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4-10-27和丽海尹培仙张昕琳杨秋仙

校园英语·上旬 2024年10期

摘 要:多元文化交流是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本文分析了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基于融入现状提出了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即通过教材二次开发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基于职场情境任务的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提高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等,以期推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多元优秀民族文化;高职英语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和丽海(1981-),女,云南丽江人,丽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高职英语教学;尹培仙,张昕琳,丽江职业技术学院;杨秋仙,丽江师范学院。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多元文化交流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

二、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学生能否用英语将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能否参与到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和贸易中,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地方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育所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笔者任教学校所在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并碰撞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材中缺少有关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很难用英语传播当地人文文化。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很有必要对地方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规范性、地道性及中外文化的异同等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丰富地方优秀民族文化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当地文化对外传播。

三、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

笔者从师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现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程中的占比及其课堂实施现状、学生对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希望和期待等三个方面对丽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丽职院”) 的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英语授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统计相关数据发现,72.17%的学生词汇量不足,词汇量少成为高职英语学习中融入多元优秀民族文化的一大难点。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把传统节日及习俗介绍、历史人物与事件、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服饰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方式上,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不错,可是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有所欠缺,并且课堂教学中多元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入程度不高,多元民族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成效有待提升。

四、多元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教材二次开发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课程设置或教学设计

为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教师首先需要整合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或教学设计,增加多元优秀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使用。例如,在学习“Festival”这个主题过程中,通过比较中西方重大节日异同,扩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英文简介,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探究中西方思想内涵的差异,提高学生对中国价值理念的认同,形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补充地方特色民族传统节日,如大理三月街、纳西族三朵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的英文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小组汇报、制作短视频和配音等课外学习任务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下面为高职英语教材《新理念交互英语教程》第一册部分话题可融入的思政元素:

主要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优秀民族文化 育人成效

Topic 1 Sports 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

少数民族传统

运动会 传承和弘扬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

Topic 2 Culture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古乐、纳西族东巴文化 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Topic 3 Animals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高原湿地代表——云南拉市海

湿地 敬畏自然,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Topic 4 Healthy Care 中国传统医药以及先进人物如屠呦呦,钟南山等的感人事迹 云南“雪山神医”和士秀因精通英语,医术名扬海外的故事 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

(二)基于职场情境任务的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言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念。基于职场情境任务的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用一体”将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应用能力。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以“Culture”这个主题教学为例,教学设计如下:

1.驱动阶段。

(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本主题的交际场景是国际文化交流会将在我市举行,学校要选派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任务是向外宾讲解纳西族东巴文化。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需要陪同外宾讲解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等,展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风采。

(2)学生尝试产出。学生按照上述教师设置的场景进行产出练习,但是因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语言能力,认识到要完成的任务具有交际性和挑战性,意识到自身语言的不足,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教师讲解产出任务和教学目标。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是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语言目标是学生要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交际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相关话题的会话交流。

2.促成阶段。

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输入材料,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输入材料完成产出任务。教师主要从内容、词汇以及结构三方面促成学习。

子任务一:了解东巴文化的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感知东巴文化,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练习书写简单的东巴文,以及学说简单的日常纳西语等方式展开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检查。

子任务二:掌握有关东巴文化的专业词汇,为完成下一步交际任务作铺垫。

子任务三: 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的话语结构意识,引导学生分角色在课堂上开展情境会话练习。对东巴音乐和东巴舞蹈的学习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的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东巴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进行沉浸式体验文化,并在现场进行模拟讲解练习。

3.评价阶段。

采用基于真实任务的表现性评价方法,开展师生共评,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师生对产出任务给予有针对性和区别性的反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详细的修改建议,学生在课后依据教师的指点再次进行补充修正练习,巩固相关知识。最后,采取延时评价的方式对课后学生修正后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评选优秀作品供学生借鉴学习。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

高职英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责任,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通过自主学习、实地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丰富民族文化知识,努力成为擅长学习、教学、研究和创新的综合型教师。教师应积极参与编写相关校本教材,自主开发文本、影音资料,将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职英语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规范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 虚拟仿真等技术,依托慕课、 微课、 云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手段, 利用翻转课堂 、混合教学模式等构建真实、开放、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为了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以及践行全过程育人,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拓展课堂教学渠道,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创设直观、具体、真实的第二课堂。如组织学生实地沉浸式体验文化活动,并让他们在实地现场讲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校内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文化专题活动,并邀请专家到校举办主题讲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整理和纠正旅游景点和城市街道的英文标识。上述课外实践活动,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力,提升其民族文化素养。此外,教师应积极推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民族文化的口语比赛。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五)运用多元评价方式,融入并加大优秀传统文化考核比重

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以及确保英语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在考核评价内容上,除了考核常规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对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力的考核,可采用模拟会话交流、制作短视频、小组合作汇报等形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对外交流。

参考文献:

[1]杨素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4):90-93.

[2]李雪.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外研社必修一Unit 5“The Monarch's Journey”为例[J].校园英语,2021(24):145-146.

[3]刘娟,卢珊珊.广西民族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广西教育,2020(3):165-167.

[4]袁羽,高振凤,高欣,等.地方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21(12):272-27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4J2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