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对鲁西南鼓乐文化的探究

2024-10-24姜衡张蕾

艺术评鉴 2024年14期

【摘 要】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背景出发,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鲁西南鼓乐文化为例,分析了鼓乐文化的艺术形态与价值,提出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鼓乐文化的创新路径,为鲁西南鼓乐文化与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鼓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和价值,然后着重论述了鼓乐文化在与旅游相结合过程中的创新,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加强鼓乐文化教育与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文旅融合 鲁西南鼓乐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14-0074-06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对鼓乐文化进行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相关政策和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探讨鲁西南鼓乐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整合的模式和路径,为鼓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整合提供理论支持,对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提高旅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6月,文旅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必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①。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坚持以推动市场化、创新驱动和需求导向为原则,全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文保工作的顺利推进,致力于让鲁西南地区的鼓乐传统文化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与文化雕塑旅游(文塑旅游),以及持续的文化创新,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力求构建共赢的繁荣景象。尽管当前旅游文化领域内已涌现出诸多成功案例,如文旅与文塑的完美结合、非遗文化的旅游化呈现、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乃至AI智能在文旅体验中的创新应用等,但文旅融合之路依旧充满挑战。具体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部分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而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度与多样性亦有待提升。

针对鲁西南鼓乐文化在文旅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鼓乐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价值,细致分析其在现代旅游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与融合路径。通过此研究,将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文旅融合困境的策略与建议,以推动鲁西南鼓乐文化的有效传承与繁荣发展。

一、鼓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一)鼓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1.鼓乐的演奏形式

鼓乐的演奏形式分为管乐器和打击乐器②。在交响乐章中,唢呐以其高亢激昂的音色脱颖而出,成为管乐器阵营中的灵魂;而长笛与笙,则以它们各自独有的悠扬与深邃,为鲁西南鼓乐添上了不可或缺的旋律色彩,共同绘制出这片土地上的音乐瑰宝。在打击乐器中,鼓作为节奏的心脏,以其磅礴之力引领着整场演奏;而梆子、小镲、小锣等则如同细腻的画笔,在鼓点的基础上勾勒出丰富的层次与细腻的纹理。此外,钹、大镲、铜鼓等重型打击乐器的加入,更是为这场音乐盛宴增添了庄重与辉煌,使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③。尤为值得称道的是,鲁西南鼓乐的演奏并非孤立乐器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精妙绝伦的协同合作。每一种乐器都像是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它们彼此呼应,相互成就,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和谐统一的音乐画卷。这种高度协调的演奏方式,不仅展现了鲁西南人民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特造诣,更让每一场鼓乐演奏都成为一场震撼人心的文化盛宴。

2.鼓乐的曲式结构

鲁西南地区的鼓乐形式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导言、主题、过渡和结尾。以《长笛捻》(又称《古钹》或《长笛捻》)为例,鼓乐的结构通常遵循引子、主题和结尾三段式的传统布局。引子和结尾较短,而主题是作品的核心。鼓乐形成了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鲁西南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它融入当地民间文化元素,使音乐更具活力,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笛捻》以其悠扬的长笛旋律为主线,穿梭于鼓点之间,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激昂高亢,充分展现了鲁西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音乐风格不仅丰富了当地文化的内涵,也通过旋律与节奏的交织,传递出深厚的情感与故事,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感受到鲁西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鼓乐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与融合,为鲁西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3.鼓乐的演奏技巧

鲁西南鼓乐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其精髓深深植根于对节奏和技法的准确把握。演奏者需要有敏锐的节奏感,仿佛身体和鼓面之间有着看不见的联系,每一击都是准确的。在技术层面上,无论是单鼓的沉稳与深刻,还是双鼓的交错反射,甚至更为复杂的横鼓方法,都要求演奏者灵活,适当地控制力度,以表现鼓乐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对于鲁西南的单鼓音乐来说,这是一种节奏与旋律相结合的美妙体验。它音色饱满,充满张力,旋律流畅,气势磅礴。这种节奏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瞬间点燃观众的热情,而且蕴含着深刻的表现力,使每一面鼓声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生动的故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鲁西南鼓乐的节奏很快,但又很准确和谐。这种快而有力的节奏,就像一场夏日的阵雨,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力量,让人情不自禁地随着鼓声起舞,释放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此外,鲁西南鼓乐还以其生动活泼的演奏风格著称。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往往将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通过鼓点的变化来引导舞者的动作,使得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更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不仅展现了鲁西南鼓乐的艺术魅力,也传承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

