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有味道的
2024-10-24张佳玮
人会赖床,大半是因为舍不得温暖的、柔软的、怎么打滚都没人管的被窝。闹铃声是现实世界的“催命符”,所以唤人起床,得找个美妙环境来加以诱惑。依我所见,最好的起床铃声是这样的:
土豆牛肉汤被炖到闷闷的“咕嘟咕嘟”声。
烧肉酱被油煎时的“刺啦啦”声。
油条在油锅里膨胀的“滋呖呖”声。
炒饭、虾仁和蛋花在锅里翻腾的“沙啦啦”声。
甜酒倒在杯子里的“颠儿颠儿”声。
嚼碎蒜香肝酱脆面包的“喀刺刺”声。
这些声音听久了,人会忍不住一骨碌翻身起来。声音是有味道的。
晚上您饿了,出门吃烤串。您点好了单,找地方坐下,听肉串在火上滋滋作声,不敢多看,不然看着肉慢悠悠在火间变色,百爪挠心坐立不安,几番按捺不住,就想起身去监督摊主:别烤老了!我就爱这么嫩的!快快,快给我!
我故乡的菜市场,经典的油炸小食品有三样:一是刚揉成还白嫩清新、一进锅就黄焦酥脆起来、吃一口就“嘶”叹一口气的萝卜丝饼;二是油光水滑,揉长了扔油锅里慢慢饱胀、脆香可口的油条;三是下了油锅就发硬变脆的油馓子,最是下锅“嘶啦”、咬来“刺嚓”的好听。您在一边看人吃,听这声音,自己都会馋。
陕西朋友听我说这个,便夸一声自家的油泼辣子面:最后那一勺滚油,“刺啦”一声浇在面上,香气还没被逼出来,氛围已经在了。
炒过东西的人都知道,热油遇到水,会有非常响亮明快的“沙啦”一声。比如,您竖起耳朵,听厨房炒回锅肉,“沙啦”响一声,那就是肉片儿下锅炒起来啦,马上就要呈现灯笼盏旋涡状啦,等“滋滋”出完了油,就是豆瓣酱们爆香的天下啦!
蛋炒饭是另一回事。葱叶儿“滋滋”响,蛋落锅膛,隔夜干饭下去,必有动静:如果炒不响,整碗蛋炒饭都软塌塌的没精打采,吃的人也不免垂头丧气;炒到乒乓作响,“噼里啪啦”,整碗饭就有劲道,吃起来也神旺气足。
大锅炖鸡汤,声音温柔得多。小火慢熬,你每次走过去看,就只能听见锅肚子里“咕嘟咕嘟”温柔敦厚的冒泡儿声,于是想见其中皮酥肉烂、漾融在油润微黄鸡汤里的食物,真让人沉不住气。
液体也有声音。啤酒泡沫雪涌时会“咻”的一声。可口可乐遇到冰也会先“咻”一下,然后就是“滋哩哩”的泡沫声。喝冰果汁不如冰可口可乐酣畅淋漓,就是少了这一声。
好的西瓜和笋,一刀下去,会很主动地“夸”一声,裂开了。好的萝卜切起来,落刀声音脆,“嚓”的一声,但往下手感会略钝,质感均匀,一刀到底,很轻的一声“咔”。太脆了就不好:吃着太水。
我最中意的味道,是米饭的叹气声。您揭开锅,扑簌簌一阵淡而饱满的香气腾完,会听见米饭带出一声极轻的“浮”,像叹气似的。那时就知道:米饭香软得宜,再加点切咸菜的“喀刺”声、炒花生的“噼啪”声、炖红烧肉的“咕噜噜”声、炒黄豆芽的“淅沥沥”声,这就是一桌好饭了。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爱吃的人可以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