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班幼儿动作发展观察与支持的实践研究

2024-10-24闫园园刘敏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0期

观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刚入园的托班幼儿,教师并不清楚他们的动作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所以教师可鹰架多维的观察路径,在“观察—反思—再观察—再反思”的循环中,有序推进观察活动,找出适合托班幼儿年龄特点且便于观察托班幼儿动作发展情况的有效工具,提升教师观察能力,也为托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重观察,聚焦动作发展现状

1.全面观察,了解变化过程,识别发展趋势

借助专业量表,了解托班幼儿一年动作发展变化过程。想了解托班年龄段幼儿的动作表现,如果简单地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小班健康领域的内容往前推导,显然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教师可选定《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作为入托时和入托后对幼儿动作能力的评估工具。这是专门针对运动发育设计的标准化工具,主要通过对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在内的6个亚测验的241个项目进行观察,最终评估出相对于同龄月龄幼儿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发育情况。

结合观察清单,捕捉幼儿不同时期的动作行为变化。Peabody量表是一套优秀的婴幼儿运动发育评估量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动作非常丰富、广泛,因此,日常中如何对幼儿动作行为进行全面观察?教师在借鉴周念丽教授《0-3岁儿童观察与评估》中有关动作发展部分的观察表的格式后,拟定了全面(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观察核验表。适当嵌入动作发展里程碑动作、托班幼儿年龄段动作发展特征及日常观察幼儿高频次重复出现的动作,同时教师每月需对班级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观察,以此来了解在不同月龄段中,其动作行为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2.个例观察,识别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对班级幼儿动作发展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还需每月定期对班级个别幼儿进行反复观察,了解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动作表现,通过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和对话,及时发现互动过程中动作行为的闪光点,把握幼儿的动作发展基础,解读他们的发展需求,以便更好地制定满足个性化发展适宜性的下一阶段动作发展计划,在高质量的互动中有意弥补弱势动作发展领域。

3.追踪观察,发现动作模式,支持全面发展

幼儿基本动作发展水平虽存在个体差异,但个体发展均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顺序和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可融合托班幼儿不同月龄动作发展特点、敏感期动作等内容,建立动作发展次序表。从动作发展视角出发,对托班幼儿动作行为进行持续观察,了解其动作的最近发展区,清晰地观察到他下一步动作发展,最终借助具体案例的分析,了解幼儿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接受支持策略后的动作发展效果。同时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聚焦典型幼儿或典型动作的发展轨迹,发现在某一动作中的动作模式,对比其前后动作行为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助推该动作持续发展。

二、多回应,构建有效支持策略

1.建立亲密的运动共同体

只有在依恋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让幼儿自主产生动作行为。首先,教师需要统一班级观念,让保育老师和主班老师理念保持一致,班级三位老师共同沉浸在关注幼儿、支持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中。其次,设立照护小组,为了保持对孩子动作连续性的观察和支持,可将班级幼儿分成两组,两位老师分半观察。分组观察仅在动作发展上进行重点观察,其他的一日生活里,两位老师都是一样的。最后,模仿是婴幼儿学习的有效方式。托班幼儿处在形成安全感的过程中,他们与身边的成人在一起时,需要通过成人的支持或与他们一起运动来感受到安全。建立亲密的运动共同体,教师的亲身示范,会给予幼儿获得独立做这件事的信心和技能,确保他们感到移动是安全的。

2.打造去小班化的运动环境

去小班化的物质环境改造。室内方面,基于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可对托班教室的空间进行改造,将其规划为照护常规空间和趣味游戏空间。室外方面,聚焦托班幼儿动作发展关键期里的骑小车、玩球、攀登等大运动动作,提供托班适龄的体育器械,完善幼儿动作发展的配套设施,提供给不同层次动作发展水平的幼儿使用,以保证其不因运动项目缺失而影响发展的敏感期。

去小班化的精神环境改造。综合考虑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发展需求、生理节奏和园所的实际条件,以及活动时需要较多自由自主时间,可对托班幼儿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将作息版块整体化,增加自主游戏频次。同时鉴于托班幼儿年龄小,单次户外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将单次户外活动时间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增加频次的方式,为幼儿能自主、自由的进行动作体验提供基础保障。

实施有针对性的动作指导。例如,结合多元的观察结果,为每位幼儿制定动作发展计划书,包括阶段目标及运动计划,并给予个别指导;根据不同月龄幼儿动作发展目标及动作敏感期内容,以动作发展目标中的某一个内容为目标,制定专项动作发展计划和活动方案;关注在相应敏感期内开展活动,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动作,融入情景主题,以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系列动作游戏。

开展家园齐动共育。借助多元活动形式,充分利用有限的活动机会,树立家长为重要主体的活动理念,传递科学的动作发展知识和方法,将活动影响延伸至家庭,更高效地给予托班幼儿动作发展指导,提升家园共育水平。例如,创建家庭工作室,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制定家园合作项目,拓展途径形成合力;提供个性化家庭指导,有效支持科学共育。

构建粗大动作多元活动模块。粗大动作主要包括身体控制和平衡、身体移动和操作器械动作,为了协调该内容下基本运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身体活动的指导,教师通过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多样的粗大动作活动模块,将幼儿粗大动作融入运动、自然、空间、人际、语言、音乐、逻辑、内省活动模块中,以此作为内容分别开展针对性的活动。

拓展多元场域下精细动作的交互体验。“生活化的自然渗透”是托班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通过在一日生活中有效规划精细动作的融合,合理利用餐前准备、餐点自主准备、手指游戏、游戏教学、生活服务、自我照护等环节,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游戏中发展动作,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锻炼机会,助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珂嘉,王雪芹.多元智能视角下3-4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模块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3):10-11+19.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赵崴.幼儿园教师多维度观察方法分类及实践注意事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4-116.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