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三重维度

2024-10-23黄贤君

文教资料 2024年9期

摘 要: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是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奋力开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新篇章的关键举措。我们应该厘清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与长效化的内在逻辑,明晰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时代意蕴,推动构筑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路径,从内在逻辑、时代意蕴和实践路径三个维度上析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践路径

2024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2]。高校要不断以建党百年来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伟大精神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增长智慧、增强斗志,使其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3]这也是高校践行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的战略举措。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内在逻辑

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不是一次集中学习或一时的主题教育活动就可以达到的。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长期性,高校要坚持把党史学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常修课,常学常新、常新常悟、常悟常行,常行才能长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相关意见和要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更是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的实践经验制度化法规化,为大学生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是基石和保障

常态化制度化的制度机制构建,是持续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的战略需求,是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长效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事业来做,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

首先,党史学习教育应坚持教育时间维度上的经常性和长期性。百年党史内容浩瀚,蕴含十分丰富的理论体系、精神谱系,不是短期集中学习或几次主题教育活动就能够学深悟透的,而是需要徐徐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需要融入日常,成为“常修课”,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制度化,系统性推进。其次,党史学习教育应坚持循序渐进和与时俱进,不断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百年党史博大精深,体系庞大,内容浩如烟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新,持续引导大学生深学细悟,让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再次,高校应及时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经验总结凝练成制度规章,主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制订针对性、具体化的校本制度和实施办法,在队伍建设、经费配给和场地建设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加大监督考核力度,让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有据可循、依规而行。

(二)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化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史增信、以信促行,是高校持续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发挥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的关键举措。长效化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旨归在于:一是确保大学生不断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4]党史学习取得长期效果,就是要在长期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的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学好党史,充分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把握党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帮助大学生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行动自觉,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二是不断强化学习成果的转化。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勇于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思想指引行为,将党史中蕴涵的思想理论和精神内涵转化为实际行动,巩固和践行党史学习成果,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复兴梦、强国梦,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懈奋斗。三是将长效化作为目标指向,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制度体系的构建。教育的长效化在于高校能够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并将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学校党建等事业发展之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期性、持续性发挥效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增强其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时代意蕴

(一)新发展阶段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心环节。“立德”就是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遵守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公德,严守克己奉公、以俭修身的私德;“树人”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党史为新时代大学生“立德”提供鲜活典范。在百年党史历程中,涌现了一批革命先辈,他们不仅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更有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革命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他们是新时代大学生学史崇德的具体指向,诠释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深刻内涵。将他们的先进事迹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用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不断涵养新时代大学生,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感,激起他们的使命感。第二,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回应着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新人。以党史中蕴含的伟大精神、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丰富“营养剂”对学生群体进行“浇灌”,高校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感悟初心使命,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踔厉奋发、毅勇前行,勇担时代责任,自觉为党和国家事业而努力学习、锤炼技能、增长才干。

(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

民族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又充满挑战。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5],以此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首先,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青年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信仰不能塌陷,信念不能湮灭,信心不能缺失,精神不能“缺钙”。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感悟党史中的精神力量,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不断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把握历史规律,掌握最新理论,不断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其次,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持续改进作风,培养他们勇于自我革命,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志气和勇气。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多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从小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历练,部分青年大学生缺乏进取心和使命感,出现“摸鱼”“摆烂”“躺平”等现象,缺乏自我革命、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勇气。推进青年大学生作风建设,需要不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党史中蕴涵的自我革命、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精神激发青年大学生的革命意识、斗争意识,持续不断地改进自身作风建设,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锻炼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成为不负党和人民的强国一代,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坚力量。

