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幻影场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运用

2024-10-26曲庆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7期

摘 要:1840年6月28日,英军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中国近代历史由此开端。清道光皇帝直到1841年1月27日才正式对英宣战,虎门之战是清政府正式对英宣战后的第一战,作为鸦片战争广东战区中的一场重要战斗,其成败对整个战争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地处广东东莞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如何展示“虎门之战”这一重点亮点,是《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策展团队反复思考打磨的问题,最终通过“大型背景油画+历史场景复原+视频多媒体+全息幻影”等多种高技术手段共同助力呈现,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

关键词:虎门之战;英国战舰;历史场景复原;全息幻影成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7.017

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鸦片战争”于2016年12月8日改造升级正式对外开放,曾荣获第一届(2015—2016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评选精品奖,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优胜奖。笔者作为“鸦片战争”陈列展览内容脚本的主创人员,曾全程参与“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历史资料的挖掘、考证,与设计制作团队反复研讨论证打磨制作。本文主要以此为案例,从多媒体幻影场景的展示内容、高科技展示手段的运用、展示效果、成功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研究,以求教于同行,希冀能为文博从业者提供借鉴参考。

1 以内容为王,多媒体幻影场景深挖“虎门之战”的展示内容

通过查阅参考《中国丛报》《英军对华作战记》《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鸦片战争史》等中英文历史文献史料,虎门之战详细战争经过如下:1841年2月25日中午,“复仇女神号”等运送炮兵和130名步兵在下横档岛南侧登陆,清军武山和上横档岛炮台开炮,未奏效。26日清晨,下横档岛英军野战炮兵以臼炮向上横档岛射击,清军的炮台、工事、军营多次被击中。由于英军炮兵阵地占据高处,上横档岛清军难以还击,被动挨打,逐渐陷入混乱。上午10时,英舰“伯兰汉号”“麦尔威厘号”,轮船“皇后号”及两舰所属的3只小船,沿晏臣湾(三门口)岸航行,并向威远炮台以东的清军沙袋炮台开火,威远炮台亦用侧面火炮射击。由于沙袋炮台火炮较小,威远炮台侧面火炮有限,无法对英舰造成威胁。“伯兰汉号”和“麦尔威厘号”以舷炮猛击清威远、靖远两炮台及沙袋炮台。由于英舰抛锚位置未超过清军的第一道排链,清军靖远炮台射击侧角过大,镇远炮台基本无法参加射击,因此,守军虽英勇抵抗,多次击中敌舰,但始终处于劣势。英军长时间的炮击,基本摧毁了威远、靖远及沙袋炮台的作战能力。300名水兵乘势搭乘小船登岸,进攻各炮台。至下午2时,武山一带各炮台失陷,关天培战死。在“伯兰汉号”等舰开动的同时,“威里士厘号”“都鲁壹号”和4艘轻型战舰为另一路,攻击横档西水道。“威里士厘号”“都鲁壹号”在西水道的正中下锚,用两侧弦炮同时向两岸的永安和巩固炮台开火,而轻型舰“加略普号”“萨马兰号”“前锋号”“硫磺号”则穿过西水道,在上横档岛防卫薄弱的西北部下锚,轰击该岛的炮台和军营。上横档岛清军在6舰英军200余门火炮的攻击下,已难以支持。至下午1时半,永安、巩固两炮台均被打垮。早已机动至下横档岛南侧避炮的英轮船“复仇女神号”等船,乘机运送陆军在上横档岛西端登陆。英军在占领永安炮台后向东发展进攻,至2时,英军占领该岛中部的清军军营、横档山上炮台、横档炮台及各处工事,全岛失陷。由于岛上清军无处逃生,共有250人战死,100余人受伤,另有1000余人成了英军的俘虏。下午4时,“复仇女神号”及“威里士厘号”所属小船,运送“威里士厘号”等舰的水兵在巩固炮台处登陆。英军占据炮台后,向后山军营进攻,驱散了该处守军,焚烧了军营。至26日下午5时,战斗全部结束①。虎门之战中,英军共出动10艘战舰围攻清军炮台。其中,进攻上下横档岛东水道威远炮台、靖远炮台的有“伯兰汉号”②“麦尔威厘号”③轮船“皇后号”④及两舰所属的3只小船;进攻西水道永安炮台、巩固炮台的有“都鲁壹号”⑤“威里士厘号”⑥;上横档岛西北侧下锚的有“加略普号”⑦“萨马兰号”⑧“先锋号”⑨“硫磺号”⑩;运送英军在下横档岛南侧登陆的有“复仇女神号”k。

