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工笔重彩画创作研究

2024-10-23陈重霖

天工 2024年27期

[摘 要]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如何影响工笔重彩画创作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后现代主义对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具体影响。从理论背景出发,结合具体的工笔重彩画作品,探讨后现代艺术风格如何作用于工笔重彩画的构图、色彩以及材料技法,进而分析其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工笔重彩画创作中融入了多元化、个性化和跨界融合的观念,丰富了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关 键 词]后现代主义;工笔重彩画;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7-0054-03

文献著录格式:陈重霖.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工笔重彩画创作研究[J].天工,2024(27):54-56.

在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笔重彩画只有具有当代性才有生命力。后现代主义思潮则是当代最犀利、最前卫的艺术思想之一,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强调打破传统规范,倡导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表达,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毕竟是在西方艺术运动下产生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大有不同,因此,中国工笔重彩画理论体系不能动摇,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其将融入中国工笔重彩画艺术中。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一)反对大叙事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及启蒙运动中的“大叙事”——即那些试图提供普遍性和全局性解释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者批判这些大叙事的压迫性和排他性,强调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法性和存在的理由,没有一种真理能够包罗万象。

(二)相对主义与非线性思维

后现代主义主张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多变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同时,后现代主义推崇非线性思维,反对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注重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种思维模式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文本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深受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影响,认为文本(不仅指文学作品,还包括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等)没有固定的意义,意义是在解读过程中生成的。解构主义尤其强调对传统意义和结构的质疑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意义的生成性,揭示了语言和符号系统的多层次和复杂性。

(四)跨界性与跨学科性

后现代主义具有跨界性与跨学科性的特征,它涉及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这种跨界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后现代主义模糊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倡导跨学科研究。它认为,知识和文化现象不能被简单地归类,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理解和分析。

二、工笔重彩画的传统特征

(一)精细的笔触

笔触是工笔重彩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画家在创作时,运用细腻的笔触、精细的线条勾勒出形象的轮廓和细节,使得画面精致而富有层次感。用细如发丝的笔触,将人物、花鸟、山水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追求线条的力度和韵味。这种精细的笔触不仅体现在对形象的刻画上,还体现在对画面整体的处理上,如对色彩的搭配、光影的处理等,都需通过精细的笔触来实现。

(二)丰富的色彩

重彩在工笔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彩,即浓重的色彩运用,可以使画面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画家多次设色,采用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形成厚重而具有光泽的色彩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画家在运用色彩时,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对比,通过各种颜色的深浅、冷暖、明暗等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效果。同时,画家在运用色彩时,也注重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技巧,如对色彩的层次感、渐变感的处理,都需通过高超的技巧来实现。

(三)写意和工笔的结合

尽管工笔重彩画以精细见长,但在表现意境和情感时,也融入了写意的元素,使得画作在细致中透出洒脱,在规整中不失灵动。通过工笔细致入微的勾勒和描摹,画家能够呈现出高度写实的细节,以写意的手法进行设色和渲染,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和自由的空间。这种结合不仅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和情感层面上实现了深度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工笔重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独特的艺术风格

工笔重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画面呈现出典雅、端庄、华丽的效果。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画家的创作理念。工笔重彩画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诗词意境,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影响

(一)构图

后现代主义对工笔重彩画的构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样性与多元化、非中心化、拼贴与解构、不确定性与矛盾等方面。后现代主义提倡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使工笔重彩画的构图更加自由和多变。传统的单一构图方式被打破,艺术家能够融入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元素,形成一种混合与交融的视觉效果,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内涵。孙娟娟在其绘画中常常采用多重透视和重叠的形体,通过多角度的透视和错综复杂的结构,重新构思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空间表现形式。这种对空间和构图的非传统处理方式,不仅挑战了观众的视觉感知,也为工笔重彩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的非中心化倾向改变了工笔重彩画的构图特点。传统工笔重彩画通常有明确的中心和焦点,而后现代主义构图则倾向于去中心化,使画面的各个部分在视觉上更加平衡。观者的目光可以自由游走于画面的各个区域,这种非中心化的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视觉秩序,增强了作品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拼贴与解构手法的引入是后现代主义对工笔重彩画构图的重要影响之一。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和解构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笔重彩画中,画家通过拼贴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元素,或者通过解构传统元素,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这种手法使工笔重彩画的构图更加复杂,增加了观者的解读难度和趣味性。

后现代主义强调不确定性和矛盾,使工笔重彩画的构图更加复杂、丰富。画面中的元素可能相互矛盾,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多样性。艺术家在构图中注重个性化和自我表达,打破了传统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反思和再创造传统元素,使工笔重彩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色彩

后现代主义对工笔重彩画的“色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使用的多样性与跨界融合、色彩关系的非传统性、色彩表达的象征性与隐喻性以及色彩运用的个人化与情感化等方面。后现代主义强调多样性和跨界融合,使工笔重彩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自由和多变。传统色彩体系和技法被打破,艺术家能够借鉴和融合不同文化、不同艺术风格的色彩元素,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层次感。张见的作品展现了色彩在视觉印象中的流动和变化。他通过色彩的分散和点状的应用,模糊了画面的边界和物体的轮廓,使观者获得全新感知。这种色彩的解构和再现,激发了艺术家对工笔重彩画色彩运用的革新思维,促使他们探索更加抽象和情感化的表现方式。

