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防御性驾驶

2024-10-23陆炎民陈明福

时代汽车 2024年19期

摘 要:防御性驾驶作为一种新颖的驾驶理念,以预防为核心,驾驶员通过对路面情况的实时观察、预防预判及个人经验规避行驶中的潜在危险,减低事故损失。防御性驾驶包括五大要素:“预估风险、远近结合、立足全局、留有余地、引人注目”。本文就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给予阐述,并提出相关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增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

关键词:防御性驾驶 风险评估 安全意识 提前预警

1 绪论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19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丧生,还有2000万至5000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其中许多因此而残疾[1]。2015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为3.27亿人,全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为18.8万起,死亡人数为5.8万人[2]。其中80%-90%左右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引起的[3]。“车祸猛于虎”道路交通安全紧系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驾驶员身为车辆的实际控制者,责任重大。

防御性驾驶要求驾驶员在行车中应以保障生命安全为首要,通过对路况的实时观察,预测危险,提前采取措施规避潜在的危险源,减低事故的发生,该理念自提出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6年,我国驾考科目三中新增了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内容[4]。经实践证明,防御性驾驶能够较好的适用于我国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及减少事故损害有较为显著的作用[5]。

2 防御性安全驾驶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哈罗德·史密斯提出防御性驾驶的理念。其认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准确地预见由人、车、路、环境等复杂条件下的潜在危险源,并预先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驾驶理念需要驾驶人具备一定的观察力、驾驶经验和思考决策能力。与一般驾驶不同的是,防御性驾驶在行车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警惕性、预见性及安全性。即更频繁观察实时路况,综合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主动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3 防御性驾驶五要素

当前,防御性驾驶中公认的五大要素分别是:“预估风险、远近结合、立足全局、留有余地、引人注目。”

3.1 预估风险

作为防御性安全驾驶的基础及后续行为决策的依据之一,预估风险通过对车辆状况,道路情况,过往行人,周围车辆,天气环境等各种实时要素的观察,提前研判、预测可能会造成的潜在危险。即定期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排查车辆安全隐患。车辆通过低洼积水路段时下车查看,确保安全以后低速档通过。经过十字路口时,观察附近行人及机动车的行为,提前预判其下一步可能的行为轨迹,防止其突然闯红灯蹿出,导致我方应变不及。在前方公交车靠站上下客时,我方应减低车速,警惕公交车前突然蹿出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会遇到车辆突然减速、变道、超车,需要我们提前控制车速,预留安全距离,以防刮蹭。在行车前使用天气预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软件等观察天气及路面情况,充分应对路面湿滑、工程施工、交通堵塞,由于恶劣天气导致能见度不高等问题,提前准备规划路线。预估风险需要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采取措施,防范未然。

3.2 远近结合

远近结合即驾驶员对周围及稍远路况的观察。研究表明,95%的驾驶员在不同场景的感知、制动反应的时间在0.4s—1.6s,平均反应时间为0.83s,此外,反应时间还受到车速的影响[6]。城区行车中更多以较近距离的路况为主,如公交车前突然蹿出的行人,灯控路口闯红灯的非机动车,左右A柱盲区的行人等场景,都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应对多变的突发情况。好在城区交通信号灯及时速的限制,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会更为充足。但在100km/h的高速行驶中,驾驶员视野范围缩小,车辆由于惯性不易控制,稍远距离的路况信息便更为重要,此时,我们的安全距离应为车辆当前时速到达前车位置的距离(一般为4s),即111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可以让我们提前预判危险,从容应对、避免事故发生。对于像长途司机这样的群体,由于长时间驾驶,引起精神疲劳导致注意力下降,稳妥起见需要驾驶员来回搜索前方15秒范围的交通状况,扩大安全区间,为下一步采取行动预留更多的响应时间和空间,降低风险,减少事故损失。

