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如何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2024-10-24
9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举行。借承办大会的契机,衡阳近期盘活沉淀资产、唤醒沉睡的厂房,打造了“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等系列工业旅游点,让工业遗址焕发新活力。
唤醒沉睡的厂房,让工业“老面孔”蝶变成文化综合体,化身城市“新地标”,让工业遗产焕发出了新活力,不失为转型蝶变的成功样本。
工业遗产一度成为一些老工业城市难以甩掉的“历史包袱”。而通过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盘活这些工业遗产,反倒能够让这些“历史包袱”成为推进地方发展的动力与资本。
让“负资产”变成“活资产”
戴先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提“收缩型城市”概念,而在“收缩型城市”中,不少都是昔日风光无限的老工业城市。
随着资源的枯竭或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城市不复往日的荣光。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有多重利好。
工业遗产不是“包袱”,而是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利用工业遗产,能够让老工业城市保留自身的历史与文化,这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另外,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
时下,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到一些游客的青睐,充分利用与挖掘老工业城市丰富的工业历史资源,将其转变为旅游资源,能够推动老工业城市“蝶变”。
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在“化不利为有利”,是在盘活闲置资源、废弃资源,不失为老工业城市“重生”的一个良好契机。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并非是让老工业城市简单“吃老本”,而是让老工业城市善用自身优势“重新崛起”,成为新的文化名片;让更多工业遗产变成“活资产”,重新融入时代大潮,再次与发展合拍、与时代同频共振。
消费者为什么买单
代骆骆
每个城市进行的“城市更新”“活化改造”相关项目,无论设计理念怎样、植入业态怎样,将老旧工业厂区改造成新型消费载体,是一种趋势。
老厂房“活化”要走哪个方向?
想创办一个小微企业的人,希望有更开敞的空间与更低的房租,纯粹的消费者则更关心整体的消费体验与价格。
位于重庆市观音桥的北仓是一个优秀案例。经过改造的纺织厂老厂房,商户几番淘换,总算借助临时市集,吸引了属于自己的年轻客流。
经过8年时间运营,位于两江新区的金山意库已成为重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创园区,吸纳傅文俊、张占占、惠唯、侯佳男在内的多位当代知名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个性鲜明,吸引来不少高端消费者。
与之相比,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是红酒广场。其前身是美心门业出口加工厂,经过简单改建,成为集旅游、文创、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价格实惠亲民,30元一张通票可以“硬控”小孩一下午。
哪一种方向才是好?
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探讨老厂房的改造与升级,或许是关于挖掘文化与历史价值、运营策略与长远规划的话题。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老厂房的利用和开发,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看上去很美”,而是“为什么买单”。
那么,不如多去了解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多思考如何接地气,让产品更特别、让价格更合理,这大概才是务实的做法。
要为工业遗产注入时代内涵
徐千里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而且有利于丰富城市功能、提升文化内涵,助推老工业厂区由“锈带”向“秀带”转变。
重庆工业发展经历了开埠、抗战、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和三线建设等多个不同阶段,拥有丰富多样的工业遗产资源。
近年来,重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涌现出如鹅岭贰厂、核工业816工程、北仓文创街区等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为重庆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笔者在参与和主持的建设厂民主村、九龙坡重庆电厂、江北化肥厂悦来庄稼等工业遗产保护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中深切认识到,工业遗产是重庆城市文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业遗产不能够孤立、静态地进行保护,必须把它们放在时代发展背景中,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与城市的协同发展,结合在地文化特色进行保护和开发重塑,为它们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同时,对工业遗产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整体性,不仅专注于区域内的工业建筑,也要考虑到工业景观及工业遗产在当地社区的影响力和适应性。因此,对它们的保护、更新和再利用,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城市视角和城市意识,把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放在城市整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理念下,提出和思考相关的问题。
惟其如此,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才有可能为实现价值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有价值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