2 以技术为核,整合“背景油画+幻影成像+声光电+视频投影”等多项成熟展示手段

“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的“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是一个直径为20米、面积为157平方米、高度为7.5米的半圆形多媒体特效场景(图1)。通过运用“虎门之战”半景油画(高7.5米、直径16.6米)、虎门之战靖远炮台主战场历史场景复原、14个投影仪组成的环幕投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重要人物全息成像幕、战争场面特效灯光烟雾、DTS全景声音特效、智能总控等多种先进成熟技术,与视频、解说音频、动画、道具、图片、文字等传统手段及文字内容充分结合,“虎门之战”这场战争场面呈现出静态与动态完全不同的展示效果(图2、图3)。

“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静态呈现时,通过层次丰富、画面真实的180度背景油画与靖远炮台上清军奋力抵抗英军的历史场景复原有效结合,表现虎门之战悲壮的历史瞬间。

“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动态演绎时,则通过多种成熟的高科技手段的助力,将虎门之战的全过程动态地、完整地呈现出来。观众以“站在靖远炮台指挥者”这一独特视角,随着音乐和语音解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过“仿真场景+全息屏幻影成像技术”呈现的“靖远炮台上士兵紧张进行战前筹备、关天培把脱落的牙齿交给仆人送给家乡老母亲的感人故事等”近景;其次目光所到之处是通过“海面影像投影技术+背景油画”呈现的“海面上英军战舰向虎门炮台步步逼近,发出的炮弹划出弧线在江面上激起阵阵水浪”的远景;再次是通过“炮台影像投影技术+背景油画”呈现出“靖远炮台上中英炮战互攻,清军奋勇抗击英军,与登陆英军展开肉搏战”的中景;最后是通过“仿真场景+全息屏幻影成像技术”又回到“炮台被英军炮弹击毁,士兵伤痕累累,英军鸣枪向关天培致敬”的近景,按照近景→远景→中景→近景的大致视线,把当年威远炮台、靖远炮台、横档炮台三角形的江面封锁线及虎门之战最为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被完整演绎出来。“鸦片战争”基本陈列亦在此处达到高潮,令观众触动心弦,引起观众深刻思考与共鸣。

3 多媒体幻影场景运用的成功要素

“鸦片战争”基本陈列“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实现了普通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历史情景再现,拓展了展览油画+场景复原的静态展示手法,整体展项宏大震撼,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崭新的参观体验,提高了观众观赏和探索历史事件的兴趣,对教育观众以史为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示范作用。“鸦片战争”基本陈列推出已有7年之久,其多媒体幻影场景的展示手法至今未曾过时,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和社会反响,归根结底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科技手段为展示内容服务。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人员在多方了解、熟练掌握多媒体展示利用手段的前提下,梳理凝练出陈列展览内容的重点与亮点,使用先进成熟的科技手段为重点亮点展示内容服务,使其展示效果更加出彩,观众既叫好又叫座。如“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展项无疑是整个“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的点睛之笔。

