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人的潇湘

2024-10-23耿艳菊

剑南文学 2024年5期

看到她发的一小段文字和两张照片。一张照片里是件棉布旧裙,另一张是这旧裙改后的新衣。文字是介绍她的小创意,如何把旧年里不穿的棉布长袖裙修剪成了清凉时尚的背心裙。

如此小创意,隔三差五,很多很多。我喜欢看她的朋友圈,也必定会为她点赞。朴素的生活在她一双妙手下变得趣味多彩。她是热爱生活的人,让看到的人也忍不住要去热爱生活。像小时候玩吹泡泡的快乐,简单的肥皂水就能制造出五颜六色的惊喜。不同的是,泡泡会破灭,而热爱生活的快乐却是越来越强烈。

洗衣液哪一家不用呢?用完了空瓶子做何处理呢?她竟把瓶子做成了孔雀的样子来养花,真让人震惊,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花盆。她家的房子是老房,阳台的墙上有很多斑驳的水印,可是一点不觉得突兀陈旧。满阳台的花花世界,各种别致的花盆,和那斑驳一起营造出怀旧的亲切的有光阴味道的情景。朴素生活,巧手慧心,入诗入画。

她确实是一个有才情的女子,爱写爱画。她喜欢古典诗词,写过不少,还出了书。也写散文和小说,亦出了几本书。而这些,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文字书画虽然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生活本身。她有才情却并不依靠仰望,在脚踏实地的生活中有着生存的技能。在切实的生活里,她是个手艺人,开着一家小店过日子。

我和她其实不熟识,从未见过面。知道她,起初是在博客。几年前,偶然逛到她的“园子”,眼前豁然一亮,茫茫网海竟然遇上了舞文弄墨的老乡,立即关注了,而且欣喜之下发了一个小纸条信息给她。内容记不得了,不过却一直记得收到她回复时开心的情景。

隔一段时间,总会去她的博客看看,总会有一些收获,感受到生活真是美好。

几个月前,在博客里看到她的微信,就添加了好友。她喜欢发朋友圈,热气腾腾地展现她美丽有趣的生活,张扬、热烈,像一个茂密绚烂的花园。当然,生活里难免要跨越沟沟坎坎,一些大大小小的苦恼,于她,仿佛是平静海面上的小浪花,平平静静就翻过去了。而且,化为了生活的动力,人生不易,更得珍惜好时光,开开心心,好好热爱平常的生活。

有时候,看她的朋友圈,会想起“平人的潇湘”这几个字,胡兰成说潇湘是潇洒加上颜色,颜色是“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我喜欢潇湘二字,潇是潇洒,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潇湘是诗意的,是平常人对待粗粝现实的一份豁达的情怀:把简素的日子过成平平仄仄的诗行,把俗气的柴米油盐过成风花雪月的浪漫,把生命中的苦难坎坷看得风轻云淡。

看看周围,这样认真有趣地生活着的人还真不少。

喧嚷的市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门口挂着5c6CozAgGAQnlWol+wUw2Q==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鞋,换拉链,配钥匙。

这家修鞋铺很小,不过几平米,既是工作地,又是生活区。它对着街,里面的陈设一览无余。以前做大饼被熏黑的墙壁,现在粉刷一新,变成了亮亮的白色。靠墙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大半位置。墙壁上用木板做了很多格子,置放着锅碗瓢盆以及各样生活用品。屋子狭小,而各样陈设却有序整洁。

修鞋铺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人整天坐在门口,低着头做活,身边放着做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活计。没见男人站起来过,来回走动的就是他的妻子,那个走起路来有点向左倾斜的瘦高的女人。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很少见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默契和安然,一点不觉得可怜,反而觉得这种平淡相守的美好,与地位与身份都无关。

修鞋铺的门口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独自玩得欢快。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路过时,见他们正围在一张折叠的桌子旁吃饭。那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也在,男人夹了一块肉,要往他碗里放,小男孩急忙躲开了。这小男孩原来是他们的孩子。

要配钥匙的时候,自然想起了修鞋铺。那天,我第一次走近这家铺子,这才看清一直坐着干活的男人,他的腿有残疾。我把钥匙递给他,他研究了半天,对我说,这钥匙不好配,他尽力试试。

等待的过程,无事可做,见女人坐在床边低头绣十字绣,于是笑着问她,绣的什么呀?女人笑盈盈抬起头,招手让我进去看。我看这狭小的放满物品的屋子,有几分犹豫,还是趔趄着身子进去了。女人略带歉疚地说,这屋小,只有六平米,出门在外,只望有一个容身之所。不过,我喜欢六,吉祥。

