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区:对标一流、示范引领,全力打造湾区教育新高地
2024-10-24韦英哲黄博彦邹珍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作为中山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东区街道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深中通道开通重大发展机遇,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提出“优质均衡、高位求进”的教育工作目标,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力打造对标一流、示范引领的湾区教育新高地。
◇高位访谈◇
“东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我们切实把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筑支撑东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
多元考量的锚定之思
《广东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对此,您有着怎样的认识?
周俊峰: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好教育的政治属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牢牢把握好教育的人民属性,聚焦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牢牢把握好教育的战略属性,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培养创新型人才,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广东教育》:东区街道作为中山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教育发展一直备受瞩目。近年来,东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是什么?
周俊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近年来,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工委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的根本指向,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强化高位统筹,精准谋划东区教育发展方向。
我们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优质均衡、高位求进”的教育发展目标,科学施策、守正创新,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东区明确打造产城融合“低碳”示范点、区域金融服务产业城、城市总部经济生态圈、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山水文旅休闲打卡地的“五大发展定位”。为此,我们切实把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聚焦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课程创新、教育提质等重点工作,努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筑支撑东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广东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东区如何筑牢党建之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周俊峰:东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深化党建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根基。
一是全域党建织网,强化核心引领力。推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所公办学校成立党总支部,6所公办学校、4所民办学校和2所幼儿园成立党支部,新成立的3个教育集团全部成立党委。选优配强公办学校行政干部,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和学科合理搭配,五年来共提拔学校行政143人次。
二是党组织功能跃升,构建思政育人高地。抓牢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制定思政课创新发展蓝图,党工委书记、各学校书记与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并大力培养优秀思政课教师,目前东区共有292名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双培养”机制并行,锻造教育英才。积极培养党员教师,现公民办学校中共有449名党员教师,比5年前新增51名,一批党员及发展对象由一线教师晋升至行政管理层或成为学科领军人物。
优质均衡的求进之路
《广东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近年来,东区教育在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周俊峰:教育公平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均衡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口分布与入学需求,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实现教育资源与人口分布的动态平衡。
党工委、办事处全力保障教育投入,通过“增、改、扩、建”解决优质学位供给问题,5年累计新增优质学位超9800个。新建香山小学、东区街道第一中心幼儿园,完成柏苑中心小学、朗晴小学、水云轩小学等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在建的岐江新城新初中学校、万科金域城东花园配套幼儿园拟在2025年投入使用,预计新增初中学位3300个,学前教育学位420个。
今年,我们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松苑中学、朗晴小学、香山小学三个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拓展与增值。在重大事项决策、人事管理、财务审批、资源配置等方面,我们都给了教育集团足够的权限,目的是充分释放各教育集团的活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联动性,真正发挥好教育集团的作用。
同时,注重抓好幼儿教育,幼教水平在全市保持领先,工作亮点纷呈。例如,推动10间民办幼儿园转公办,创造性完成学前教育“5080”行动,学位覆盖率短时间内从18%提高至58%,快速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广东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东区如何把“五育”并举落到实处,把教育品牌擦得更亮?
