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24-10-23邓娟娟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师的核心素养成为影响教育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双创时代对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并提出一套系统的培养路径与策略,以期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案例研究等方法,对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双创时代 高职教师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策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双创”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从传统的技能传授转向更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探索适应双创时代要求的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不仅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的重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培养、评价及课程实施等多方面。目前,世界各国认识到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模式,逐步将教师教育从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的提升转向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相应的教师核心素养的模型或框架。
欧盟对各成员国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以共同标准为指导的素养发展模式,即《欧洲标准》,规定教师应具备与他人合作、充分运用知识、技术和信息、紧密联系社会的核心素养。
联合国实施以问题解决为思路的素养框架模式,创建了以提升信息素养为目的的18个模块的框架。
以关键技能为重点的素养训练模式,如美国围绕学生关键技能培养训练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制定了“p-12”教师教育计划;澳大利亚基于以教师关键技能为重点进行训练的素养模式,发布《教师素养框架》。
新加坡实施以价值革新为主导的素养演绎模式,认为变革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制定21世纪教育模型,强调了教师三方面的价值维度:学习者中心、教师身份认同、服务专业和团体。
综上所述,国外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统一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着重对某一关键点实施比较完备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重点主要针对学生和具体学科,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不多。
(1)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教师核心素养框架: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媒体素养、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自我管理素养等;有学者提出了高职院校具体专业教师,如体育教师、艺术教师、远程教育教师的核心素养,都从专业的角度探讨教师核心素养,没有超越专业的界限。有学者针对高等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开展研究,但并没有指出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将高职教师和普通大学教师区分。
基于不同视角开展研究:有学者主要基于信息化的视角开展了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有的基于培养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有的从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角度提出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据CNKI搜索结果显示,从双创这一视角开展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仅有许定洁《双创时代高等院校教师核心素养与能力培养研究》一篇。
(2)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一体化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意识、推进信息化教学等措施;有学者提出教师的主动学习与发展、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学习共同体。有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提出了措施,但基本是泛泛而谈。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针对高职教师,特别是双创背景下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而对于创新思维、创业指导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 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2.1 核心素养的缘起与界定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旨在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随后,各国纷纷开展相关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本文认为,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是指适应双创时代发展所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并能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持久素养。
2.2 双创时代对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新要求
基于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框架,主要包括创新素养、信息素养、人际素养及终身学习四个方面:
2.2.1 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指教师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思维指教师能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造独特新颖的思维成果;创新能力则指教师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指导下能自主进行创新性尝试,形成新的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
2.2.2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能力等。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利用海量信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科研效率。
2.2.3 人际素养
指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学生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素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团队合作与知识共享。
2.2.4 终身学习
指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要,持续进行学习的过程。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3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深入了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并为制定针对性地提升策略提供实证依据,以期推动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涵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确保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方法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问卷通过专业调查平台发放,以收集大量数据;线下访谈则选取部分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具体、更深入的信息。
3.1.3 调查内容
围绕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容构成,设计了包括创新素养、信息素养、人际素养、终身学习等四个维度的问卷。每个维度都包含了具体的问题和指标,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核心素养情况。
3.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共回收有效问卷280份,访谈教师50人。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揭示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3.2 现状分析
3.2.1 创新素养
高职教师创新素养总体不足,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职称、高学历人员;年轻教师(30岁以下、30-40岁)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明显高于年长教师(50岁以上、40-50岁);性别差异不明显。
3.2.2 信息素养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存在两极分化趋势,男性信息素养普遍高于女性;年轻教师(30岁以下、30-40岁)信息素养水平较高;信息素养水平与职称、学历关系不紧密。
3.2.3 人际素养
高职教师人际素养水平普遍较好,与职称、学历、性别、年龄段的差异没有直接关联。
3.2.4 终身学习
高职教师在终身学习方面普遍欠缺,40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坚持学习的习惯;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普遍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坚持学习;男性略高于女性。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和挑战。为了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高职院校需要深化高校“放管服”改革、修订教师考评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实施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增强自我提升意识和能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构建
4.1 自上而下路径
4.1.1 深化高校“放管服”改革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高职院校“放管服”改革,赋予高职院校在用人政策、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以激发教师活力,营造和谐宽松、有序竞争的环境。
4.1.2 修订教师考评管理制度
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部人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聘任、绩效分配等人事管理制度。在人才招聘环节,应灵活设置考试形式,考核内容除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增设对创新素养、信息素养、人际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考核比例。在职称评聘环节,应着重倾斜于对学校有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的教师,采取常规评审与破格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教师的科学创新动力。在职务聘任方面,应体现以学治教的管理理念与方式,确保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契合。在绩效分配方面,应尊重学术、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
4.1.3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基于教师发展周期的全方位、多层次师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如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和不同类别(如专任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的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同时,应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通过系统地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网络研修等,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平台。
4.1.4 实施“政校行企”四方联动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学校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适应本校实际的“政校行企”合作模式,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行业应积极参与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过程,提供行业标准和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学校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企业应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锻炼,帮助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4.2 自下而上路径
4.2.1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学校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及达成目标所需完成的任务,通过自我规划、自我引导、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努力成为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4.2.2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为企业员工开展社会培训、参与新产品研发、运营与管理等,助力企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破解生产技术难题。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教师不仅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开拓思维与视野,还能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4.2.3 创新拓展第二课堂
教师应积极创新拓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如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比赛、校内社会实践、双创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和创新创业指导,还能在指导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同时,第二课堂的开展还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潜力。
5 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5.1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战略地位,并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增加专项经费支持,确保培训、科研等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设立教师发展中心或类似机构,负责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工作,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5.2 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或挂职锻炼,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对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吸收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教学活动或担任兼职教师,丰富教师队伍结构并带来行业前沿知识。
5.3 个性化发展与评价体系改革
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与发展路径。改革传统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减轻单一成果导向的压力,鼓励教师探索与创新,在评价体系中给予适当的认可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现状及培养路径的深入分析,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然而,由于研究条件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细化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路径与策略。同时,还应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验证不同培养路径的实际效果与适用性。总之,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行业及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1-3.
[2]朱骏军,汪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01):45-47+63.
[3]肖倩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22(18):135-137.
[4]韩雪飞.创新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06):92.
[5]龚勋.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湖南教育(C版),2023(01):67-69.
[6]余杰.“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2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