女人说着,已展开了手中的十字绣。已经快绣完工了,这绣品我见过,是司空见惯的发财树,我不由得脱口而出。一听我说是发财树,女人笑了,纠正我,说这是幸福树啊。我看看干活的男人,又看看她知足幸福的表情,也笑了,连忙跟着她说是幸福树,心里悄悄地惊叹这个生活在喧嚷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男人把钥匙做好了,他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让我回去试试,不行了,再拿过来修,行了,再付另一半钱。

回去一试,还行。第二天给他们送另一半钱的时候,那幅幸福树已经挂在墙上了,没有用镜框裱,只是简单地用钉子钉在了墙上,不过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反而觉得这小屋子里处处流溢着春天的清新气息。

幸福,说难也难,豪宅名车未必让人心生幸福;说简单也简单,只要心中长着一棵幸福树,六平米就够了。

早上7点多,急匆匆往地铁站走。突然,被人挡住了路,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很普通的女孩。她站在那里专注地看向东方的天际,右手举着手机。

女孩在拍日出。顺着女孩举着手机的右手望过去,我看到朦胧苍蓝的东方天际挂着一轮圆圆的缓缓升起的太阳,黄黄的,像刚打开的一枚鸡蛋黄。这时,它散发的光芒真是温柔极了。

其实,对于日出,我是有过一段情结的。看日出,大家喜欢千里迢迢跑去海边或者山顶,才算是真正的看日出。有一年,有朋友驱车去海边看日出,我非常羡慕她。而我不喜欢远途旅行,所以从来没有特意去看过日出。但日出的美我在书里领略过,甚至熟识于心。

我曾经把德富芦花的《大海日出》和巴金的《海上日出》打印出来,一遍遍地诵读。

德富芦花的《大海日出》,我依然能清晰地记得:“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

而日出在巴金的眼里是这样子的:“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了,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我边走边想着两位大师的日出,并同眼前的日出对比着。你看,那徐徐升起的太阳多淡定悠闲,它卧在一片灰蓝的云层之上,远远望过去,像画上的仙境一样,富有朦朦胧胧的诗意美。再看那大地上的草木,在柔和的霞光里温情脉脉,显得分外宁谧。就连那静默楼群也被那如水温柔的霞光融化了冷淡,变得温柔可亲。

而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每天都要走的一段路竟然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日出。我那么急匆匆,只顾着低头赶路,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美好。

这时,身后突然有一阵风,是女孩在奔跑。她跑了一会儿,突然又停下来,举起手机对着日出拍照。短短的一段路,她跑跑停停,如是两三回,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和快乐。

到了地铁站门口,女孩在台阶上站定,对着初升的太阳灿烂地笑了笑,挥一挥手,迅速地跑上了电梯。

女孩的左胳膊上还挎着个小饭包,她也是和我一样,在争分夺秒赶时间去上班。而人与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吧,她能在匆忙的时光里发现那些极易被忽略的美好。这个平淡的早上平凡而又不平凡,我不仅欣赏到了日出,还意识到不能一味低头赶路,要懂得抬头看看周围的风景,因为美就在身边。

小区门口新开了一间小小的包子铺,包子早晚供应。小区离地铁站公交站都不远,赶地铁挤公交上下班的人经过那里,远远就能闻见热腾腾的包子香味。包子铺的生意很好。

包子铺是小区门口开蔬菜铺的那对中年夫妻开的。他们把蔬菜铺隔出一块长方形,里面一部分放桌子,朝外的一部分放案板炉子蒸笼。

这对中年夫妻很和善大方,又很勤快,不仅蔬菜新鲜,铺子也打理得干净有条理。附近的人都喜欢他们,也有住得远些的人专门跑过来买菜,蔬菜铺的生意也一向是很好的。

男人姓李,老的少的都亲切地叫他们夫妻李哥李嫂。说起来,这蔬菜铺起先是一个小饭馆,叫李记面馆。李哥是厨师,在后厨忙活着擀面、炒菜、下面。李嫂在前面忙着招呼食客。然而,这面馆并没有红火多久,他们9月份开张,到年底就寂寞冷清了。

他们之前在乡下过着安逸清静的生活,李哥在镇上的饭馆里做大厨,李嫂种田,日子虽谈不上富裕,但也过得去。孩子到城里上学后,为了照顾孩子,能一家人在一起,他们也跟了来。李哥从镇上的饭馆辞了职,李嫂也不种田了。