(二)鼓乐文化的艺术价值

鼓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历史文化价值

鼓乐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音乐形式,犹如一部活的历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脉络和历史变迁。它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的享受,更是一座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让每一代人都能在鼓声中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和情感,从而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在鲁西南地区,鼓手们像守护神一样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捧在手中,让鼓声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响彻一代又一代,展现着他们精湛的技艺。每一场演出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再创造,使古老的剧目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新时代的旋律融入其中,共同编织出生动绚丽的文化画面。这些曲目,既有古老的传统剧目,又有深厚的传统剧目,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英雄事迹和民间智慧,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淳朴和崇高的力量。同时,也不乏反映当代生活的新作品,这些作品从现代人的观点和感受出发,将新时代的特征、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美好愿景融入其中,使鼓乐艺术更贴近现实,更具有时代感。

通过鼓乐,人们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与今人共鸣。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和民族精神,更让人们在共同的审美体验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鼓声隆隆中,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感受到那份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2.音乐艺术价值

鼓乐文化的音乐价值是深远而广泛的,其精髓不仅仅在于音符与节奏的交织,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首先是音乐娱乐价值:鼓乐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其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庆典的欢腾、节日的喜庆,还是日常闲暇的轻松时刻,鼓乐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一场愉悦的听觉盛宴,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元素。它不仅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还可以增强人际情感沟通,促进社区的和谐。其次是音乐社会价值:鼓乐文化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又是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鼓乐的表演,人们可以传达历史故事、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等社会信息,使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作为社会礼仪的一部分,鼓乐在婚丧葬、祭祀等场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增强社会的礼仪意识和凝聚力。它就像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与集体的桥梁,让人们在共同的节奏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最后是音乐创新价值:鼓乐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这是其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鼓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新的元素,并融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乐器、演奏技巧的改进上,而且体现在音乐创作观念和审美的发展上。鼓乐艺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推动中国传统音乐向更广阔、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因此,鼓乐文化不仅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3.社会交流价值

鼓乐文化,作为一种跨越地域与民族界限的社会交流桥梁,其深远意义不仅限于音乐的范畴,更在于其强大的文化融合与人际连接能力。它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文化的隔阂,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共鸣,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与友谊。首先,鼓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艺术形式,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盛宴,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鼓声与乐韵的交织中,人们得以释放情感,享受艺术的熏陶,体验文化的魅力。其次,鼓乐以其独特的集体性特质,成为凝聚人心、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在共同演奏与欣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还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构建了更加紧密的社会共同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鼓乐文化的价值更加凸显。它不仅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元素,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还推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繁荣发展。通过鼓乐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收入来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鼓乐文化的革新

(一)文旅融合对鼓乐文化的推动作用

文旅融合为鼓乐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传播渠道,使鼓乐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它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等方式,为鼓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鼓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1.文旅融合政策对鼓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文旅一体化政策,旨在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整合,为鼓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鼓乐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而且可以通过旅游平台和旅游渠道的结合,扩大鼓乐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促进鼓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文旅融合不仅为鼓乐文化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还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传播渠道,进而为鼓乐从事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为鼓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些丰富的传播渠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鼓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带来了更强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反过来,鼓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将为文旅的融合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亮点和吸引力。

2.文旅融合平台对鼓乐文化传播与应用的意义

在文旅融合平台上推广和传播鼓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鼓乐文化的跨领域、跨区域传播,既让鼓乐文化走出去,又让外来精英文化融进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传统音乐文化。其次,文旅融合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促进互联互通,从而在更多人面前展示鼓乐文化的魅力,如在线表演、微博公众账户、短视频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种传统音乐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一个真实的三维场景,让更多的人体验鼓乐的魅力。建立这样一种创新方式,可以突破地域的局限性,防止出现文化断层。同时,鼓乐文化可以通过创意产品的形式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这种传统音乐文化,如印有鼓图案的 T 恤、鼓乐主题的音乐盒等。最后,文旅融合平台应与相关教育组织合作,特别是在当前“新形态教材”这一新兴发展趋势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彻底摆脱传统纸质教材在载体形态上的局限。这种模式能够提供类型丰富、形式活泼且可随时更新的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大大改善了传统教材长期面临的容量有限、内容死板、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发展速度的被动局面,促进了鼓乐应用的推广。

(二)文旅融合对鼓乐文化设计的应用与革新

1.文旅融合中鼓乐文化的创造性设计与应用

鲁西南鼓乐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创造性设计与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鼓乐文化的符号化情感设计:通过对鲁西南鼓乐的形象和音乐元素的创意转化,将其转化为视觉或听觉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表演、音乐展览等,使游客在欣赏和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鲁西南鼓乐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内涵。二是鼓乐文化的场景设计:利用鲁西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将这些景观与鼓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例如,在鲁西南风景区举行鼓乐表演,让游客在欣赏鼓乐美的同时,感受到鲁西南的魅力。三是鼓乐文化产品的创新:结合鲁西南鼓乐的特点和元素,设计以鲁西南鼓乐为主题的服饰、玩具等独特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在离开鲁西南时有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四是鲁西南鼓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利用数码科技、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在山东推广和传播西南鼓乐,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鲁西南鼓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文旅融合对鼓乐文化表演形式的革新

