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惩戒背景下夸美纽斯“谨慎惩戒”思想的重读与启示

2024-10-23刘奕彤王喜娟

文教资料 2024年9期

摘 要:夸美纽斯是最早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思想的教育家之一。本文聚集他的“谨慎惩戒”思想,探讨了其思想中的温和、彻底、中立三个教育惩戒的基本原则,并反思我国当前教育惩戒的实施,即我们应认识到教育惩戒是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手段;在惩戒理念上坚持创新的意识和实践;在惩戒品质上应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在惩戒保障上推进教育公正以防范正义失衡。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惩戒;谨慎惩戒

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1]是我国首次专为规范教育惩戒所制定的法规。此法规明确了教师惩戒学生的实施细则,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惩戒学生。适度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改正错误,避免受到惩罚。换言之,罚是为了不罚,不罚才是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虽有惩戒权,但不能滥用,需要慎用惩戒,更要加强反思。回溯已有研究,夸美纽斯是最早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思想的教育家之一,重读其“谨慎惩戒”思想的论述,仍值得我们深思体味。

一、谨慎惩戒:从必然走向应然的惩戒

(一)推崇惩罚令惩戒成为中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惩罚是一种被普遍接受且有效的教育手段,惩罚所导致的恐惧和痛苦是塑造一个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武器,学生为了避免惩罚会自觉努力学习并警惕可能会犯的错误。到了宗教盛行的中世纪,宗教教义成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传播宗教思想、培养宗教信徒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中颇为典型的是教育家奥古斯丁提出的原罪论,即人一出生就带有原罪,人经受世间的磨难来为自己赎罪,只有信仰上帝,以禁欲的方式来为自己赎罪,人才可以获得解脱。这一思想契合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也贴合了教会所信奉的人性恶论和禁欲说,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基于这一思想,教育被纳入为“上帝的事业”。为使学生成为虔诚的信徒,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施加严酷的惩罚,而惩罚导致的磨难和痛苦则是人生必需的经历,教育中的惩罚是得到上帝支持的合理行为。[2]

(二)育人导向令谨慎惩戒成为教育的应然选择

夸美纽斯生活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社会,他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并不认同当时盛行的原罪论,而是相信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3],人天生具有发展所需的一切能力的种子,教师谨慎地提供一种彻底的教育,给予恰当的养料和照顾,无须施加额外的痛苦,就能使任何人都能成为有智慧、德行的人。[4]夸美纽斯充分肯定人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然而,他也指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过程中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但是,应该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彻底的教育并被教育成人。[5]为了保证教育的成功,夸美纽斯支持用纪律和惩戒去管理学校和学生,将纪律比作学校的发动力,没有纪律的学校就像没有水的磨盘一样会停止运行。[6]纪律和惩戒在某些时候可以有效阻止学生的错误倾向。在特殊的情境下,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实施较为严厉的惩戒。

虽然夸美纽斯不完全反对残酷的惩罚,但他也认识到学生“比黄金更为珍贵,却比玻璃还脆弱”[7],要避免学生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的谨慎惩戒是应然选择。谨慎是最基本的德行之一,夸美纽斯将其解释为“在错综复杂的情景中保持行为正当的练达”[8],即教师在面对错综复杂情况时,仍然保持警觉和清醒冷静,理性地根据实际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行动去谋求有价值的事物,从而达到其行动的目的。“谨慎惩戒”思想要求教师遵循教育原则和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反思,有针对性地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惩戒方法、力度、时机,制订完备的计划,审慎地实施惩戒,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二、慎罚与反思:教育惩戒不可或缺的两个抓手

“谨慎惩戒”思想强调教师育人的教育责任以及育人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以慎罚和反思作为实施教育惩戒必不可缺的两个抓手,在教育惩戒过程中保持教育的警觉和理性,规范实施教育惩戒的行为,并不断吸取教学经验,持续进步,尽可能地保证教育的效果。

(一)教育惩戒的实施规范

教师有权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但也要规范实施惩戒的行为。教师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任何学生不应享有特权。对恶的不容忍和对公平的坚持是一种谨慎的表现。教师如果凭借个人情绪与喜好,无视法律法规而随意地惩罚学生,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剧烈动荡,学生可能会对教师和法律的尊严、威信产生怀疑,陷入迷茫、不甘等情绪,无法正视教育惩戒,拒绝改正错误,使得惩戒失效。此外,学生还有可能模仿教师这种蔑视规范,粗暴、错误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必须反思惩戒的客观依据,实施惩戒时应保持理性和对教育事件的洞察力,反思问题的根源,厘清事情来龙去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仔细思考相应的对策。教师必须保证自己行为正确,这样,学生犯错,且错误严重阻碍学生学业和道德进步的时候才可以实施惩戒。可见,教师必须综合反思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谨慎地做出惩戒的决定,并规范其实施教育惩戒的行为。

