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10-23王占武王恒王振锋高献坤慕文龙
摘 要:“互联网+”形成的数字时代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创造的机遇和《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为了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课程大纲修订、实习内容优化和互联网下课程改革的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并提出改革的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道路运输 生产实习 交通运输专业
《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主要以实践的方式开展。课程的设置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交通强国的民族使命感和精益求精的交通大国工匠精神[1]。通过《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开展,学生能够对交通运输业的实际运输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可以通过参与运输企业的实际生产锻炼动手能力,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运输场站安排学生担当不同角色任务,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掌握交通运输组织指挥、车辆调度、运输车辆维护、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实习团队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地调研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更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进而理解我国“交通强国”战略意义,并培养学生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热情与专业自豪感。
在学生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还存在差距,知识的应用度与实际运输场站生产实习的外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产环境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传统的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互联网”与传统的实习模式相结合,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多目标地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1 “互联网+”时代为课程改革创造机遇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技术植入各行各业,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理念应运而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鼓励互联网向不同行业拓展,“互联网+教育”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3]。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互联网结合,增强教学的多样性,例如:视频板书教学、动画教学、互动教学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终身学习的学习体验。计算机技术打破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如:慕课、爱课程、学堂在线和智慧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课程。互联网时代为课程改革创造新的机遇,不仅为学习平台的构建提供支持,而且可以整合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优质课程。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节奏开展自主学习,这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互联网也为翻转课堂创造了条件,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或其他在线资源的学习,可以减少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使得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问题的讨论和深度学习[4]。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的在线测试和课后作业上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课程完成情况、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2 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过程存在的不足
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规定《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的总学时为3周,且为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入企业。课程目标一,是让学生熟悉国家有关交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交通工程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方案,以及其对公共安全的影响;目标二,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承担并履行运输实践活动对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社会义务和责任;目标三,使学生掌握运输公司基本生产过程的组织程序、运输统计,运输监管与结算以及商务事故处理程序。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计划由学校专业负责人和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协商制定,并由运输企业执行,但在施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2.1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学生到达企业后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随后直接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该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复用性,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清楚运输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直接进入岗位,造成学生的迷茫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该过程增加实习教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岗位的职责和需要的知识,减少适应时间,提高实习效率。
2.2 场站生产实习不够全面
运输企业主要经营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为了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对于大型货物的装载、运输和卸载流程,以及重型车辆的维修等高危工作不能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这造成学生对于这部分工作内容不熟悉,缺乏对货运工作的认识。
2.3 运输企业缺乏创新引导能力
运输企业对学生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的安排是基于企业的运营现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新生的事物,如:智能网约车运营与监管、顺风车组织与管理缺乏深度的认识,不能为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2.4 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部分实习活动比较单一,实习内容简单,因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缺乏兴趣、不积极主动的现象,学生在被动地完成实习内容。另外运输企业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鉴于学生的实习身份,不被允许参与解决。因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总是听安排工作,不能自主地去完成。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
3 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中一个持续进行、不断更新且必须开展的过程,旨在使课程的开展适应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需要。《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需要依据时代的进步,及时地进行改革。以下是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分析。
3.1 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道路运输业再快速地发展,亟待需求创新型的交通人才,完成智慧交通、智能车辆、智慧道路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完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在高质量的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人才扮演重要角色。课程改革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人才培养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强调了建设交通强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5]。在人才培养中,要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坚持深化交通改革,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科技人才、交通领军人才、智能交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交通领域具有守正创新、技术精湛的一线人才。