二是深挖重点亮点展示内容。作为“鸦片战争”基本陈列中唯一一个历史复原场景,策展人员在充分吸收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筹办夷务始末》《鸦片战争史》《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等中英文文献史料,并结合虎门现有的炮台遗存及虎门地貌,对虎门之战的详细经过,靖远炮台各组成要素如炮洞、垛墙、门楼、兵房、官厅、演武厅、火炮、炮架、火炮发射工具等具体形制及详细参数,英军与清军服饰、武器装备等细节进行深入细致研究,为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展项提供可靠、客观、丰富、扎实的展示内容,展示内容有学术深度、研究高度,展示效果更加出彩。

三是内容团队与设计团队深度碰撞与融合。“虎门之战”多媒体幻影场景展项制作团队—上海广涌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多次实地调研,与馆方策展内容设计团队、技术团队及展览承包方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SD组设计团队多次研讨切磋,对该展项的展示内容、展示手段、建筑空间设计等多次论证,最终决定以关天培英勇牺牲的帅台—靖远炮台作为创作立足点,在依据客观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创作,观众站台设在二圆厅的二楼,可俯视一楼整个历史复原场景,最大限度地打开观众视角,使观众全方位感受虎门要塞各炮台之间的相互关系,让观众对虎门之战有最深切的感受。

4 小结

鸦片战争中,虎门之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大型背景油画+复原景观+视频媒体+全息幻影”等多种展示手段,依托半景画场景,通过超大范围投影实现画面影像全覆盖。同时创新地借鉴建筑投影的概念,让场景的主体部分能够附着影像,实现影像变化与背景变化相和谐统一的特殊效果。整个展示过程以“内容+景观+技术”触情,通过古今时空对比,在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展现中华民族不惧外侮、不畏坎坷、百年寻复兴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展项吸引力,提高了展览的观赏性和展示效果,可以说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多媒体幻影场景运用上的一个成功案例。但在多媒体幻影场景运用的同时,博物馆方切忌盲目贪多求全,不重视展示内容的深度挖掘,一味追求使用当下出现的新技术、新手段,从而造成展示内容重点亮点深度不足,新技术设备使用渲染过多,运营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

注释

①参考《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M]//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上海:神州国光社,1954;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肖致治.鸦片战争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茅海建.1841年虎门之战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0(4):1-28.

②“伯兰汉号”(Blenheim),又译为“布伦克号”,英军三级战列舰,载炮74门(32磅弹炮28门,18磅弹炮28门,12磅弹炮6门,32磅弹短程重弹轻炮12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虎门之战、厦门之战、镇海之战。

③“麦尔威厘号”(Melville),又译为“梅尔维号”,英军三级战列舰,载炮80门(32磅弹炮28门,18磅弹炮28门,12磅弹炮6门,32磅弹短程重弹轻炮12门,18磅弹短程重弹轻炮6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虎门之战。

④“皇后号”(Queen),东印度公司木壳明轮炮舰,载炮2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沙角之战、虎门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

⑤“威里士厘号”(Wellesley),又译为“威尔斯利号”,三级战列舰,载炮74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虎门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镇海之战。

⑥“都鲁壹号”(Druid),又译为“督伊德教祭司号”,英军五级巡航舰,载炮44门(8英寸炮2门,32磅弹炮12门,32磅弹短程重弹轻炮30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大角之战、厦门之战、虎门之战。

⑦“加略普”(Calliope)号,又译“史诗女神号”,英军六级战舰(首制舰),载炮28门(32磅弹炮28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沙角之战、虎门之战、乌涌之战。

⑧“萨马兰号”(Samarang) ,又译“三宝垄号”,英军六级战舰,载炮22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大角之战、虎门之战。

⑨“前锋号”(Herald),英军六级战舰,载炮26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虎门之战、乌涌之战。

⑩“硫磺号”(Sulphur),英军最后一艘投弹舰,载炮12门(13英寸臼炮1门,10英寸臼炮1门,6磅弹炮2门,24磅弹短程重弹轻炮8门),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虎门之战、乌涌之战。

k“复仇女神号”(Nemesis),东印度公司铁壳明轮巡航舰,鸦片战争期间曾参与沙角之战、虎门之战、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吴淞之战、镇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