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
2024-10-23黎修良邹瑞睿张坤
摘 要:在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意义出发,对目前高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政课创新与改革的路径,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工匠精神 汽车专业 思政课程 教学改革
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一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是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对于工匠精神缺乏足够认识,导致思政课内容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挑战,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思政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工匠精神本质意义就是一种职业精神,作为劳动者所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对应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包含了在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品质,能够职业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表现等。新时代工匠精神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这与汽车专业对技术精湛、质量上乘的要求高度契合。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与价值观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因此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
1.2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新时代工匠精神注重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承,这对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工匠精神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行业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传承行业优秀文化。
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时代工匠精神还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这对于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2 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挑战
2.1 教师融合教学理念欠缺
基于技能型社会背景,高职院校结合思政课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融合教学理念有所欠缺,进行思政课程教育落实工匠精神培养尚有待提高,将二者融合教学的理念也同样不够深入。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师应充分理解融合教学的内涵,改变教育理念,将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机融合,方才能够真正落实思政课程教育下学生专业知识理论、道德思想、政治观念、职业技能技术以及工匠精神养成的全面发展。
2.2 思政课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当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高校进行推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思政课失去兴趣。当下大学生都出生于00后互联网时代,与教师们所熟悉的90后不同,当下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接触较多,对于世界的理解也更加多样化。如果教师们不转变教学模式,仍旧照本宣科课本上的传统教学内容,则很难起到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的效果,学生们也会对教学内容不认同,产生怀疑,甚至起到反作用的效果[2]。
2.3 思政课教学方法落后
部分思政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些思政课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缺乏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学生缺乏参与感和表达机会,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还有极少数老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不会采用多媒体、人工智能技术等其他新型教学工具展开教学,影响了思政课的深入改革发展。
3 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协同育人理念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使教学任务的实施顺利进行,保证最终的思政课教学质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对学校思政课程的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了解汽车行业岗位工作要求,积极利用空闲时间与同行进行分析研究,共同制定教学策略和计划。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统一培训,明确思政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承担教学督导和教学任务,让教师在职责指导下主动调整工作行为。另外,加强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接触、交流和沟通也很重要。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专业性和一致性[3]。
同时,教师应做好传播者的工作。教师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引导者与传播者。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作用。为此,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达正确、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做先进思想文化的表率者。教师们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是向学生们传授理论知识和思想的角色,更是学生们学习与模仿的角色。为此,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做到教学知识、理论知识的扎实,另一方面更需要在日常的言行中充当表率的作用。把思想道德理念融入自身的言行中,从而为大学生做表率,让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此外,学校也要坚持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品质、育人理念、协同育人价值观的培训,促使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贯彻课程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3.2 统筹思政课程资源,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校为有效结合思政课程培养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需统筹校内思政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和改变,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内容融入教材当中,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教学任务调整。强化高职院校在汽车专业思政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上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养成。在汽车专业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工匠精神相关知识,不仅是对学生初步了解工匠精神的启蒙,更是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思政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工匠精神养成的先决条件,方便教师思政课程教育活动开展,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发展、思想道德升华的学习需求,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4]。
例如,教师进行思政课堂教学时,进行课前教案材料准备,将工匠精神的概念内容、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直接体现出来,从正面角度直观展现工匠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培养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深化讲解工匠精神,使学生对其充分了解。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及工匠精神,令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另外,教师进行教学时从侧面角度间接引入一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前辈的事迹,反映工匠精神对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前景发展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潜移默化改变学生思想观念,在学生心底留下工匠精神的标识。
3.3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汽车专业思政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突出教学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效果。通过教研室组织教师们群策群力制定新形式的教学方案,共同制作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新形式的教学工具,并共同讨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新型教学方式,最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模式,并统一进行授课,实现教学水平的进步。对于一些不能熟练使用新型教学工具的教师,还可以由教研室的其他教师协助进行工具的学习。UFnd0REOFwdKEij6w0XZSw==通过试听公开课、课程评比等方式,刺激教师们完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上成立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们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宽松的学习与讨论氛围,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率,让教师们也更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此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考核是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学生们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素质等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可以在学校内改革思政课程的考核与评估方法,尽量让思政课程的考核体现出学生们的真实思想水平,通过考核结果来评估教学效果。为此,可以将思政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试卷考试与实践考试两个部分,理论考试参考传统的卷面理论知识问答进行,实践考试则可以通过一些实践课程、日常的团体活动、团体比赛、德育活动等活动的表现来评分。实践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总的思政成绩中,从而让学生们重视思政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
3.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除了进行课堂讲授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工匠精神,培养职业道德品质。教师在实践活动教学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每个学生理解不一样,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不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要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相对应。教师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工匠精神,更是为了学生在今后专业技能掌握、职业发展中真正传承工匠精神,在建设国家、建设社会过程中体现工匠精神文化内涵、具备职业道德品质,满足社会人才要求,建设美丽新中国[5]。
例如,教师完成思政理论知识课程教学后,可以和汽车专业课程教师合作,带领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汽车品牌企业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令学生融入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感悟工匠精神融入后的工作成果,技艺增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专注于匠人品质的体现,传承工匠精神,在工作上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回到学校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政课程实践总结活动,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心得,教师从旁辅助、引导,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是追求精益求精、专注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它要求汽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掌握基本的汽车技术,更要有不断追求卓越,追求产品的完美与极致的精神,要求汽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思政课中,将工匠精神内涵、精髓融入思政理论课和实践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价值构建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A110。
参考文献:
[1]陈静,赵晨璇.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71-74.
[2]王会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文化产业,2021(20):159-160.
[3]王灵.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2):1-7.
[4]李月琴.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39-140.
[5]刘侣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情感在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53-55.
[6]王欣.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融合理路与实践策略[J].职教论坛,2022,38(08):116-122.
[7]施俊波.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7):67-69.
[8]张雄,杨易.工匠精神之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路径论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8):102.
[9]孙凯宁,孙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24):89-92.
[10]张玉华.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着力点与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5):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