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TE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评价连续体实施策略
2024-10-24吴洁滢
评价连续体(assessment continuum)强调评价的类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提出背景是“没有哪一种特定的评价可以评定所有类型的学习”;它指“把不同的评价方式想象成沿着一个连续体进行排列,代表了不同的评价要求或目的”(徐玲玲、曹琦、刘徽,2022)。本文中的课堂评价连续体的实施范围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该样本遵循布鲁姆认知过程理论,对一节常规课展开的样态进行评价设计(见下页表)。
一、课堂评价连续体活动类别
1.标准化任务类
以知识类任务为主,包括课前知识小测、课堂纸笔练习、目标知识检测等;活动形式可以为填空、问答、选择、知识竞赛等。其目的是通过实施教学前、中或后测了解学生对课堂核心知识掌握情况。
2.表现性任务类
以活动类任务为主,包括制作类、表演类、设计类、创编类、观点展示类等活动;活动形式有图表制作、对话表演、情境写作、产品设计、主题辩论、作品评价等。任务设计实施对象多元,可以是教师、学生或两者合作。目的是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借助活动评价指标,反馈各阶段学习效果。
3.项目化任务类
此类评价任务依托于项目化课堂设计展开。项目化课堂基于单元话题和目标,设计综合性、运用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包括问卷调查、资料查阅、项目设计、实施思路、成果展示及反思总结等。师生可通过观察、质量互评、展示成效等方法评价成效。
二、课堂评价连续体的实施策略
1.基于目标设计多样式评价,循序施评
课堂最终评价指向学习目标达成度,其过程性评价活动应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展开。评价活动的展开遵循由简入繁的过程。随着课堂发展,评价从单一的纸笔测试、教师观察、已知反馈等进入知识归纳、表达性或展示活动、话题延伸类训练,最后是综合运用、观点输出类活动。学生在开始阶段解读目标,了解评价指向、核心知识和技能,保证在课堂阶段的高投入度。评价任务循着低阶向高阶发展,前者为后者的支架,可维持学习动力。学习过程,师生比对活动后评价结果与本节课目标的差距,持续思考每个阶段需改进的学习行为或教学策略。
2.基于学生发展引导深度参与,多元评价
新课标提出“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故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各评价活动和评价各阶段活动,也需开拓多元评价主体。(1)参与设计。在认识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设计、评价指标制定,能帮助他们更深刻理解目标、提高兴趣、监控行为。(2)参与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评价指标对本人、他人、团队乃至全班评价,可促进其更全面、深刻的反思。(3)多元评价主体。学生的课堂表现或产出,被不同主体如家长、社会人士、专业机构人员等评价,有利于学生收集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反馈,提高其反思和改进的实效性。
3.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实证评价,技术赋能
评价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活动评价指标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设计,对评价活动赋予基于学科素养的指标,让评价有据可依;有依据的评价能提高评价结果可靠性。评价连续体下的实证评价意味着在连续的评价活动中持续收集有效数据,有依据、有目标地持续监控,改进课堂活动和学习行为,实现以评促学。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及智慧平台提高评价设计、生成和数据收集效率。例如借助点阵智慧纸笔可以实现答题过程监测及结果数据及时反馈,借助平板智慧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数据收集,同时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实现同步交流及评价。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可以让学习成果表达形式更生动、更贴近社会潮流,有利于收集师生以外评价主体的反馈,帮助师生获得多元反馈。
4.基于学习增值推进以评促改,课堂提质
课堂评价连续体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变革,而“课堂的变革就是为了学习增值”(崔允漷,2014)。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教和促学。课堂评价结果应是适切反馈,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节奏和任务难度等,有助于学生诊断本人对目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保持课堂专注力。评价连续体的实施保证了师生在教与学的不同阶段对活动效率、学习效果的关注,促使教法与学法持续改进,实现学习动力值、知能值和方法值的增值。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东莞)项目“初中英语TOTE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2025ZQJK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