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赜
2024-10-23任文启后明强秦俊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深入,中国特色研究生培养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环境,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办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怎样办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命题,从优化招生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和“办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怎样办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命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
一、胸怀大局、审时度势,把握研究生教育新形势
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究其根本,离不开人才支撑。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金字塔尖,对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才资源与科技生产力交汇的纽带,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多重挑战。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教育的殷切期望,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制度、培养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显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未能充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存在一定脱节。而招生制度的局限性、培养模式的僵化以及管理制度的滞后,又指向研究生教育体系内部的深层次矛盾,不仅制约研究生教育的活力与效率,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进而影响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研究生教育持续进步与完善的内在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亟须自我革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确保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高校只有深入剖析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改革与创新,优化学位标准、培养目标和学科结构,确保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一)明确发展方位,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使命、根本任务、发展战略、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在更高质量和水平上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事业进步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育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使命,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核心指标。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精英人才,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要求和衡量标准。
(二)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担当作为
高校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查找办学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质量管理,促进措施落地见效。同时,要站在国家发展、社会需求、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高度,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深入研究研究生教育特征和规律,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多方合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层次人才。
二、为国育人、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层次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方位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我国研究生教育始终沿着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提升质量、力求卓越的路径迈进,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以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发生了重要变革,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教育的形态正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趋势。面对这一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人才,已然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深入研讨的历史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研究生教育和思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通过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他们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自觉承担职责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生、武装研究生,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落地生根。
(二)以坚持守正创新助力“四个面向”战略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战略部署[1],要求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是标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主攻方向。当今世界,新一代科技革命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正重塑社会经济,推动生产和消费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研究生教育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坚持以前瞻性研究强化源头与底层技术供给,攻坚克难,为科技“面向”提供坚实基础与持续动力。二是明确“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教育要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意味着研究生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推动研究生到经济主战场建立功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从科研条件建设、市场培育引导、资本对接扶持、职业生涯设计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充分发挥高素质研究生毕业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三是扭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教育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时代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为国家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在解决“卡脖子”的难题上有所创新,为国家富强提供深厚的科技支撑。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科技的每一次飞跃均源于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科技进步下得到全面提升。同时,理论探索和技术成果又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生教育应始终坚守追求真理、增进人民福祉的核心价值,确保教育工作始终围绕人民需求展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牢牢坚持“四个面向”,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潜心投入,加强对前沿领域的研究探索,加快对“卡脖子”难题的技术攻坚。
(三)以从严治教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的高水平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石。通过严格选拔、专业培训、持续评估,打造一支集高尚师德与深厚学术底蕴于一体的导师团队,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研究生导师的高标准选拔。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对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校要规范选聘制度,严格选聘程序,确保选聘质量,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要务,体现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想。高校要全面贯彻《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确保导师恪守“八项准则”,铭记并践行“十不得”禁令,以此作为导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与指引。师德建设应涵盖政治素养的提升、国情认知的深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全方位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之成为研究生教育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理念的忠实实践者和传播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引路人。三是加强导师队伍管理。高校要严格导师岗位要求,明确导师岗位权责,强化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导师岗位培训,完善分级培训体系。高校要健全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和动态调整,健全导师变更制度,完善导师岗位退出程序。对于师德有失范表jqn2/uizvFg/Iv5jgK2DgJMGv+jUzJG3WrLEQzwxbwc=现、履行职责不力的导师,高校要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约谈、限制招生、停止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置措施;情节较为严重的,依照法律规定和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三、为国育才、对标一流,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校研究生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改革驱动、坚持创新引领、完善管理制度,加快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完善研究生教育治理。[2]
(一)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
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源头环节,要稳步推进招生改革,科学选才,把好人才培养“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一是深度开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分类考试、综合测评、多元招录、严格监督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考查;不断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探索开展直博生招生方式。高校要积极探索以推免生方式开展招生工作。二是深化招生计划配置改革。高校要完善计划调节机制,建立招生计划的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清单,对学科建设、科研平台、重大项目和科研经费等支撑保障条件优良,严把培养质量关的单位给予指标倾斜,对在学位点评估、论文抽检、师德师风、考试招生、学术道德等问题上表现欠佳的单位,适当地缩减其招生指标甚至叫停其招生。三是优化培养类型结构。高校要坚持质量与规模相统一、需求与供给相统一,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突出重点支持,扩大急需领域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高校要在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力度。四是加强统一领导和监督。高校要把维护招考安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层层落实招生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招生纪律的约束覆盖于命题、初试、评卷、复试、调剂、录取的所有环节,坚决守住纪律的红线。[3]强化信息公开,畅通考生咨询、申诉渠道,对相关申诉和举报按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及答复。高校要健全成绩复议制度,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强化校院二级监督和巡查制度建设,对违规违纪者严格追责问责。
(二)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办学思路
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办学思路,是高等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一是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高校研究生教育要紧密围绕科研创新,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研究生高质量培养。高校要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为有志于深造的硕士研究生提供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培养,缩短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周期。高校要强化产教融合,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成有特色的规范化培养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高校要突出课程深度、难度和前沿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加大教材及案例库建设的工作力度,创新教学的形式,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高校要加强和规范核心课程的安排,塑造研究生精品课程。强化研究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三是深化开放合作,继续开展高质量联合培养工作。高校应当深度强化与国内外闻名的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顶尖创新人才。设立专项资助项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质量评估机制。高校要摒弃“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评价形式,聚焦人才培养效果、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贡献等关键要素,突出立德树人成效,根据学位层次、学位类型、学科专业,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二是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高校要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环节,明确考核标准和分流退出措施,全过程把好培养关。要规范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的把关责任,从严从实严把“出口关”。高校要完善学位论文评审评价及抽检机制,在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阅的基础上,加大硕士论文的双盲评审力度,逐年提高抽检率。高校要严格把控学位论文答辩的管理工作,细致规范答辩的流程,提升答辩的质量,极力避免答辩趋于形式化,严把答辩通过标准,杜绝学位“注水”,促进培养质量提升。[4]三是强化外部质量监督体制。高校要通过综合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各类手段,对培养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的评估与判定。高校要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的管理,将学位论文作弊行为纳入信用记载,以增强学术诚信;重视第三方数据库平台管理,通过提升学位论文抽检比例,确保抽检工作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高校要实施常态化的研究生教育督导,构建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并强化职业发展跟踪调查,以此促进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四是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处置机制,严格执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与《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相关规定,将学术诚信管理与督导工作常态化,明确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要求。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纳入导师培训与学生教育体系。[5]研究生需要签署学术诚信的承诺书,导师应当主动传授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持续进行提醒和教育,引领学生自觉遵循学术诚信原则。高校应对于学术不端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政策,针对违反学术诚信的当事人以及相关责任人,依照情节的严重程度,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与学术惩处,维护学术环境的纯净与研究生教育的公信力。
四、结语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构建体系完备、质量卓越、贡献显著、国际影响力广泛的教育生态,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国际竞争加剧、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加速的复杂局面,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对标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奋力推进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N].人民日报,2020-09-12.
[2]洪大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9):1-7.
[3]张立迁.中国特色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百年探索与新时代改革创新思考[J].中国考试,2021(7):16-27.
[4]刘立云,柴剑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24(1):203-210.
[5]李洁.学术生态视域下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