周俊峰: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排头兵,东区始终把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例如,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27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家、校、医、社、警联动开展工作,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深化品牌特色建设,实施“一校多品牌”发展战略,普及特色大课间等活动,各校成立武术、定向越野、足球、篮球、乒乓球、民乐、版画、陶艺等多个社团,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目前,共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3所,省足球推广示范学校5所。朗晴小学的定向越野、儿童版画,竹苑小学的乒乓球、男子舞蹈,水云轩小学的篮球、武术,雍景园小学的羽毛球、国画,柏苑中心小学的击剑、合唱,香山小学的游泳、民乐,紫岭小学的旱地冰球,远洋学校的足球、综合版画,松苑中学的软陶等特色品牌项目亮点纷呈,展现出东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践行全纳教育理念,深切关怀特殊群体,创新实施“一生一策”精准扶助项目,将精细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广东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东区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周俊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9月8日,东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规格举办教师节大会,近1000名教师参加本次大会,就是要在第4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广大教师表示感谢。特别高兴的是,松苑中学教师柯儒杰荣获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始终对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坚持专业培养,教师队伍力量不断壮大。盘活编制资源,加大招引力度,多渠道累计增补教师170名。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评估体系,规范优化教师职称评定工作,5年来累计评定正高级职称教师3名、副高级职称教师148名、中级职称教师393名。实施“三名”工程,目前街道有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人,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特级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市学科带头人16人,市骨干教师15人。秉承“轮岗交流,下沉基层”原则,做到每年至少5%的教师参与交流轮岗,持续激活优质师资。
《广东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东区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
周俊峰:东区坚持科技赋能,不断扩大教育数字化覆盖面。构建“1+2+N”数字化战略模型,通过深度整合多元技术,搭建智慧教育生态环境。创新建设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5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互联互通关系,实现公文流转、外出管理、餐饮监督等16项“数智化”应用。在全市率先上线公益直播课堂,惠及辖区公民办学校。落地“中山市东区数字平台”,打造“家校社体育智慧”系统和视力检测系统,利用AI、信息化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科学指导运动训练,通过科学筛查建档,以数字化赋能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目前,视力检查覆盖率和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建档率均实现100%。
高位示范的未来之向
《广东教育》:中山正在创建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东区如何积极响应?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周俊峰:展望未来,东区街道将继续秉持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的原则,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内涵深厚、特色鲜明、辐射广泛的区域教育高位品牌,助力中山创建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继续加大投入,扩建和新建学校,同时提升现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集团化办学优势,通过龙头校带动成员校协同联动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促进教育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教育数字化创新路径,构建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教育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服务。
◇一线走访◇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因而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东区街道正是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生动实践,推进区域教育实现新跨越。
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起着重要作用。
东区街道党工委委员佘航说:“我们实施集团化办学策略,促进各学校教育资源互享、办学经验互鉴、教育优势互补、教育教研互通,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机制,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构建区域特色育人生态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东区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为让集团化办学有效落地,东区成立东区松苑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东区朗晴小学教育集团党委和中山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党委,制定集团章程、集团发展三年规划,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师资交流培训制度、教育教学资源共研共享和场地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印发《东区街道推动教育集团党委放权赋能实施试行方案》,赋予教育集团党委对各成员校的重大事项决策权、教师资源配置管理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权等,为激活各教育集团办学活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9月13日,松苑中学教育集团举行了“强化思政引领,推动立德树人”的思政课观摩与研讨活动。这是该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个集团教研活动。集团思政课教师通过公开课、研讨会、书记评思政课等形式,围绕课程思政的深化、学科实践的强化、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对于下阶段集团的重点工作,松苑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许岚说:“我们将紧紧围绕‘培根铸魂’这一教育教学主线,聚焦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校家社共建等方面,打造校本特色思政育人体系。特别是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将组织集团内骨干教师联合开发课程思政的跨学科、综合性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成立集团学科教研指导小组,通过线上教研和线下教研相结合、智慧教育与常规教育相融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同步监测等教科研工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集团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朗晴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黄志煊介绍,集团立足校本、放眼未来,顺应数智时代发展,提出“开展‘德性赋能’和‘数智聚力’双驱动的小学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研究”,将全国数字化教学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基地校等成员校优势,与东区政府全力推进的公益数字教育,全面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作为开辟集团化办学发展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
同时,该集团将进一步发挥各成员校的教育特色,通过集团内的教学联动、作业设计研究、备课赛课、教师交流等形式,开发、筛选各学校的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形成集团共建共享的课程群与资源库,进而促进集团各学校间的差异性合作,整体提升集团教育教学质量。
“儿童友好”理念强调“平等、发展、养正”,提倡为儿童成长和发展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条件支撑,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是香山小学教育集团推进集团化办学的中心要义。
