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援双抗”八年间:炮火连天的激情岁月

2024-10-24

读报参考 2024年30期

提到“志愿军”,人们可能会想到“万岁”的第38军,想到血战长津湖的第20军、27军,但你可能不会知道,在1965年,还有一支特殊的“志愿军”,他们同样临危受命,在国家的号召下出境参战。

秘密赴越南支援抗美斗争

1965年,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派军参战,飞机不断轰炸越南北方,侦察机已逼近中越边境和海南岛。这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通知。随后,应越南政府的请求,我国决定派出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队,秘密赴越南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

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组建工程兵五支队抗美援越,对外番号“中国筑路工程队指挥部”。第50军副军长许成功任支队长,第39军副政委彭松涛任政委。该支队下辖工程兵307、308、309、114团和工兵7团,配属测绘大队,以及汽车团、高炮团、民工大队、骡马运输队,共约5万人。

1965年7月28日,第50军149师军医邵志强接到了参战命令,马上收拾行装,与战友们一起赶到丹东军部集中,军政委刘柏堂给他们送行。

吉林省军区护校毕业学员侯志发,正在实习中,接到命令后于7月31日从长春赶到营口。旅大警备区守备3师直属工兵营代理排长朱力为,作为部队留存技术骨干,本不必赴越,但经其再三请求和领导们反复商量,终于被批准参战。

工程兵五支队以民工身份秘密出国,指战员们把绿军装改成蓝色、青色,磨掉军装衣扣上的“八一”字样,把领章帽徽等物品全部留在了国内。除了自己染的军装外,部队还为每人配发了一套鸭蛋青色工作服,到越南之后又配发一套蓝色的海军服和衬衫,用于重大活动时穿。他们的新式枪械也换成了民兵的旧武器。

邵志强、侯志发随五支队指挥部直属部队,乘军列从营口直达广西南宁市。3天后,直属部队改乘汽车翻越大山,到云南文山市集结,作出国前的准备和训练。朱力为所在部队被编为工程兵308团3营12连,8月初从旅顺乘坐军列一路南下,来到广西百色平果县补充新兵。11月,朱力为所在部队突然接到命令,结束训练,准备出国。

中央军委和总参非常重视这次行动,总参谋长罗瑞卿到文山看望出国部队,为指战员送行。通往越南的各口岸,运输援越物资的军用车队川流不息。五支队几万人马,加上各种车辆,得从不同口岸分期分批出国境。一出国境,美军飞机马上飞来侦察轰炸。

长达8年的“双援双抗”(抗美援越、抗美援老)斗争,就这样在美军飞机的呼啸声、轰炸声中开始了。

在越南的战斗生活

邵志强所在的支队医院于10月18日秘密进入越南安沛省。到达的当天上午,即遭到美军飞机轰炸,部队疏散隐蔽,附近的高炮部队马上投入战斗。

308团趁着夜暗坐火车出了国境,进入越南老街省,再换乘越南窄轨火车,没走多长时间就停了。天下着大雨,部队下车后,有人用广播喇叭一遍一遍地喊:“不要乱了建制,跟上队伍!”越南翻译领着部队,走了一夜小道。清晨休息,天空传来敌机的轰鸣声。新兵慌了,成群地往密林深处钻。按照要求,我军每一个连队要有两名参加过抗美援朝Z6AyEeQdqi7Vf1xGEaAgoQ==的干部。连队赶快收拢人员,走进森林。越南的原始森林,大树参天,密不透亮,敌机见不到人。编号的公路,既是我军要保障的目标,也是部队宿营地范围。宿营地随着公路延伸,不断地变换地点,防空阵地也常常移动。

进入越南的第3天,308团受领了修筑5号公路任务。部队原来是工兵,干的是布雷、排雷、爆破,与工程兵修路架桥不搭边,修路完全不得要领。部队逐级作思想动员,教育指战员们要认识工程兵的重要性,讲抗美援朝时工程兵是如何保障前方胜利的,并教唱工程兵歌曲,学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

