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霍普式的现代孤独
2024-10-28王嘉璐
摘要:爱德华·霍普是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以对现代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而著称。正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形成经典的忧郁孤寂风格。爱德华·霍普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现象,通过对城市景观和人物内心状态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文章将探讨爱德华·霍普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孤独主题,分析他的艺术风格、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关键词:爱德华·霍普;写实主义;孤独感;20世纪油画
一、关于爱德华·霍普
(一)爱德华·霍普其人
爱德华·霍普是美国现实主义艺术家,188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起初,他通过函授课程学习绘画,后来转到纽约艺术与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前身)学习,并待了6年。在那里,他遇到了导师罗伯特·亨利,一位城市风格艺术创作的推动者。罗伯特·亨利的徒弟们大多成为美国的重要画家,他们也被一些艺术评论家称为“阿什坎画派”。
(二)爱德华·霍普所处的时代
爱德华·霍普创作迸发的时期为20世纪初,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期。在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许多机构和个人有意识地致力于增加儿童和穷人的福利。因此,这一时期对儿童福利运动的广泛关注在美国刮起了一阵阵旋风。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在20世纪初颁布了诸多的社97nFbJXA56Yp+3FOLL3kbEDawzxHZMDmg9VeOrgtyGs=会政策法规,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在当时的社会政策法规制定中起到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缩小了贫富差距,为社会运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然而,20世纪初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在熊熊燃烧,美国又遭遇了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持久、深刻、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可以说,当时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正是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德华·霍普的创作风格整体具有孤寂落寞的特点,而且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其创作风格前期和中后期相比又有所变化,这便是接下来要分析和论述的内容。
二﹑爱德华·霍普的创作风格
1.早期风格
爱德华·霍普创作的早期风格应当被划分在1925年前的这个时间段里,是在他创作出《铁道附近的房屋》这幅标志性作品(图1)之前。这一时期,爱德华·霍普的创作风格偏向于写实画派中的理想主义,当时的他决然舍弃了立体主义画派的抽象表现风格。《皇家庞特酒店》是爱德华·霍普早期的一幅作品,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与其中后期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构图而言,它是一种有着强烈景深对比的正方形构图,给观众一种开阔的感觉;就内容而言,画面中有远景、近景,内容丰富;就色彩而言,总体十分明亮。因此,观者能够感觉到画面充满了温暖、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富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2.中后期风格
20世纪2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爱德华·霍普就处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中,这对其中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爱德华·霍普以其简洁明快的构图、富有表现力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色彩运用而闻名,其作品主题涉及城市景观、家庭生活和人物肖像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现代孤独的深刻描绘。爱德华·霍普通过对城市街景、餐馆和旅馆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疏离感。此时,爱德华的创作开始了对空旷感和孤独感的表现。之后,他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紧张压抑的情感带到画中。同时,他还将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黑暗面反映到画面上。1925年,爱德华·霍普成功创作《铁道附近的房屋》,便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和标志。祝虹在《爱德华·霍普作品的现代性形式》一文中评价:“作品无景深构图,直接而突兀,运笔布色粗糙且不协调,在怪异中带有冷峻而简单的现代感。”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贴切而准确的。从这之后,爱德华·霍普的创作风格逐渐固定下来。总的来说,其中后期的创作风格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作品充满各式各样奇怪的光,有异常的日光,也有人造光、荧光等;第二,偷窥式的水平构图方式,以及不符合通常的普通视点的三分法构图方式;第三,运用大面积的色块和尖锐的线条;第四,画中的人物总是处在一个密闭空间内;第五,画中的人物大部分会被处理成僵直和静立的姿势。总之,爱德华·霍普中后期的作品,一直试图选择平常无奇的主题,如人们司空见惯的加油站、汽车旅馆和街道等。他通过不同于常理的构图方式、色彩、人物设置等的运用,为这些场景添加了孤寂荒凉的情感。
最能够体现爱德华·霍普最后创作风格的作品,无疑就是《夜鹰》(图2),这是其众多作品中最出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画。爱德华·霍普说:“夜鹰的灵感来自‘纽约格林威治大街上的一家餐馆,两条街道相交’。”《夜鹰》这幅画作表现的是深夜餐馆里发生的故事,其内容是爱德华·霍普一贯喜欢表现的题材。