鼓乐文化在旅游演艺中的表演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鼓乐是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常用于各种庆典和仪式,如婚丧嫁娶等。在旅游演艺表演艺术中,鼓乐可以通过现场表演或录音的形式呈现给游客,通过互动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喜爱鲁西南鼓乐,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鼓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鼓乐风格和曲目不同。在旅游表演艺术中,可以展示鲁西南地区的鼓乐,同时配合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其他地区的鼓乐,从而让游客体验到不同地区的鼓乐风格和曲目,进而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三是鼓乐通常由多种乐器组成,包括唢呐、鼓、锣等,这些乐器的音色丰富多样,能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在旅游表演中,鼓乐的多变性和丰富性可以通过乐队的表演或音乐家的互动来体现。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鼓乐文化在传承中的挑战与展望

(一)鼓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中出现困境的原因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鲁西南地区鼓乐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关于传承的断裂问题,首先,由于鼓乐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老一辈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相对缺乏,这使得鼓乐的传承面临两难的境地,许多传统曲目面临失传的风险。其次,就传承人本身而言,鼓乐传承人很多是农民,他们主要依靠大鼓为生,然而这份收入微薄,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这也削弱了人们继承这项传统技能的意愿。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由于鼓乐的学习过程非常漫长和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这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二)鼓乐文化在现代旅游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鼓乐文化在现代旅游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表演机会较少。由于现代旅游的行程通常较为紧凑,游客更倾向于参观热门景点,因此鼓乐表演的机会较少,表演者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这使得鼓乐的传承和发展非常有限。

二是受众面窄。由于鼓乐的曲目和表演形式相对单一,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导致鼓乐的受众面越来越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

三是定位不明确。在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中,鼓乐文化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以避免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发生冲突和重复。在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中,保持鼓乐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性至关重要,以防止其在商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失去原有的魅力和内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策略来增强鼓乐文化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鼓乐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的发展机遇有如下几点:

一是鼓乐文化的展示。尽管面临挑战,但旅游业的发展为鼓乐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二是鼓乐文化体验。鼓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其传播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下获得了更多的渠道和可能性。例如,通过网络明星在景区内直播或录制教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鼓乐文化。同时,设置专门的鼓乐体验课程,让游客有机会参与到鼓乐的表演中。

三是结合当地特色。鼓乐文化可以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特色美食等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路线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增强旅游体验的多样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对未来鼓乐文化研究方向的展望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鲁西南鼓乐文化展现出三大鲜明发展趋势:一是传承保护日益强化,社会各界加大了对鼓乐文化的关注与投入,确保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传承不息;二是创新发展成为主流,鼓乐艺术积极融合现代音乐元素,通过创新改良以满足当代审美需求,从而保障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持续延伸;三是科技融合加速推进,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宽传播路径,让鼓乐文化更易触达年轻人群体,增强文化吸引力与认同感。

展望未来,鲁西南鼓乐文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三点:首先是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为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系统化研究鼓乐的音乐形式、演奏技艺,促进艺术理解与传承的精准化;最后,积极探索鼓乐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创新文旅结合模式,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共同推动鲁西南鼓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鲁西南鼓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里备受瞩目。为激发其活力,各类音乐节和精彩纷呈的演出不断涌现,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鼓乐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沉醉于其独特的韵律之中。

本文对鼓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及价值进行了论述,总结了鼓乐在融合中的革新,探讨了鼓乐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未来,以期为未来的鼓乐文化发展提供参考。同时,现代科技如音频视频记录、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鼓乐的真实传承与广泛传播插上了翅膀,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近距离感受其魅力。此外,学术界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交流,汇聚了众多学者的智慧与力量,他们共同为鲁西南鼓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更让鼓乐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不懈的奋斗,鲁西南鼓乐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们留下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既是对鼓乐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深切致敬与发扬。

参考文献:

[1]苏瑞.非遗背景下的豫剧建档保护及其对策探究[J].档案管理,2020(01):85-86.

[2]周丽妃.民间文化传承及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3(18):167.

[3]江唯.铜鼓乐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传承中的现状与对策[J].艺术评鉴,2022(08):87-90.

[4]吴明泽.基于文化旅游的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96-99.

[5]冯雪,尹健伟,路培,冯蕾,王茜.文旅融合背景下衡水湖风景区文化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4(03):7-9.

[6]刘慧媛.浅谈民间艺术瑰宝——绛州鼓乐的艺术特色及发展现状[J].艺术评鉴,2016(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