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主题意义,构建高中英语文学作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
2024-10-27颜婉芳
摘 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和分析文本的主题意义,构建一个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模式。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 10 “Anne of green gables”为例,本文首先分析了该作品的文学价值、主题意义及其对高中生的教育意义。随后,结合教学实践,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最后,通过教学反思与效果评估,总结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关键词:主题意义;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简介:颜婉芳,福建省石狮市第一中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高中阶段,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入挖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构建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对于提高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主题意义教学设计的理解
针对单元教学,需全面审视课程内容六要素,精准剖析教学内容与学情,确立一条贯穿单元、紧扣主题意义、促进理解与表达的主线。设定单元目标时,应聚焦于核心素养,展现学生学习成长的轨迹。通过整合性输出活动,促进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围绕主题的循环学习中,从理解到应用,再到创新迁移,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刻领悟与综合表达。教师需整体把握文本,提炼语言知识、文化元素、技能策略,明确语篇整合策略,深入分析文本的What(主题精髓)、Why(深层意图)、How(语言特色),全面考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价值。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基于主题意义,从三个维度分析文本
从内容和主题来看,该故事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以下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What】本节课文本来源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 10 “Connections”的第三篇课文“Anne of Green Gables”文学作品节选的改写版。本文讲述了住在绿山墙的一对兄妹马瑞拉和马修因年事已高,需有人帮忙干农活,于是向孤儿院提出认养一个男孩,结果孤儿院阴差阳错送来的是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孩。他们打算把这位女孩送回孤儿院,这位曾经被多次弃养的安妮得知绿山墙的主人不愿意收留她时,原来内心满怀憧憬的她顿时感到悲伤失望甚至陷入绝望。
【Why】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感受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安妮勇于表达内心想法,追求家庭温暖与关爱的心路历程,拓展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认知。希望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顺利而积极的,这其中需要付出关怀、友善、真诚与合作,以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强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人际联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何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以勇敢真诚、关爱与理解为指导的优良品质观,学会以这些品质为基石,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How】本文是文学小说节选,包含了小说五要素:人物形象、故事背景、故事情节、冲突、主题。全文采用对人物语言、外貌、表情、动作和环境、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塑造了背景基调、环境氛围,体现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与个人态度。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排比、直接引语、细节描写、烘托等写作手法,刻画故事中人物鲜明的性格、凸显情节冲突,使得文章的场景描写更加生动细腻、引人入胜。
(二)基于主题意义,明确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运用“故事山”组织图形,使用本文所学的对比、排比、烘托、直接引语等写作手法,以Anne的视觉用日记形式讲述故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品质:在获取故事基本线索和人物分析的过程中提升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全面看待人物,增强批判性思维。以“文学圈”任务和写作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输出,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文化意识:感受英语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从文学作品中感知真善美,丰富人生体验。
4.学习能力:通过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来评价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探究文本主题。将文学阅读中获得的认知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入理解文本,产生共鸣。
(三)基于主题意义,设计教学活动
为了深入挖掘“Anne of green gables”的主题意义并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介绍文学作品的五个重要因素,并对其相应的“文学圈”任务分工、角色名称进行简单解释。
2.使用视频激活预习文本信息,为文本阅读做准备。
3.读取文本细节信息。
读取故事背景与人物信息: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本课故事节选发生的背景和人物信息,为后面的深度阅读理解和续写做铺垫。
读取人物冲突信息: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中推断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为下面学生自己的讨论总结做铺垫。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及隐藏在情节中的冲突。“Read line l--17 and figure 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Did Marilla like Anne? Why? How did Anne feel after hearing Marilla's words? What did Marilla intend to do with Anne? Who are Matthew and Marilla expecting from the orphanage? Why do you think they need help? (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ory and work in groups to find out oth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读取故事情节信息:利用时间节点关键词帮助学生快速阅读,获取文章的基本结构,了解情节按时间顺序展开。使用“故事山”组织图形,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厘清人物情绪变化、态度转变,并从中判断人物性格特征。
4.语言赏析。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不同的语言赏析任务,帮助学生从语言角度进一步加深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挖掘写作手法:学会正确判断文章描述的氛围、语气与风格,在文本分析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感知并理解故事中的描写性语言对于主要人物情感的映衬与烘托,为后面续写做好铺垫。(1)“Students read line 49--56 and think about:why does the writer use a paragraph to describe the room? What effect does she want to achieve? (2)Compare 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s and choose suitable words to complete the helpful writing tip.(3)Think about 2Qs, finish the language analysis ,work out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tone of the writer. ”。
5.探究主题。通过思维导图和问题细化,学生头脑风暴绿山墙的象征意义,探索文本中只字未提“绿山墙”,而题目中却带有“绿山墙”的原因。让学生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绿山墙的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Work out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ccording to Anne's behaviour and emotion and the change of Marilla's attitude.Q:What did Green Gables mean for Anne? ”。
6.“文学圈”角色任务分工“In reading circles, decide your own role:Word Master, Passage Person, Discussion Leader, and Summariser.”。
三、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确保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需要构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方式。自我评价:深入剖析自我表现,客观评估自身能力,明确个人优势与改进方向。同伴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和互评来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教师评价:结合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一)形成性评价
在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类活动中,学生自评是否能够借助视频,初步了解故事中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和人物信息,激活原有认知,形成阅读期待。
在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类活动中,通过师评、生评、自评,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通过深入阅读和讨论,根据人物行为和态度的变化思考文章主题时,探索“绿山墙”的象征意义, 发现其与文章主题和人物态度变化的紧密关联。此处,使用综述和归纳方式评估他们是否能加深对文学故事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性、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理解与应用实践(获取与梳理,分析与判断)融合类活动中,通过师评、生评、自评,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的追问下,通过问题链获取故事的基本线索,梳理人物关系并独立思考或者以生生间、师生间的小组探讨形式分析判断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产生冲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是否能提升自己在深度阅读文学作品方面的思维能力,在观点碰撞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此处,通过讨论、归纳的方式评估内容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在应用实践(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类活动中,通过师评、生评、自评,基于“文学圈”理论,通过讨论、综述的方式评估内容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在迁移创新(内化与运用,想象与创造)类活动中,通过师评、自评,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将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和英语写作有机整合,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进一步提升语言技能,发展多元思维;评估对于第二项任务,他们是否能够在参考老师提供的首段问题链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问题链,并在自问自答中构建第二段的情节。此处,通过观察、汇报的方式评估内容的准确性。
(二)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测试、作业或项目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 10 “Anne of green gables”的深入分析和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构建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该模式注重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和构建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然而,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如何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探索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模式,为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田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为例[J].校园英语,2023(5):114-116.
[2]周伟.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以Twenty years later为例[J].英语教师,2021(11):142-147,152.
[3]郭晓悦.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2021(3):92-9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石狮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主题意义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JGZX2022-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