(二)教育惩戒的实施效果

教育惩戒的实施效果是对惩戒的反馈,也是评价惩戒的重要指标。教师以慎罚和反思为抓手可有效排除教育惩戒失败的可能。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谨慎的品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监督、引导作用,在必要的时候,实施教育惩戒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但当学生学会谨慎,拥有了自觉反思的自主能力,无须他人干预便会自觉改正错误时,就表明教育惩戒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了“不罚”的教育目的。二是教师要对教育不断反思,审慎地实施惩戒。谨慎的教师能够注意到惩戒过程中的细节及失误,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修正计划,夯实教育的基础,避免“逆教的负担”。[9]在实施教育惩戒之后,如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就可以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以供以后处理类似情况;如果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教师可再次进行反思,调整策略后再采取行动;如果仍然无效则继续反思,直到学生彻底改正错误为止,以此来保证教育惩戒的效果。

三、如何谨慎惩戒:教育惩戒理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本该是快乐的场所,却在当时教师手里变成了折磨人和拷问人的场所。[10]针对这一现象,他提出教师谨慎惩戒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温和原则:坚持适度惩戒,激发学生内在自觉

夸美纽斯认为温和的惩戒就如同给学生的成长注入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使学生得以自然生长。教育惩戒需要适度。过重的惩戒会摧毁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形成怯懦的奴性,或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抗、愤怒;惩戒过轻或不惩戒,则会纵容不良行为,乃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都不是教育惩戒的本意和目的。教师不应用惩戒强迫学生去做任何事。学生的“意志的本性是完全自由的”[11],学生愿意做的事情会主动去做,如果学生只是迫于惩戒而暂时改正了错误,最终效果是未定的。而教师“爱学生是自然的事情”,爱具有将人“从堕落的深渊救出”的力量。[12]因此,教师应使用温和的惩戒,维持教师的威严和惩戒的威慑力,并尽可能地用教育和爱去说服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愿意主动改正错误,从中获得不断自我完善的快乐和自信。

(二)彻底原则:保持惩戒反思,除去错误根源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必须是彻底的,在惩戒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保持反思,引导学生彻底地认识并改正错误,不能中途放弃。否则,便是对错误行径的纵容,错误会再次出现,导致后续的学习无法继续。教师和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努力,只能是白费工夫,等到教师对学生重新进行教育时,往往需要付出比原来更多的努力。[13]而学生长期相信的东西被推翻,也会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这会使教育变得相当艰难。在现实情况中,惩戒与学生渴望表扬、奖励的天性是相违背的,被惩戒的学生难免会感到情绪低落、郁郁不安。学生错误的根源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由于之前的错误没有改正,积重难返,使得学生错误观念的改变和行为的矫正常常需要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师不应抱有一次解决到位的急功近利观念,而是要保持对惩戒的反思,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疏导,用爱和关注弥补教育惩戒的不足,实现人心灵8TmhzPChIHqtaiBfm8dJTwUDSxLi3i9h1iIjFQlCHXM=的教育。

(三)中立原则:坚守客观立场,培育正义和善

所谓中立原则,即教师要在教育惩戒中做到不偏不倚。首先,教师在惩戒过程中切忌产生偏向性的情绪。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有负面情绪,就极有可能报以同样的情感,对教师信任感减弱;激烈、刻薄的言语易让学生对教师心生怨恨,加上由于惩戒而产生的挫败感,使得自尊心弱的学生感到自卑,自尊心强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效果被削弱。其次,教师应认识到教育惩戒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减轻学生成长中的苦楚,而不是有意使其痛苦。在惩戒过程中,教师不应歧视、冷落、消极定义犯错的学生,而要保持客观的态度,给予学生支持和安全感。再次,教师应通过反思来保持自身立场的中立。通过反思准确地判断错误的根源,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因为有时候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忽视、冷漠和职业情绪耗竭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惩戒行为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以彰显教育价值和道德价值作为惩戒行为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关系的正义结果。[14]

四、关于当前我国实施教育惩戒的思考

重读夸美纽斯“谨慎惩戒”思想可知,科学实施教育惩戒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育责任,深化教师对教育惩戒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反思当下我国教育惩戒的实施,教师应坚持科学的惩戒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惩戒的品质,推进惩戒保障的完善。