3.3 立足全局

立足全局即驾驶员需要掌握车辆周围的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行车中危险无处不在,驾驶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雷达般不间断搜索周边360°的交通环境,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发现身边动态的风险,有意识地避免。在过灯控路口时,不过度依赖信号灯,时刻注意路口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动向,观察是否有闯红灯的车辆及行人;在变更车道时,除观察后视镜及打开转向灯外,要留意车辆两侧的盲区,并预判附近车辆、行人的下一步行动轨迹,避免事故的发生。在减速停车时,警惕侧后方车辆及非机动车的情况,以防刮蹭。在汇入、驶出主路时,观察前、后、左、右的来车情况,选择最佳时机,确保安全汇入、驶出主路。转弯、掉头时,眼睛同雷达般不断扫描,道路前方、左右两侧、后视镜等区域获取车辆全面的视觉信息。立足全局,视线在一方停留的时间不超过2秒,避免一叶障目,顾此失彼,忽视全局,导致危险发生。

3.4 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顾名思义便是预留安全距离。行车中往往都是在流动变化的车阵中前行,需要我们的车辆与周围的车辆时刻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在车阵中,经常会遇到车辆突然减速,左右车道的车辆突然汇入我方车道,或是两者皆而有之。这就需要我方车辆与邻车保持4秒的安全距离,同时避免与两边的车辆并排行驶。前方、左侧、右侧始终保留足够的空间,作为应急逃生路线。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尽量避免与载货大车并排、临近行驶,防止大货车货物掉落、视线阻碍引起事故。在三车道的道路中行驶时,左右两道由于绿化带的影响,视线受阻,建议行驶在中间车道,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行人或车辆从人行道突然蹿出来不及反应。在进入隧道时,尽量选择左侧车道,隧道右侧车道通常会有较多的非机动车,选择左侧便预留了较多的安全距离及反应时间。

3.5 引人注目

在驾驶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一来是避免他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到我方车辆的安全驾驶,二来是及时传递出我方意图,避免我方被动地卷入交通事故。在雾天大雾能见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我们需要开启雾灯,告知他人我方的位置,避免发生追尾。当前方车辆变道时,看不见盲区中我方的车辆,我们可以通过鸣笛的方式进行提醒。在变道时,通过远光灯及转向灯告知前后方车辆我方即将变道,避免突然变道导致的相撞事故。当我方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双闪灯及反光警示牌告知后方车辆,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当夜晚双方相向会车时,通过交替闪烁远光灯提醒对方车辆切换近光灯,避免炫目导致事故风险。在山区道路行驶时,经过视线不佳的拐弯处,通过鸣笛的方式引起来车注意,夜晚时,通过灯光提醒来车我方的位置。当突遇紧急情况时,急踩刹车,通过刹车灯提醒后车前方有紧急情况出现,使其降低车速。

4 防御性安全驾驶的挑战、机遇与建议

对于早年取得驾照的人来说,其对于防御性驾驶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且由于每个人开车风格及驾驶习惯的不同,导致防御性驾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近年来,伴随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订,防御性安全驾驶已融入驾照的考试中,加之现有厂商对智能化辅助驾驶的广泛应用,使得防御性安全驾驶拥有了更多的支持与保障。

4.1 防御性安全驾驶面对的挑战

4.1.1 驾驶员的熟悉程度

驾驶人对道路、环境、车辆的熟悉程度会对驾驶行为产生影响。研究显示,熟悉道路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数量与不熟悉道路的驾驶员相比提高了4倍,驾驶频率为每天和每周几次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量的79%[3]。造成事故率较高的原因如下:1.在熟悉的环境下,驾驶者会过于自信,分心的情况更为严重,视觉分心导致前后车的距离变短,车道发生偏移[7]。2.在仿真实验中证实,车速会随着驾驶人道路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平均车速的增加与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及碰撞后的严重性直接相关,平均车速每增加1%,致命的碰撞风险就会增加4%,严重的碰撞风险会增加3%;随着速度提高,遭到车头撞击的行人的死亡风险也会迅速上升(从50km/h提高到65km/h,风险会升至4.5倍);在车身相撞的事故中,时速65公里的汽车内的乘员死亡风险为85%[1]。3.另外,驾驶员不熟悉车辆情况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3]。

4.1.2 不良的行车习惯

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导致车辆偏离预定的轨道,制动时间延长,前后车的间距缩小,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为不使用电子设备的4倍[1]。此点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得到基本的共识。短信造成的视觉分心会导致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增加,应对侧向行人冲突的时间增加0.27s,应对纵向追尾冲突的时间增加0.38s[4]。

