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下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的研究
2024-10-23闫磊张彩芬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课证融通”在新形态教材中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开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课程与证书的融合,可以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实际职业技能要求,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同时,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要符合实用性、适应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引导性五个原则。在教材的组织与建设上,需要选择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教材内容,并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此外,教材还需要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对接,并构建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应注重跨学科整合,引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并持续更新和迭代教材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 机电一体化专业 课证融通 人才培养 教材开发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作出了系列部署,推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教育部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同样提出,要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新形态教材建设,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承担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将课程与证书的要求融为一体,并将其融入到新形态教材中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创新团队,依托《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与宁夏共享集团、江苏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合作,组织开发了7本机电一体化新形态系列教材。下面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开发为例,对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和研究进行阐述。
1 “课证融通”在新形态教材中的背景和意义
1.1 “课证融通”理念及其在教学创新团队中的重要性
根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数据,实施“课证融通”后,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比未实施“课证融通”的院校高出10个百分点。此外,毕业生获得相关职业证书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比例达到80%,高出之前未实施“课证融通”的期间20个百分点。因此,“课证融通”理念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创新团队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念的实施,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相结合,确保教学过程和证书考核标准相吻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开发的具体背景和意义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创新团队深知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目前,宁夏的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包括煤矿机械、电力设备、自动化设备、新4OPt2whgLkEfNJH+BYLK7nPriLB7DTT4d5nguqcQmfI=能源装备等方面。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和关键,涉及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多个领域。当前,宁夏机电一体化产业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这些人才需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正努力推进教学改革,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职业证书相衔接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大纲与证书考核标准相吻合。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支撑宁夏装备制造、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 “课证融通”在新形态教材中的有机融合
2.1 课证融通的基础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原则是确保教材能够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新形态教材开发要符合五个原则,分别是实用性、适应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引导性。
“课证融通”的核心要素是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或相关行业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这一理念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课证融通”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职业标准相匹配,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意味着课程设置需要紧跟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其与职业标准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证融通”强调教学方法应模拟生产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与认证体系的对接:“课证融通”倡导课程评价体系与职业认证体系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通过学校的课程考试来评价,还可以通过职业证书的获取来得到行业和企业的认可。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课证融通”鼓励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让学生能够使用到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对接和融合,“课证融通”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同步发展,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新形态教材中融入“课证融通”基本方法与实施步骤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创新团队遵循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原则,将“课证融通”的核心要素融入课程的基础,并通过融媒体技术将它们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以下是在新形态教材中融入“课证融通”基本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确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根据相关职业标准,明确课程内容应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确保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一致。
设计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基于融媒体技术的教学资源: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整合课程评价与认证体系: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设计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行业和企业的认可。
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共享:通过校企合作,共享企业内部资源,如设备、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
通过以上基本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创新团队在新形态教材中成功融入了“课证融通”的核心要素,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开发实践
3.1 确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
在确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时,需要仔细分析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间的要求。
首先,仔细分析《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明确每个课程的重点和技能要求。
其次,获取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包括对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液压与气压传动、设备电气控制与调试等技能的详细要求。(表1)
第三,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包括课程中的知识点、技能点与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涵盖所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最后,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课程能够满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这可能包括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修改现有的课程设计、增加实践环节等。
3.2 设计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以《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教材进行具体说明。
案例驱动学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如焊接、搬运、装配等,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软件教学:利用《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教材中的虚拟仿真软件RobotStudio进行实际操作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工业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机器人编程、调试和仿真实验。
项目实践:设计一系列与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相关的实践项目,如机器人路径规划、编程调试、仿真优化等。学生需要在项目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企业实习与实训: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在实习和tn++Sk869Y8ggUzewqkIMg==实训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业环境中,了解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评价与反馈: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
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案例教学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下面以《数控车铣加工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校企合作:学校和宁夏乔峰机械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提供教育资源。企业提供实际的生产案例、设备和技术指导,学校则提供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实习实训基地:在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资源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训基地学习数控车铣加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得到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案例教学:使用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轴类零件的加工》,设计一个轴类零件的加工项目,要求学生使用数控车床进行外圆、内孔、端面的加工,同时学习如何进行螺纹的切削。学生需要编写数控程序,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调试和加工。再如《箱体零件的加工》设计一个箱体零件的加工项目,要求学生使用数控铣床进行轮廓加工、孔加工和槽加工。学生需要学会设置坐标系、选择合适的铣刀和切削参数,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加工。
项目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发教学项目,任务是加工一批复杂形状的铝合金发动机部件。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他们在《数控车铣加工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包括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编写加工程序等。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数控操作技能,还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述方式,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得以有效对接,使学生能够获得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中,课证融通已成为提升教材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或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结合,新形态教材不仅提升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还增强了创新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教材发展中,跨学科整合将成为重点,引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持续更新和迭代。此外,教师培训和支持也应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未来职业需求的优质人才。国家级创新团队教材开发应充分利用这些要素,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课题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协作共同体下的“产教融合、课证融通、思政融汇、智能融入”新形态教材研究与开发(课题编号:ZI202102030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号[A/OL].(2019-05-06)[2023-09-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content_5458047.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A/OL].(2021-10-12)[2023-09-01].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21〕3号[A/OL].(2021-12-03)[2023-09-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08/content_5659302.htm.
[4]李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J].职教论坛,2020(4):21-26.
[5]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5):98-107.
[6]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107-111.
[7]周开权.课岗对接、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活页式立体教材开发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7(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