(一)惩戒认知方面:教育惩戒是常态化的教育手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个体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因素。教育惩戒是发展人的教育手段,而人的发展是衡量教育惩戒实施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指标。换言之,人的需求影响着教育惩戒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对教育惩戒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定位,将惩戒视为同奖励、赞赏等起同等作用的教育手段。[15]实际上,不恰当地使用表扬这一教育手段也会阻碍学生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正视惩戒的两面性,不要因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就忌用教育惩戒。同时,教师不能为了省事、见效快而滥用教育惩戒或是将其视为唯一的手段。教师应在理性思考和决策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制订科学的计划,采取恰当的行动。教师还可以配合其他教育手段来克服或弥补惩戒固有的缺陷,促使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二)惩戒理念方面:教育惩戒需要创新意识和实践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我国构建更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尝试和阶段性产物,虽说其有助于厘清教育惩戒的权利主体和制度程序,但不够灵活且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实际运用教育惩戒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教育层面的创新。第一,教师应坚持在反思中探索教育惩戒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把握机会,慎重地对待每一次惩戒,不断吸取经验进行反思。教师实施惩戒要做到有理可循、有法可究,并根据情况进行惩戒创新,这将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第二,教师要注意坚守教育惩戒的教育属性并与时俱进,将教育惩戒与新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惩戒中融入学科内容,与德育相结合,这将有助于拓宽教育内容之间彼此衔接的途径,让教育惩戒拥有更多的教育功能和时代意蕴。[16]第三,相关人员要注意加强制度和法治保障,确保教育惩戒的探索和创新顺利进行。教育惩戒的创新需要理论指导,以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制度来进行保障,并确保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来维持教育实践的进行。教育惩戒的创新需要给予教师适当的空间和条件,并建立起顺畅的交流渠道以便教师分享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此来提高教师教育惩戒的能力。

(三)惩戒品质方面: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重要内容

“谨慎惩戒”思想指出教师应该具备谨慎这一道德品质,在教育惩戒中贯彻这一品质,培养学生谨慎的道德品质。但道德品质还包括其他重要的品质,这些都应该被教师所拥有并履行,在教育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17]教师需要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值得效仿的模范。一方面,德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只有

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理解德育并实施德育;另一方面,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质量亟须提升,对教师的思想和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惩戒的实践中,教师往往面临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碰撞、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做出有关道德的抉择。教师必须坚持道德行为操守,发挥一个较好的带头和引领作用,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专注于教育工作,并在教育中倾注情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体悟到道德的真正内涵。

(四)惩戒保障方面:推进教育公正以防范正义失衡

目前我国诸多的国家法律和部门法规,例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明确了教师正当实施教育惩戒的内容。[18]然而,教育惩戒实施不当可能会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引发教师权威的丧失、学校规则的失序,影响教学的正常运行等。因此,法治和道德正义必须得到重视,教育要点燃学生内心的正义。正义的培养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靠实际的行动来履行。[19]首先,教师在实施惩戒的时候必须思考教育是否公平。这既考验教师自身是不是一个正义的人,也考验教师和学生是否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之中,因为任何不公平的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正义观念的形成。其次,惩戒需要监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容易懈怠,惩戒的实施易变形走样,成为强势者获取特权的工具。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监督制度,保障教育惩戒的公平,避免教育惩戒失去原有的教育意义。再次,cigjn97aJ+y7jJ9ZgOmKS2+sn/UogUz2uVbcccsJlRg=教师应以辩证的思维和全面的视角对学生的错误做出客观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平衡好学生的需求和公平的尺度,有力地回应社会和个体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21-24.

[2]程莹.教师惩戒行为的发展: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J].教育学术月刊,2015(3):75-81.

[3][4][5][6][1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9,37,198-199,87.

[7][10][11][捷]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3,20,421.

[8][9][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36,309.

[14]赵海亮.戒以为何?何以为戒?——对教育惩戒的存在论追问[J].当代教育科学,2022(7):26-32.

[15]李汉学,刘宇佳.中小学教育惩戒及其有效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21):66-69.

[16]谭文娟,罗建河.论校本德育课程中“教育惩戒”的嵌入[J].教育科学研究,2023(6):62-67.

[1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18]晋涛.教育惩戒规范理解的推进——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重心[J].教育发展研究,2021(20):51-58.

[19]胡金木,吉永桃.教育惩戒的正义属性及其实现原则[J].教育发展研究,2021(4):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