此外,驾驶时受到酒精或任何具有精神活性的物质或药物的作用,将极大地提高发生致命事故或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即便是轻微的酒精摄入,也会提升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特别是当驾驶员的血液酒精浓度达到或超过≥ 0.04 g/dl时,事故风险将显著上升。在服用精神活性药物后驾车,交通事故的风险会根据药物种类而有所不同。例如,服用安非他明的驾驶员发生致命碰撞的概率,是不使用该药物的驾驶员的近五倍[1]。

4.1.3 驾驶员自身性格因素

驾驶员的性格特征与危险驾驶行为和事故参与存在一定关系。事故多发驾驶员多具备以下特征。不随和(爱批评、乖僻、顽固),群众关系不好;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过度紧张(抑郁、惶恐不安),这些性格特征表明,事故多发驾驶员对行为缺乏控制力,众多的交通事故表明肇事司机大多数有不重视生命、轻视社会道德规范等不良性格[8]。性格对开车风格会有较大的影响,冲动、急躁的驾驶员可能会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如突然变道、超车、急刹车增加事故风险。耐心、自控能力强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的驾驶得更加理性及平稳。不自信的驾驶员可能会过分依赖他人,过分依赖导航系统或他人的指示,在需要独立决策时犹豫不决。自信的驾驶员可能会更加果断和高效,但过度的自信可能导致冒险行为。

4.2 防御性驾驶的机遇

从宏观政策上来看,当前防御性驾驶已被纳入我国驾考的理论与实操考核体系之中,在《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中也将防御性驾驶的内容纳入重新学习的范围内,相关部门已逐渐重视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性格不同者,防御性安全驾驶可能效果不一,建议在现有的驾考体系中,增加对驾驶者16因素性格的测试,将其性格潜在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后台数据跟踪,对屡次扣完12分的高危人员,严格处罚,给予阶段性或终身不等的禁驾的处罚,三至五年驾驶无不良记录者,可移除出清单。

伴随着现有汽车硬件经过手动机械——半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其更新换代之快,传统的人工器件逐渐被智能化的传感器、电脑板所替代,如车辆中AEB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包含:控制、测距及制动模块。测距模块的核心包括微波雷达、人脸识别技术和视频系统等,它可以提供前方道路实时的图像和路况信息。在车辆突遇紧急情况,与前车小于安全距离时主动进行刹车,保障驾驶员及行人的生命安全。又如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防止车轮抱死)、EBD(调节动力分配,防止后轮抱死)等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现有的辅助驾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4.3 对于驾驶者的建议

思想层面上,驾驶者在每次行车时,必须有清晰的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绝不能认为自己开车里程数较多,行车时间长,经验丰富就掉以轻心,往往一个疏忽和不经意,就导致飞来的横祸,所谓小心使得万年船,无不道理。在行车时时刻保持警惕,端正态度,拒绝可能会导致隐患的一切行为,至关重要。

在实际行车中,摒弃不良的行车习惯,端正认知,严肃对待。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b站等平台学习防御性驾驶的相关内容,了解当前车辆新技术原理及操作,贯彻落实“预估风险、远近结合、立足全局、留有余地、引人注目”五要素,知行合一,温故知新。

5 结语

防御性驾驶作为一种先进的预防性驾驶理念,可以使驾驶员更好地应对道路上的各种情况,确保行车安全。其重在提前规避风险,减低事故损失及风险。防御性驾驶不仅关乎个人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我们在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确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道路交通伤害[EB/OL].(2023-12-13)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road-traffic-injuries.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10余年,交通事故下降33万起[EB/OL].(2016-12-22) 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22/content_5151290.htm.

[3]胡林,郭广涛,黄晶,等.驾驶人熟悉程度对其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22,35(06):240-253.

[4]高红丽,高丽英,杨炜程,等.基于持续跟踪调查的防御性驾驶行为分析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0,20(02):151-156.

[5]吕兵.防御性驾驶的作用及其技能养成探讨[J].时代汽车,2018(06):49-50.

[6]王畅,付锐,于鹏程.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应激响应感知-制动反应时间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3802-3807.

[7]李鹏辉,胡孟夏,张文会,等.分心对驾驶人交通冲突反应时间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18,31(04):36-42.

[8]张万志.驾驶员性格与行车安全[J].中南汽车运输,199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