集团将“儿童友好”理念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以及各学校自身特色与优势,优化校园活动空间布局,设置多样化的活动区域与设施,打造能满足学生学习、休闲、娱乐等多元化需求的校园环境。同时,引导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创造开放、支持、包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运用情境探究式、跨学科项目式、社会实践式等学习方式,打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学习特点的课堂。
“我们将‘儿童友好’理念与各学校特色、优势相结合,创生出既尊重学生特点又体现学校特色的育人体系,不断推动‘儿童友好’型教育集团的建设。”香山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郑凤姚说。
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五育”并举新形态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
“我们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革新传统教学环境,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设海量学习资源,挖掘、运用教育大数据,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化、个性化的‘五育’并举新形态,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和学习需求。”东区街道教体事务中心主任林小舟说。
数字化德育:运用钉钉、成长档案袋等智能系统,多维度对学生作出过程性评价,采用大数据采集、分析、诊断,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利用粤教翔云、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等提升班主任专业成长。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引入数字化评估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智为和心海等心理测评系统等,帮助师生更便捷地进行心理健康自查和初步评估,有效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缩小高危学生排查范围。
数字化智育:聚合东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发涵盖文学素养、思维逻辑、外语交际、奇趣科探、美术创作、生物专题研究、人文地理探秘、物理前沿探索、化学创新实践等内容的线上名师公益直播课程,为学生搭建开放包容、公平公正且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平台。
数字化体育:聚焦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等运动指标,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享,将校家社三方资源紧密联结,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管理。利用AI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师生提供科学的运动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
数字化美育: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交互式触控教学一体机等先进设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创意与探索、实践与展示,通过探索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和大单元的学习方式,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打造富有启发性又充满乐趣的音乐、美术课堂。
数字化劳动教育:开发劳动技能与理论在线课程供学生学习,并运用VR和AR技术模拟真实劳动场景和过程,让学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体验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水云轩小学是教育部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和中山市“爱种子”项目示范校。学校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以“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为常态化应用平台,通过省级课题“基于数字教材应用的小学‘普惠·普慧’教学模式的探究”创新实践,构建了“普惠·普慧·新质融创”全学科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变革。
该模式是以创新为主导,兼有学科特色与融合特性的全学科适用的教育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按照学科特色分为主科、术科、融创(跨学科)三个类别,将学习过程分为前置学习、课堂实践、内化拓展三个阶段,设计凸显不同学科特点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效,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资源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水云轩小学校长刘珺说:“我们的全学科教学模式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性。高技术体现在智慧环境建设、智能拓展在课内外的应用、‘互联网+’在教学上的支持等方面;高效能是利用大数据评测赋能主课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能效、互动展示提高学生学习能效;高质量是对学生学习数据开展全面分析、运用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以信息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学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
东区街道教体文旅局局长陈丽芳说:“教育家精神是融入教师专业和职业的一种教育理解与追求。我们坚持用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与专业化发展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东区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阶梯,以“错位发展”为思路,以培养街道各级“名师”为目标,开展“青蓝结对”以老带新,以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为抓手,搭建“普通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市名师—省名师—国家级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师发展途径,充分调动教师发展积极性,鼓励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东区街道教体事务中心副主任李余仙是东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典型。2006年,他来到了东区雍景园小学担任科学教师。
“从普通的科学教师,到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东区为我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李余仙说,“参与定期开展的教学研讨会和专家讲座,我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得以深度融合;参与跨地区的交流与学习,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承担课题研究项目与外出分享经验,锤炼了我的教育科研与教育凝炼能力。”
如今,李余仙充分发挥省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吸引众多教育名师开展“名家讲坛”活动,以优质专家资源助力东区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引领资深教师组建工作坊,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教材或著作,青年教师投入项目式学习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为东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与区域相比,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具有针对性强、实践导向、情景真实、灵活性高、参与度高的优势,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
东区远洋学校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的理念,致力搭建“1年‘启航前行’、5年‘竞航疾行’、10年‘领航远行’”的“远航”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与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进、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东区远洋学校校长谢智斌介绍:“我们开设‘教师成长训练营’,通过组织课题申报、筹划教师课堂竞赛、抓实教学基本功,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科研精神;坚持常态化开展‘青蓝’工程,不仅指导‘启航’教师快速成长,也对具有中级职称、发展潜力较好的‘竞航’教师进行提前培养、全面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为高级教师晋升、后备干部梯队储备人才,更鼓励‘领航’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组建特色社团,指导青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
接下来,东区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建设优质均衡、特色彰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打造对标一流、示范引领的湾区教育新高地,奋力开创东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之基,为区域经济社会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