考虑再三,他们用多年的积蓄盘下了一家门店,漂漂亮亮地装修了一番,开了个面馆。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人到中年,总算有了自己的小事业。

可是,好景不长,开心的余波还在回旋着,没想到竟发生了疫情,面馆不得不停业了。

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生活怎么办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李嫂的口头禅。眼看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李哥愁眉苦脸,乐观开朗的李嫂一遍遍安慰着李哥,并为他鼓劲。

李哥李嫂头顶的乌云很快又被心里的晴空朗朗冲散了,两个人又挽袖忙活起来。他们早起晚睡,蒸起了馒头。他们不惜力,馒头是纯手工的,个大、绵软、香甜,很受周围人的欢迎。于是,面馆变成了馒头店。

李嫂这个人虽然是一介农妇,但头脑灵活,很有生意人的眼光。我们这个小区旁边没有蔬菜店,买菜需要过那条宽宽的马路,到对面的一条商业街,有些不方便。尤其是那些岁数大腿脚不利索的老人,除了走不动,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李嫂就同李哥商量着,想把馒头店改成蔬菜铺子。说干就干,两个人风风火火的,转眼间就把门口的牌子换成了李记蔬菜铺。

像李嫂预料的那样,蔬菜铺的生意比当时的面馆和馒头的生意都要好。小区的人都很高兴,买菜终于不用跑远路了,家门口就有。有些喜欢手工馒头的老主顾觉得买不到好吃的馒头感到失望,李哥李嫂很过意不去,就热心地教他们配方和方法。

很多人在为工作和生活忧愁的时候,李哥李嫂一家的日子就这样一点点稳步向前着。

李哥毕竟是厨师,为了让他的才能不空置着,更让他找到属于他的成就感,李嫂观察了一段时间,很多赶着上班的人,还有上学的孩子,来不及吃早饭,觉得开个包子铺应该很合适,即有营养,又方便。李哥欣然应允。

又是蔬菜铺,又是包子铺,人手就不够了。乡下老家有亲戚找不到工作,正好请他们来帮忙。李哥主持着包子铺,李嫂主持着蔬菜铺。他们兴兴头头地忙碌着,脸上闪烁着幸福日子的光芒。

李哥整天笑吟吟的,其实他并不幸运,他无法开口说话,只能用手比划。李嫂整天也笑吟吟的,看得出来,她是真心喜欢和欣赏李哥,从没见她抱怨沮丧过。人生有多少事是完美的呢?把五味混杂的日子过得温厚绵长才是真正的强者。

有人说,幸福的人每一天都不辜负生活的馈赠。颠倒过来,是不是更符合生活的现实呢?每一天都不辜负生活的馈赠,便会成为幸福的人。

那条胡同里都是两层楼,密密挨挨的,住了很多人家。多是外地人,有的拖家带口,挤在狭小的房子里。他乡讨生活,阔绰不阔绰,不需要那么讲究了。只要有一个温暖的住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最简单,也最容易幸福。

一楼人家的门都是向外开的,他们的生活,喜怒哀乐,过往的路人都看在眼里。有一户人家很有意思,在门口放了一张旧桌子,桌子上总摆些有趣的植物。比如一个空油瓶剪了上半截,盛了土,放几只大蒜,就长出了青青的蒜苗。一个旧脸盆里养着小葱。一个矿泉水瓶里养着叫不出名字来的小花草,不名贵,公园郊外遍地都是。

我喜欢走进那条胡同,人和人之间特别亲切,又喜气盈盈。生活的有趣和热闹都在那里了,人活着简单,知足。幸福就像门前的阳光,洒落在每个人的脸上。

那户门口摆放植物的人家,女主人是个年轻女子,又高又瘦,还留着齐刘海,很文静,总是笑盈盈的。她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女孩大些,读小学了,男孩小些,该上幼儿园了。这家的男主人很憨厚和气,是个技术工,在市里上班,每天背着工具,风尘仆仆的,早出晚归。