部队的医疗保障系统,是分级负责,连卫生员、营卫生所、团卫生队、支队医院和野战医院,要求对伤病员逐级处理,快速转送。支队医院的医务人员要经常到各团巡诊,指导基层防病治病;收治转来的伤病员,处置后转送野战医院。

在中央慰问团为出国部队发放的慰问茶缸上,印着“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字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好传统,走进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的。

在越南,语言不通、社情不清,好人坏人也很难分清。驻地周围常常升起为美军飞机指示目标的信号弹,我军住过的百姓房子、村子,经常受到轰炸。在热情欢迎我军的越南老百姓里,说不准就混有特务。有一次,邵志强在114团巡诊,头一天见到敌人侦察机在头顶呜呜地来回飞。当晚,部队便机警地转场到了新驻地。果然,第二天敌机就准确地轰炸了我军的原驻地,团部房子和卫生队的病房都被炸平了。后来,周围又升起了信号弹,这一次,越南公安趁机抓住了特务,竟是一个女人。大家去看,居然认识,就是当地老百姓。

转战老挝完成任务

1968年6月,五支队接到从越南回国的命令。1968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工程兵五支队再次出征,执行抗美援寮(老挝)任务,修筑中老双方协定的老挝“老西线”(勐赛至那堆)、“新西线”(勐赛至孟洪)、“老东线”(勐赛至孟夸)公路。五支队是唯一完成抗美援越任务后再执行抗美援老任务的部队,足见中央军委对这支部队战斗力的肯定与信任。

指挥部率几百台车辆,经3天行军到达勐腊。指挥部驻勐腊县尚勇公社,距边境8公里,部队则进入老挝。老挝分上寮、中寮、下寮3个地区,这里到处在割据打仗,尚未统一。靠近中国边境一带,是一个土匪武装盘踞地,敌情非常复杂。

为了筑路部队安全,昆明军区派出以少数民族战士为主的“民族支队”,作为警卫部队提前进入寮北,清除施工沿线两侧方圆5公里的敌对势力武装。经过几十次丛林作战,各种敌对武装闻风而逃。接着,测绘大队跟进,边测绘,边制订施工方案。骡马队随着警卫部队边打边进,也开进了寮北,住在川圹省丰沙里。

老挝大部分地区十分荒凉,没有道路,全是原始森林。当地雨水很大,每年的4月份到11月份是雨季,基本上天天下雨,指战员身上的衣服总是潮乎乎的。大家经常热得睡不着觉,浑身是汗。筑路部队面临的主要危险仍然是美军飞机的空袭。雨季受天气限制,敌机很少出动;旱季晴天多,敌机轰炸频繁。部队就趁早晨和傍晚山区起大雾时,抓紧施工。有了抗美援越的经验,部队的施工速度很快,308团仅用3个月,就修通了102公里的汽车便道,为修造正线公路打下了基础。

1967年开始,部队恢复新老兵交替制度。支队5个大队(团),每年要有5个营的新老兵更替,军务工作量增大。308团和支队先后调朱力为担任军务参谋,先组织老兵复员离队,再接收新兵,组建新兵营。1973年,昆明军区派部队接替了五支队的工作。至此,这支队伍“双抗双援”已经整整8年了。硝烟散去,1973年美军终于也灰溜溜地撤出了东南亚。

在这场“双援双抗”战争中,有30余万中国指战员参加了支援工作。在越南,50余座中国烈士陵园中安葬着1446名烈士,工程兵五支队伤亡530余人,其中牺牲241人;在老挝,中国烈士纪念碑用两国文字铭刻下以下数据:从1962-1963年、1968-1978年,先后历时11年,中国累计派出部队和民工11万人,牺牲274人(其中215人安葬在老挝境内)。

(摘自《文史精华》李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