后现代主义的非传统色彩关系打破了工笔重彩画的传统色彩观念。传统工笔重彩画注重色彩的和谐美,讲究颜色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而后现代主义则倾向于打破这种和谐,采用对比强烈、不协调甚至矛盾的色彩搭配,产生冲击力强、具有视觉张力的效果。这种非传统色彩关系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优化了观者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后现代主义强调色彩表达的象征性与隐喻性,使工笔重彩画的色彩运用更具深层次的意义。艺术家通过色彩的隐喻和象征,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超越了色彩的表面美感。色彩在画面中不仅仅是视觉元素,更是观者理解和解读作品内涵的重要途径,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色彩运用的个人化与情感化特征明显,艺术家在色彩选择和运用上更注重个性化和情感表达。传统的色彩规范和约束被打破,艺术家可以根据个人的情感、经验和审美偏好,自由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赋予作品独特的情感色彩和个性特征。这种个人化和情感化的色彩运用,使工笔重彩画在后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表现力。

(三)材料与技法

后现代主义对工笔重彩画的“材料与技法”产生了显著影响,体现在材料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技法的跨界融合与实验性、传统技法的解构与重组以及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后现代主义提倡材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使得工笔重彩画的材料选择更加丰富和多元。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绢、矿物颜料等材料,而是引入了合成纤维、金属箔、塑料等新材料,这种变化赋予作品新的质感和视觉效果,拓展了工笔重彩画的表现领域。孙震生是一位融合传统工笔重彩技法和现代艺术理念的艺术家,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和技法。例如,他常常在传统的纸面上使用金属箔和其他贴合物料,使得作品表面呈现出特有的光泽和质感,这种材料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后现代主义推动了技法的跨界融合,促使工笔重彩画在技法上不断创新与突破。艺术家不仅结合了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还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技法和理念,进行大胆的实验和探索。这种跨界融合与实验性的技法使工笔重彩画在视觉效果上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和冲击力。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技法的解构与重组,使工笔重彩画的技法运用更加灵活和多变。艺术家通过对传统笔法、构图、设色等技法进行解构、重组和再创造,打破了传统技法的固定模式,形成了新的技法体系和表现方式。这种对传统的反思和再创造,不仅保留了工笔重彩画的精细与韵味,也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多媒体手段在工笔重彩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其材料与技法的表现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如数字技术、激光雕刻、3D打印等,为工笔重彩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艺术家将这些现代技术与传统工笔重彩技法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使工笔重彩画在后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现代工笔重彩画代表人物及作品

郑美秋在作品《澄明世界》中画了4个形象典雅端庄的藏族女性,画面的背景通体红色,4个人物安静地并排坐着,构图有聚有散,每个人的神态和特征各异,身上的藏族服饰并没有艳丽的颜色,图案花纹和装饰都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服饰的部分图案用浅浅的石绿渲染,与背景形成冷暖对比。郑美秋借鉴了唐卡中通体洁白的白度母形象,在人物四周留出了一些白色,4个主体人物给人清透明亮的感觉,画面有一种圣洁、庄严感。她在创作中融合了传统工笔画的细腻技法和现代艺术的观念,展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思想深度。《澄明世界》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韵味,还引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化元素和个人化表达方式,模糊了形与色的边界,使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多样化。同时,郑美秋通过这种融合,打破了中西方艺术的界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的革新和重构。由此可知,后现代主义对郑美秋的《澄明世界》产生了显著影响。

潘缨的创作风格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游离于写实与虚拟之间,是具象与抽象的多重混合,是介于重彩和淡彩、工笔和写意之间的一种作画状态。她的作品大多为少数民族题材,人物形象略带夸张变形,画风朴素单纯,其绘画风格清新独特,运用独到的没骨技法和实验水墨技法让重彩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天眼》描绘了一群一字排开抬头仰望的藏族女子,形象庄严秀美,人物清澈、通透,衣服的着色运用了“墨为主、色为辅”的方式,而脸部则运用了较为细致的渲染手法,细节无过多修饰,突出了画面的素雅和洁净之感。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细与优雅,还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化元素和象征性表达,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复杂的意义。

孙震生擅长在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重彩技法来凸显人物的审美特征。他的作品借鉴了壁画的斑驳和厚重,虽然是重彩设色,但作品更趋向清新典雅,凝重的矿物质材料晶莹与亮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孙震生的《冬至》描绘了藏族女子清晨取水的生活场面,清晨她们穿着民族服饰,舀起水把桶装满,再放到另一个人的背上,用绳子背起。在画面中人物神态典雅,服饰素雅,精彩纷呈,人物形象鲜活丰满,具有生活气息。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材料,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形式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和非线性的追求。

五、结束语

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构图、形象的刻画还是精致的线条,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笔墨当随时代,色彩当随时代。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化和个性化,促使工笔重彩画家打破传统,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主题。他们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西方艺术元素和当代观念,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面貌,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促使艺术家更多元地思考,进一步推动了工笔重彩画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连云港: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邵媛,殷晓克.工笔重彩 人物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蒋采萍,唐秀玲.工笔人物技法新编[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蒋采蘋.中国画颜料与重彩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