3.3 提升学生素质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环境日益复杂,面对这些问题,高素质交通人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有力地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了满足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教育、实习、培训和其他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3.4 教育方式更新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行业也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过渡,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革。“互联网+”的出现为教育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资源上网、课程网络化、线上上课等方式都已呈现。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还是基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模式单一,实习内容少,不能满足国家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的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教育方式的改革。
4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803030572103ea5d6c86f0ae139386aab2e0e8f86b95ec40455d5830db525504《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是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必修课,在学习过程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该课程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结合国内外高校关于《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的实习计划安排经验,针对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建议。
4.1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交通运输学生培养的需要,制定适应专业学生培养的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教学大纲。按照学位发展的理念、思路、措施,在进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时需要考虑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明确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场站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流程、理解道路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牢记不同类型的运输场站的功能和特点、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运输场站操作、如车辆调度、货物装卸等,学会使用运输管理软件,并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课程大纲的教学方法过程增加企业实习的知识讲解环节,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实习过程知识的讲授。并增加模拟训练环节,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开展企业运输场站的操作模拟,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4.2 优化实习内容
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主要涉及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实习内容主要包含调度管理、车辆技术状况检查、道路监控、货物装卸搬运、运输管理、线路规划和应急事务处理等。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强化专业认知和锻炼动手能力。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实习安排不当、实习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需要优化实习内容。因此我们建议在实习过程中,运输企业可以根据运输生产的作业流程将工作单元化,并设置不同的实习工位,并根据工位的功能和技术的需要构建知识库,并统一归纳整理。最终进行知识库的优化,区分通用知识需要和专技知识,对于通用知识可以集中讲解,对于专技知识可以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讲授,这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的遗忘,而且可以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输企业也需要优化实习岗位,岗位的设定不仅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应该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可以对实习岗位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顺序进行优化。对于部分简单的实习岗位可以缩短实习时间,将空余的时间利用起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培训,对于复杂的实习岗位可以适当地增加实习时间。同时在实习岗位的设置中需要考虑岗位的容纳人数,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轮岗和带岗学习模式。
4.3 构建“互联网+”课程改革模式
《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改革需要坚持以交通强国战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高质量交通人才的目标,依据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情况,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习模式,形成“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融合,线上学习与企业实操融合”的培养特色。互联网的出现为《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改革提供新机遇。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在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过程中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4.3.1 实习内容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
学校老师与实习单位协商构建“基本素质课程、通用知识课程、岗位技能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并划分需要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环节,共建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线上课程为学生讲授实习过程的通用知识和岗位技能课程,让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实习内容和需要的知识、技能有清晰的认识,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这可以大幅缩短学生直接进入实习过程的迷茫期。在线上学习后开展线下实地实习,结合学习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4.3.2 “互联网+云实习”模式
在运输企业生产过程中,高危作业环节是禁止学生进入作业场所的,另外有部分的业务是在夜间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实习单位在制定实习计划时没有安排相应的实习内容。为了增加学生对这部分实习内容的认识,让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企业可以开展“云实习”模式,将这些高危作业环节以及夜间作业活动录制成视频课程,并将这部分实习内容放置于学习通或在实习过程中集中播放学习,让学生通过这种“云实习”模式增加自己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3.3 基于“互联网+”课程考核改革
目前《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考核结果是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给出考核结果。这种考核指标比较单一,缺乏对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性、知识掌握能力、出勤效率等指标的考核。因此,需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实习导师将实习内容上传网络,然后发布课程学习和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知识和回答问题,并对这一活动进行记录和打分,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云实习”的参与时长和参与次数是学生出勤率的重要考量指标。另外可以增加学生小组的互评环节,将这一评价结果纳入学生《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考核结果中。目的是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
5 结论
为了满足我国交通强国战略中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互联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进行运输场站生产实的优势,对课程大纲的修订、实习内容的优化和互联网下课程改革的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建议。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中增加企业实习的知识讲解环节和模拟训练环节的内容;在实习内容优化中,建议对知识归纳整理集中学习和岗位分散学习并行;在课程改革模式中提出了实习内容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互联网+云实习”模式和课程考核改革等方法,最终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道路运输场站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基金项目:2024年河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动态需求的农业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估体系研究—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2024XJGLX017);2023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教材项目“交通优化与仿真”(YJS2023JC13)。
参考文献:
[1]朱文维.黄炎培职教思想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2023(13):13-15.
[2]王恒,崔岩,王振锋,等.“互联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17(18):29-30.
[3]陈丽,徐亚倩,杨阳.“互联网+教育”的方法论:共享驱动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24,44(01):25-34.
[4]孙玉兰.基于翻转课堂的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9(11):82-84.
[5]赵亚东.基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我国TOD管理内容优化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