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挂号费的“拒绝上学门诊”,一票难求
2024-10-24
北京儿童医院开设了“拒绝上学”门诊,500元特需号一号难求。
原来,“不想上学”都成为一种病了,再想想我们家长是怎么对待的?
每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你是不是就忍不住着急:“不上学,你能干嘛?没有文凭,哪个工作会要你?将来怎么养活自己?”面对家里躺平、摆烂的孩子,甚至有家长凌晨4点带孩子去菜市场,去扫大街……最后什么法子都使了,孩子还是不为所动,甚至连和父母沟通都不愿意。
孩子说“不想上学”,有时是一种“情绪”。育儿专家陈默老师说:“现在孩子的认知提高了,但我们大人却没有跟上。”
时代早就变了,我们给孩子必须上学的理由,居然几十年都没变。当这些问题,孩子总想不明白,又总得不到有效回应时,他们才有了情绪,才不惜暂停学习的脚步,也要去探寻。
那到底什么才是上学的真正意义呢?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李希贵校长说:“学校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和预演。”学校存在的真正意义,不是为孩子提供知识,而是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小社会,让孩子能够在其中去历练:怎么和人相处,怎么克服困难,怎么提升自己……
当有了这个视角,我们才不会一提学校就是学习;才不会只在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时,才为他感到高兴。才能敏锐地觉察到:原来孩子每挺过一次枯燥的课堂,每经历一次失败的考试,每面对一次复杂的人际问题……对他来说都有价值,都是在为未来准备。
所有不可调和的亲子矛盾,都源于父母和孩子的认知错位。只有我们努力听见更新、更广阔的声音,愿意和孩子站在一起,去深挖、探讨“做与不做一件事的真正理由”时,才有可能实现和孩子的认知对齐。这也才有了亲子间进一步沟通的可能。
当然,除了这种上学的“无意义”感,很多躺平、摆烂的孩子,是切切实实遇到了学业困境。这需要家长重新定位问题,降低孩子学习的难度,然后以最小的步子开始,一点一点帮孩子把挫败的感觉代谢掉,把成功的体验积攒起来。
(据微信公众号“新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