(三)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培育具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快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五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用好、用新、用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首先,高校应将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6]高校应开设系列党史课程,将其纳入思想政治通识必修课程当中,通过党史课程的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党史课程的经常性、长期性开展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现,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完善,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效。其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思政“第二课堂”和“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党的百年历史蕴涵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大思政课”的必修模块。再次,党史不仅蕴涵系统且先进的思想理论,也拥有诸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红色革命纪念馆以及先进模范人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场景和鲜活人物。高校应组织和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假日思政”实践、寒暑期社会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通过实地实景探访,感悟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思想理论和革命精神,增强自身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提升高校“第二课堂”和“大思政课”的“培根铸魂”实效。

三、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路径

(一)拓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体系,努力增强教育合力

第一,高校的课程设置要坚持将学习党史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相统一,把学习党史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史学习教育。同时,要将“三个历史决议”以及党中央关于党史的最新表述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蕴涵着认识党史、学习党史、践行党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应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这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把握历史规律,洞悉历史大势,提升青年大学生干事创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高校要以党史为纲领,将“五史”学习整体纳入学习教育内容。“五史”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通,以党史为核心,推动“五史”的学习教育和课程建设,有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形成“大历史观”,有利于推动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党史学习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他四史等学习互融互通,可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制度体系的完善,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同时,高校要深入挖掘所在地周边和校园内的革命文物、革命遗迹以及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大力推动红色革命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掘学校历史、专业历史中的红色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让大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红色革命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内容体系。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史学习教育应“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7]。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只有学党史、知党史、悟党史,才能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才能够守初心、担使命。高校要将党史融入思政课程,推进党史进课堂、进教材,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搭建网络课堂,让党史变得可视可感,提升课堂教学的情景化、可视化程度,努力营造互动式、沉浸式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学党史用党史的历史自信和理论自觉。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善用“大思政课”教学理路,开拓党史教育教学新范式。百年党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百年党史中蕴藏着理论“富矿”、精神“富矿”和经验“富矿”,是大学生“培根铸魂”最好的“营养剂”,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迹是党史资政育人的实践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8]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协同、传统课程和“微课程”相协同、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相协同,构筑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大平台、大教材,不断创新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全面增强学生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引领力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是高校师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模范和标杆,高校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一方面,高校应以百年党史对学生党员进行政治再教育、思想再淬炼、精神再洗礼,促进学生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初心使命。以百年党史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敢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决心和毅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学生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凝聚力。学校党委和各学院基层党组织应在学习教育中发挥先锋作用,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员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党史的日常学习教育,帮助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先一步学懂弄通,先一步学深做实,才能够在学习教育中引领青年大学生。同时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涵育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9]以党建指引团建,促进党团班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四)加强学习成果转化,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干事创业的能力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将学习成果长期高效地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增进知识、提升技能、增强本领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青年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方面,高校要持续增强红色实践的育人功能。红色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承载着已逾百年的红色文化和精神,是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重要阵地,通过红色实践教育,大学生不仅可以身临其境,“沉浸式”地去听、去看、去学、去悟,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重大历史成就,还可以更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所闻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技能和积极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促使新时代的大学生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有爱国情、强国志更有报国行,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历练中牢记初心使命、努力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由之路。高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之举、务实之举。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应引导他们upjErF+fxy6QUnvrmsSwJg==从帮助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做起,能够为同学解难题,为集体做贡献,锻炼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此外,高校可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等,深入推动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社区,开展诸如理论宣讲、普法、义诊、支教、农业培训、家电维修以及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用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特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国情、民情,进一步体会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青年大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劳动实践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提升他们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毅力和勇气。

四、结语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基础在于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成果转化,着力点在于能形成教育经验和教育制度。高校要加大政策、经费、场地和规章等制度性保障,不仅要教育引导学生学党史、悟党史,而且要自觉以党史指导实践,将党史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航向标和努力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才能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高效、长期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N].新华每日电讯,2024-02-2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3.

[3]肖莉.新时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主要着力点[J].青海党的生活,2022(8):24-25.

[4]叶福林,高哲.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9):100-105.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

[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8]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

[9]黄贤君.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23(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