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10-23王竞楠

时代汽车 2024年19期

摘 要: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车辆工程作为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需求,以期望提升车辆工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 车辆工程 新工科人才 培养模式 研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车辆工程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车辆工程专业不仅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更需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全面提升,所以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的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车辆工程专业作为技术密集型领域,其发展历程紧密关联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面对汽车产业“新五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崛起,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所以在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 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内涵及特点

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紧密对接汽车及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宽基础、强能力和重应用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还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工科人才培养强调创新,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学校也会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1]。比如一些高校会安排学生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和“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车辆相关学科赛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zKfZp6W6CoW0NFqcKVwfAA==融会贯通能力,鼓励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持续关注车辆工程领域科学前沿和技术发展,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现状

2.1 教育理念与培养方案单一

当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较为单一,缺乏国际化创新思路,培养方案未能充分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需求,缺乏对学生国际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限制了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更新速度。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车联网通讯、大数据、云平台及车辆电子控制等,新兴技术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课程往往难以及时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一些关键技术和领域在课程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

2.2 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脱节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企业也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当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可能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2],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求。此外高校在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时可能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致使新兴技术难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2.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高校普遍缺乏针对新技术的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且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偏少,实用性和含金量较低,直接制约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基于课程思政的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意义

3.1 应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挑战

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期,这些变革要求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4],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所以通过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2 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理工科专业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课程思政,可以深入挖掘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的快速增长,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为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和获得更多的资源,各国企业纷纷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5],这必然导致国际竞争的加剧。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则是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 基于课程思政的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策略

4.1 确立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

车辆工程作为支撑国家工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领域,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所以在本科阶段,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科学基础,引入高级数学和计算方法课程,如数值分析、矩阵理论、优化理论等,为后续的车辆工程设计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6],并借鉴国际先进的车辆工程教育模式和方法,如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育模式等,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准则。

例如以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该校车辆工程专业构建了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实践与创新等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该校建有先进的汽车实验室和测试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该校与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还能够获得实习和就业机会。

4.2 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

在车辆工程的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介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技术突破和领军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将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7],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思政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例如教师通过模拟汽车设计项目,首先引入国内成功的汽车设计案例,如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等,学生可以认识到汽车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责任问题,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情境,如市场需求分析、技术难题攻克、成本控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汽车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项目,如车身设计、动力系统优化、内饰布局等,引导学生关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追求创新而忽视实际需求,并强调设计过程中要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例如在“汽车动力系统”课程的开篇,教师可以首先介绍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如今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强调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创新精神和不懈追求。例如可以提到特斯拉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具有前瞻性和使命感的创新者,他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科技改变世界的信念,此外在讲到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内燃机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污染。同时介绍一些国内外在环保汽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此外在讲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入“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通过介绍电池研发过程中的精细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让学生认识到在车辆工程领域,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穿插介绍一些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诺贝尔奖得主约翰·B·古迪纳夫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4.3 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应该与汽车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通过产学协同,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市场动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让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成果,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例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共建了“广师大——广汽乘用车智能网联汽车联合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领域开展跨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前沿的科研平台和实践机会。该大学在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而汽车制造企业则在汽车制造领域拥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双方基于各自的优势,共同制定了车辆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包含扎实的专业理论课程,又融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如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通过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同时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共同打造了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冲击,教师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教师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并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另外学校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政融入经验,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心得和思政融入的成功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与车辆工程新工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不仅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出既有深厚专业素养又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工程师,这种模式的创新,有效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车辆工程乃至整个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树立了新的标杆。

参考文献:

[1]夏晓敏,刘俊霞,王彬.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J].品位·经典,2022(2):140-142.

[2]李清富,刘晨辉,张华.论课程思政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J].2021(02):122-123.

[3]崔立堃.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4,49(9):177-180.

[4]蔡弘,郭明雯,赵斌斌,等.“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2):4.

[5]王云鹏,杨继真,红霞,等.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与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1(9):52-53.

[6]孙平,姜丹,唐非,等.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思政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3):4.

[7]王楠,尤建祥,王晶晶.新工科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1(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