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24-10-28马宏
摘 要:混合感染在畜禽养殖中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疾病现象,对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严重威胁。鸡混合感染绦虫和前殖吸虫后,在两种病原体的共同作用下,加重鸡只的临床症状和增加诊疗难度,导致鸡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生殖系统炎症等症状以及产蛋量下降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例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粪便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的混合感染。采用针对性的驱虫药物和抗菌药物,同时加强了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改善。经过治疗,病鸡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产蛋量逐渐恢复。
关键词:鸡绦虫;前殖吸虫;混合感染;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4)10-0099-03
在畜禽养殖中,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病,绦虫病与前殖吸虫病作为两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对鸡危害严重。鸡绦虫会造成病鸡肠道阻塞、产蛋量下降、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前殖吸虫病会造成鸡黏膜增厚、肠道肿胀、产蛋异常等。二者同时感染鸡,不仅增加诊疗难度,而且会严重影响鸡的健康,严重时还会造成鸡的死亡,给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甘肃和政县某养殖户,在自家的果林里放养肉蛋兼用型三黄鸡1 200余羽。2023年7月25日,该养殖户发现部分鸡喜欢蹲伏产蛋,无壳蛋和畸形蛋增多,且产蛋数量明显减少,并伴有食欲减退、鸡冠变白、粪便稀薄、腹部膨大、泄殖腔外翻等症状。养殖户用环丙沙星、磺胺嘧啶等药物来治疗,但收效甚微,病鸡病情没有好转且有加重的趋势。遂来兽医站寻求专业的诊治帮助。
2 病理特征
解剖发病鸡,可见腹腔内充满腹水,肠道内壁有灰黄色小结节,小肠黏膜点状出血,肠腔内有背腹扁平的带状、乳白色虫体;脾脏明显肿大,颜色呈土黄色;肝脏肿大,肝脏细胞内脂肪堆积增多,使得肝脏质地变软,颜色变黄;输卵管黏膜出血,黏液分泌增多,卵泡变性坏死,管壁上分布有梨形、透明虫体[1]。
3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结果,初步诊断病鸡感染了寄生虫导致发病。为获得准确的病因,将从肠道和输卵管采集的2种虫体,分别放置在装有70%酒精的玻璃瓶中,冰盒保存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PCR检测,并对PCR扩增结果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虫体样本与四角赖利绦虫cox-1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与卵圆前殖吸虫相似度为98%,故而确定这两种寄生虫为四角赖利绦虫和前殖吸虫[2]。
4 发病原因
一是7月当地雨水较多,该养殖户养鸡环境脏乱差,林间空地和棚舍地面堆积很多粪便,其他杂物也随意堆放,低洼处积满污水,鸡接触粪便和污物导致感染寄生虫风险提高;二是放养鸡在野外采食蚂蚁、甲虫、苍蝇、蜻蜓等昆虫,容易感染寄生虫;三是该养殖户基本不用药物对鸡群进行常规驱虫,最终导致此次寄生虫病的发生。
5 治疗
用吡喹酮按照10~20 mg/kg体重喂服,1次/d,连续喂药3 d;每100 kg饲料中拌入10 g的阿苯达唑+0.2 g伊维菌素,供鸡群自由摄食,连用3~5 d;甲砜霉素10 g兑水30 kg,供鸡群自由饮用,连用3~5 d。在水中加含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复合维生素,连续饲喂7 d,提高鸡群免疫力。经过治疗后,病鸡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产蛋量逐渐恢复[3]。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环境管理
安装风扇、通风小窗或风机等各类通风设备,保证鸡舍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流通。控制好鸡舍温度,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工作,维持舍内温度在20~25 ℃之间[2]。果园养殖区进行设计与规划,划分出清洁区、污染区,设立卫生隔离区,保证卫生分区明确,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清理林间粪便,运输至离放养区较远的果园角落堆集发酵,减少鸡接触粪便的机会;做好鸡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地面每日清扫,栖架定期清理和消毒粪便保证饲料、饮水清洁,定期用沸水、4%热碱水或1:200的农乐溶液浸泡饲料盆、饮水器,再用干净的水反复冲洗[4],对灭杀虫类卵囊有较好作用。每批鸡群入场前需彻底清扫、冲刷鸡舍,并采用喷雾、熏蒸等多种方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2 提供充足营养,科学饲喂
散养鸡的饲料应以全价饲料为主、草和昆虫为辅。放养鸡一般为地方品种鸡,生长速度较慢,可根据鸡的品种、季节、生长阶段,科学配置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均衡、丰富的饲料,以满足鸡生长和生产需求,并增强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一天饲喂2次即可。自配饲料要保证原料无霉变、足够新鲜,不轻易改变饲料类型。
6.3 加强疾病防控
结合鸡场硬件布置情况、疾病防控水平、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概率等,选择适宜的疫苗、接种方式、用量、治疗时间等,对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或者其他疾病提前防控,并做好其他疾病的常规免疫。若条件允许,可定期对鸡进行抗体检测[5]。病鸡、弱鸡、残鸡感染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病的概率更高,且生长缓慢,可提前淘汰处理。按照1~2次/季的频率定期驱虫,对一些抵抗力较差的雏鸡需要每月驱虫一次。鸡绦虫的中间宿主是野生动物、老鼠、蚂蚁等,前殖吸虫病中间宿主是蜻蜓、淡水螺等,结合各类中间宿主的生活特征进行定向灭杀,减少鸡与中间宿主的接触,降低鸡只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6.4 异常问题与处理
鸡在出现感冒、腹泻、啄食、产蛋减少等异常情况时,可能本身已存在某种问题,导致机体更易被病原感染,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和采取对应措施。感冒:病鸡要及时挑出、隔离饲养,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注意环境管理,适当提升鸡舍温度。腹泻:检查饮水、饲料有无污染,排除各类因素后进行止泻治疗,调整日粮配比。啄癖:应寻找专业人员检查日粮营养均衡度,注意改善饲养管理,若情况相对严重需要做好二次断喙或修喙处理。产蛋减少:检查日粮营养、鸡健康状况,若存在问题需予以调整。
7 结语
前殖吸虫感染一般在水域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绦虫感染多发生于散养鸡。考察养殖户所在的当地环境、养殖方式、饲料来源和管理情况等环节,此次鸡绦虫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主要与环境差、管理粗放有关。养殖户应从思想上重视,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管理,提前做好疾病防范工作。在鸡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隔离病鸡、诊断、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日常饲养中完善预防机制,提升鸡养殖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荣敬.一例林下土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2(3):122+126.
[2] 陆媛媛,马井彪.林下放养鸡常见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1(11):52-53.
[3] 杨振燕.禽前殖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3(1):43-44.
[4] 钱门宝,李石柱,周晓农.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控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1(5):241-244.
[5] 郭欣怡.林下放养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