首先,画面中有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距离观众最远的是独自坐在吧台的男子,他背对着观众,背影里散发着孤独的味道。在吧台的另一侧是一对男女,他们所处的位置是画面的中心,虽然彼此坐得很近却又相互沉默。画面中唯一有动态的人是吧台的侍者,可是他却把视线投到了空无一人的街道,也许是在等待或者期待着什么。爱德华·霍普去掉餐馆的门,所以画面中没有可以出去的地方,也就意味着没有逃离的出口。
其次,从画面的构图分析,这是一个经典的竖向三等分式构图,酒吧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大约是三分之二。画面中还有不少横向平行线,也是对画面的一种切割,引导观众的视线集中在餐馆内部,画面中出现很多尖锐的角来凸显紧张不安的气氛。
笔者认为其最精彩的地方体现在画面的色彩处理上,爱德华·霍普用高纯度的黄色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定格在画面中心,并且与阴暗清冷的室外做出了非常好的区分。画面中大量使用红色和绿色的对比色,两种颜色的饱和度都不是很高,但很好地营造出了整幅画的阴郁氛围。这幅画带给观者的感受就是寂静和压抑,还有空旷感。虽然画面里的内容不是特别丰富,但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完美地表现出来。
通过分析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爱德华·霍普的创作风格是根据整个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早期的温暖快乐到后来的紧张沉默再到最后的孤寂落寞,从早期描绘现代生活风景转变到对战争和生活的控诉。画面中的构图、色彩以及空间关系,这些元素综合起来传递的氛围刚好与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孤独情绪相一致,这就构成了爱德华·霍普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移情效应。这种独特的方式使爱德华·霍普的绘画中产生了一种专属于他的秩序感。他为这个社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深刻影响了后来者。
三﹑爱德华·霍普绘画带来的影响
尽管爱德华·霍普的作品给人以冷漠和沉静的感觉,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考。他通过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处理和构图的布局,表达对现代生活的疑惑、无奈和不安。在他的作品中,孤独并非简单的寂寞和隔阂,而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爱德华·霍普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对现代生活的刻画深受赞誉。其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类的内心世界。爱德华·霍普的作品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他们对现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表现。
欧洲艺术以及美国本土的艺术发展共同影响了“霍普式风格”的形成。20世纪初,美国艺术思潮迅速发展,出现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美国本土绘画思潮。爱德华·霍普在当时的绘画潮流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牢固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不受潮流的影响。
从美术界到摄影界再到文学界,有很多名人大师被爱德华·霍普的独特美学所吸引。比如画家艾瑞克·费舍、摄影师罗伯特·阿当姆斯、史蒂芬·肖尔等都受到爱德华·霍普艺术创作的影响,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从中看到爱德华·霍普作品的影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是安德鲁·怀斯,他1917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主要使用水彩和蛋彩画技法,绘画主题通常是贴近平民生活的主题性绘画。安德鲁·怀斯生活在与爱德华·霍普同一个时代下的美国,他没有过多地关注当时浮躁繁华的美国社会,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安静淳朴的美国农村。正如其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图3)描绘的那样,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少女克里斯蒂娜匍匐在荒凉的草原上,艰难地向远处山坡上的木屋爬去。画面被草原和天空一分为二,草原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将天空逼到画面上方,从而产生窒息感与压迫感。远处的木屋显得如此遥不可及,空旷的孤寂感挤压在少女身上,形成一种荒凉与凄苦的氛围。画面中丘岗的斜面,构成了安德鲁·怀斯孤独感的象征。
四、结语
爱德华·霍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现代生活的深刻观察,成为20世纪美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他通过对现代孤独的深刻描绘,引发人们对现代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重要的是唤起了人们对孤独和疏离的关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祝虹.爱德华·霍普作品的现代性形式[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00-103.
[2]王润甜.爱德华·霍普的光影表现特点——以《夜莺》为例[J].艺术评鉴,2018(14):60-61.
[3]王正凯,王相生.爱德华·霍普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语言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0(02):66-67.
[4]来源.爱德华·霍普的都会图像探析[J].美术,2022(05):144-145.
[5]Asura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爱德华·霍普[J].东方艺术,2015(13):112-117.
[6]何林军,崔友.从形式到内容探索霍普式孤独之美——以爱德华·霍普的作品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04):72-80.
[7]郑海宇,钱文艳.色彩和情感在近现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J].美与时代(中),2022(06):39-41.
[8]李娜.爱德华·霍普绘画语言秩序的重构[J].艺术百家,2020,36(06):165-172.
[9]富一宸.爱德华·霍普绘画中的叙事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
[10]肖煜.疏离感——当代具象绘画的主题[D].湖北美术学院,2019.
作者简介:
王嘉璐(1998—),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