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葫芦烙画的针刺纹绣技艺
2024-10-23路好伦
[摘 要]葫芦烙画又称葫芦烫画、葫芦火笔画,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葫芦烙画是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来作画,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葫芦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针刺纹绣技艺是葫芦烙画的突破性技艺,赋予了葫芦烙画精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技艺价值。从葫芦烙画的针刺纹绣技艺入手,探讨其技术思想、创作要点和文化价值。
[关 键 词]葫芦烙画;针刺纹绣技法;工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7-0048-03
文献著录格式:路好伦.论葫芦烙画的针刺纹绣技艺[J].天工,2024(27):48-50.
一、葫芦烙画的起源
葫芦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等密切相关,具有吉祥、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葫芦烙画艺术将葫芦的吉祥寓意与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技艺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葫芦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相传在南阳城生活着一位民间烙画艺人李文,在当地非常有名。李文与光武帝刘秀有一段民间故事。当年刘秀落魄到南阳,李文不晓得刘秀的身份,看刘秀十分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自己烙烫的葫芦烙画,让刘秀自己去把这个葫芦烙画卖掉,换取上路的盘缠。刘秀十分感激,将这件事铭记于心。后来刘秀称帝,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派人搜寻李文,封其为“烙画王”,从此葫芦烙画在汉朝发展得欣欣向荣。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连年的战争等因素,葫芦烙画在西汉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都没有记载,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清光绪年间,赵星重新发现了这一民间艺术,一直传承到今天。如今作为非遗的葫芦烙画创作已经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技艺,本文所述的针刺纹绣技艺就是结合现代工具进行改良创新的案例。
二、针刺纹绣技艺说明
在工具的选择上,葫芦烙画的针刺纹绣技艺所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烙铁、针刺机和特制的纹刺针头(见图1)。将烙铁加热后在葫芦表面进行熨烫, 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基本的黑白关系。纹刺针头则用于在葫芦表面进行细致的色彩刻画和填充,一些较复杂的线条也可以使用此技法完成。此处使用的纹刺针头是在普通文身针头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针尖更细,着色力度更适用于葫芦的表皮,在不破坏葫芦表皮的情况下把颜色刺上,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在底材选择方面,对葫芦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优质的葫芦表面光滑、坚硬,且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葫芦本身不会再产生过多的形变,也不会开裂,如果是新葫芦,直接刻制很容易产生裂纹,影响最终的艺术表现效果。葫芦的形状也有讲究,与玉雕一样讲求“俏雕”,要根据自己要绘的图案选择合适的形态,以形成最佳的构图法式,在视觉上更为和谐,如冬瓜葫芦就非常适合人物题材的表达,其形体椭圆、丰润,使作品更饱满、漂亮(见图2)。还有异形的葫芦,可以直接依照葫芦的特殊造型进行仿生创作,如一些葫芦颈部修长,底部平稳、圆润,很像仙鹤及天鹅的体态,基于此,可以选择羽毛等纹饰进行装饰性处理;还有一些葫芦像水滴,可以将鲤鱼和葫芦相结合,表达“福禄”的吉祥寓意。
在准备好工具和底材后,开始进行烙画葫芦的创作,其中针刺纹绣技艺一般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一)起稿
在葫芦表面绘制出基本的构图和线条,根据图案所需要的线面关系进行概括和勾勒,这是后续创作的基础。
(二)走线
使用烙铁或针具在葫芦表面进行走线,形成作品的轮廓和主要线条。这个过程需要具备熟练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线条的流畅和准确。通过对电烙铁的温度进行调节,能够打造作品的层次感,使线条的轻重虚实更加明显。
(三)填充色彩
在走线完成后,使用纹刺针头在葫芦表面进行色彩的填充。这个过程需要根据作品的创作需要和个人的审美观念,选择合适的色彩样式,以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制作过程中切换单针和排针,在不同区域的填色过程中形成细腻而精确的色彩过渡(见图3),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四)后期处理
在以上步骤完成后,根据创作需要,可以综合其他技艺,继续对整体进行精细加工和处理。
三、针刺纹绣技艺的技术思想
在艺术创作中,工具及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既体现了对传统的传承,也蕴含了创新精神。工具不仅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的媒介,更是连接艺术家与观众、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从传承的角度看,需要尊重传统工具并发掘设计要点,适用于烙画的针尖和金属笔锋有自己特殊的样式,虽然可以借助现代机械,但一些关键的结构仍然需要沿袭传统工艺。同时,许多传统葫芦烙画工具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就好比中国画的毛笔、宣纸、水墨,西方油画的油画笔、画布、颜料等。在使用这些工具时,不仅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运用传统工具,才能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艺术的精髓,为后续的创新打好基础,每种传统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刺针的运针方式、扎染顺序等。在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传承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文化符号。
从现代创新的角度看,秉承着拓展工具应用领域、融合多元工具和技术的思想,一些传统工具和现代工具可以进行融合使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针刺纹绣技艺本质上就是刺青技术与烙画技术的融合。另外,通过使用创新工具,如调整刺针的角度和力度,也能创造出独特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这种创新的工具使用方式有助于在传承的基础上拓展艺术创作的边界。
四、针刺纹绣技艺作品的创作要点
