视化优势可以为活动型教学设计提供支持和优化;具体的设计策略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合作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罗秀清,郑其瑞.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探索[J]. 考试周刊,2021(45): 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