利用针刺纹绣技艺可以使原本色彩单调的烙画产生更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呈点状分布,具有一定的肌理感,像是油画点彩的效果,远看色彩过渡自然流畅,与线条密切结合(见图4)。添加色彩,不仅为作品增加了审美价值,还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寓意,如红色代表吉祥、绿色代表生命等。色彩使传统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并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3/cqkAKvGEiFtm2dn2r6hzKn.webp)
在图案选择方面,传承和发扬传统图案是基本原则,中国传统图案讲求挥洒自如、以意象取胜。在尊重事物原本面貌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通过虚化、放大、缩小等艺术化处理,使图案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这种表现方式让图案既飘逸灵动又栩栩如生,极具美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对传统图案特征的高度概括。传统图案有人物、走兽、花鸟等元素,结合神话传说、民间谚语等,通过指物会意、谐音寓意等手法,使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也能与葫芦这一传统常见的物件相搭配。经过多年的积累,本人已创作了百余件作品,如《百福图》,将传统书法与该技艺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东方传统风格;《八仙图》将中国绘画中的神仙形象再现于葫芦表面,与传说典故很好地结合;《紫气东来》《松鹤延年》《连年有余》等作品,结合常见的事物表达美好愿望,注重把握其内涵,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沿袭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可以尝试表现一些偏现代的图案形式,如对元素进行简化与抽象0aqvycXh4IIuQt7GBFmLIA==处理,通过减少细节,强调图案的主要特征,可以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如利用纹绣丰富的色彩进行创作,使用鲜艳或柔和的色彩来重新诠释传统图案,可以采用流行的颜色搭配,或者运用渐变、色彩块等设计元素,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元素(如几何形状、线条艺术等)相结合。此外,结合国家重大节日创作图案,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感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
五、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在运用传统技艺时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手工编织、陶艺制作等,这些技艺往往采用天然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葫芦烙画工艺也不例外,通过利用自然材料使得制作过程具有可持续性。葫芦有自然的形态,葫芦成熟后会被制作成烙画作品,具有人文内涵。葫芦烙画的创作,一半天成,一半人为,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对个人而言,我们通过葫芦烙画可以学习到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爱护环境。从社会层面看,葫芦烙画为葫芦种植者提供了收入渠道,有助于推动地方种植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理念是可持续的,但传统技艺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使得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经济回报,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传统工艺行业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工艺都受到了冲击,机械化也冲击着传统手工行业,机械化生产虽然可以提高效率和产量,但缺乏个性和创新性,同质化严重,降低了其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一是跨界合作。该工艺可以与时尚设计、家居装饰、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例如,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将葫芦作品融入现代家具、装饰品设计中,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艺术品。二是文化教育与普及。将此工艺纳入学校的美育课程或课外活动中,通过举办讲座、开设工作坊、展览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葫芦烙画的针刺纹绣技艺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应建立健全的传承机制,鼓励年轻人参与学习和传承,确保传统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三是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葫芦烙画的针刺纹绣技艺也应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展示中国葫芦烙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可以探索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共同创作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六、结束语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葫芦烙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笔者从事此项传统工艺制作多年,用不同类型的葫芦创作了800余件作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和钻研技术,结合针刺纹绣技艺进行创作,希望通过不断地创新,使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可能性。笔者未来会继续探究更多技法来拓展烙画葫芦艺术,结合广泛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风景、书法等,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葫芦烙画不仅具有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的风格特点,而且展现了创作者的个性和情感。如今葫芦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通过传承和保护这一技艺,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宝滨.葫芦烙画艺术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吴航,徐丹.葫芦烙画的艺术风格迁移与模拟[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3):278-284.
[3]林嘉熙,魏艳丽,周小儒,等.浅谈中国纹身艺术中图腾纹饰的文化寓意[J].美与时代(中),2013(1):70-71.
[4]王阵.中国传统葫芦形造型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赵静,吴铖宇.葫芦烙画工艺创作途径研究:以文水葫芦烙画为例[J].工业设计,2023(7):116-119.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