他们可能是整条胡同里最幸福的人家了。每次路过,不管什么时候,他们一家人总是很和乐。

有时,离好远就闻到了馋人的饭菜香味,多半是他们家的。经过他们家门口,果然,女人扎着围裙忙活着,男人在家时则悠闲地哼着小调,在门前的桌上掐几根蒜苗或拔两根小葱。

男人偶尔也会站在门口和邻居聊天。他说,我每天下班,只要一转过胡同口,看见我们家门前桌上的蒜啊葱啊花啊,我这心就一下子暖了,哈哈。

那姐弟俩很好玩,也懂事。妈妈做饭、洗衣服、侍弄门前桌上的植物,姐弟俩就在门口玩,咯咯笑,唱歌,做游戏。妈妈干活,一会儿抬头看看他们开心的样子,也跟着笑起来。

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我和他们的妈妈聊了两句,赞她门前的植物。我再经过他们家门前,姐姐就笑眯眯地喊阿姨好,弟弟也跟着姐姐喊。那甜甜的声音,那热情和可爱,让人心都融化了。

有一回,他们家门前的桌上放了个发芽的土豆。谁都没有在意,谁家的厨房里没有过一两个发芽的土豆呢?

日子像往常一样,没有人有闲心去关注一两个土豆的世界。它们也追着时间往前赶,暗暗生长着。然后在某一天就惊了人的眼——青枝绿叶,成了一蓬旺盛的绿色植物。

一个过路人觉得有意思,拿起了青枝绿叶的土豆看了半天,啧啧称赞,对他的同伴说,好创意,土豆也能当花看。

我正好在他们身后,听到了他的话。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幅画,老树画的,和眼前的情景一个模样。一个土豆长成了一株植物,青色的茎、青绿的叶片,很喜人。老树题诗说:土豆已经发芽,不能炒菜下饭,那有什么要紧,可以当做花看。

过了几天,那家的女孩告诉我,那土豆是房东家扔的,妈妈觉得可惜,说捡回来放在门前当花养着吧。

有人说,经营好一个家庭,把日子过幸福,和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一样艰难。尤其是女子,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公主学会做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生活里那些一地鸡毛的琐碎,很容易淹没了自己。很多人总是说没有了自己,不再有属于自己的时光,甚至改变了往日性情,易怒易躁,或抑郁。

后来,我和小女孩一家很熟悉了。常和他们的妈妈聊天,聊起家庭婚姻,她说最初她也有过那样迷茫的阶段。她指指门前桌上的植物对我说,你看,是它们让我变得慢慢nRfNMPpU8Hbz7sYU1tJ+Rw==平静,那是属于我自己的小时光。我再忙乱,总要抽空去看看那些植物,侍弄它们的时候,心总是软软的。它们是很平常甚至有点俗气,生活也不是这样吗?把它们当花看,心就明净了。

生活就是这样的素简和美好,一个丢掉的发芽土豆、一把葱、几头大蒜,都可以养起来当花看。有一个词叫生活家,其实人人都可以是生活家。只要有这样“当花看”的朴素心地和智慧,便可以把平常的甚至乏味单调的日子过得意蕴盎然。

我给那两间房子起了一个名字:“风生锦绣香。”出自杜甫的一句诗,听上去有点望文生意,倒是很贴切的。每走到那两间房子边上时,人似乎被熏香了,不由得会喜悦,平常遛弯时宁愿绕远了路也要去那儿看看。

“风生锦绣香”在一条老胡同的入口处,房子的墙啊窗啊被红的花、黄的花、紫的花、粉的花……还有一蓬蓬的绿装扮得像风景区里很文艺范的民宿,画一样好看养眼。

不要以为这就是民宿哦,这里只是一户普通的喜爱花草的人家。大概还真有人把这里误以为了民宿,所以红漆的门上用白粉笔写着这是自家住宅的话,字体潇逸,语气谦逊,虽是请勿打扰的意思,但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对陌生人亦是这样谦恭有礼,和植物的气质倒是极配的。

房子旁边立着一把梯子,可以上到房顶,踮起脚一看,嗬,连房顶上也种满了植物,粉一片绿一片的。和怡的风轻轻吹着,阳光晃人的眼,心思给这些花花草草温柔地晃动着,站在那里兀自发愣。

说实话,胡同里的生活环境一点都不好,拥挤杂乱,胡同两头都是喧躁的街市,车辆行人熙来攘往的。这户人家只有狭窄的两间房子的生活空间,却把这简陋的属于自己的区域装扮得田园一般闲逸幽静、生机盎然。

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呢?我差不多总是午后出来遛弯,那红漆的门也总是静静地关着的,看风景时总是会想到打理这片风景的主人的模样。“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想来这家人一定心思宁静,睿智通透。也许他们早已见惯了人生的风浪,看透了世事,一心寄托在静默的花草上,在闹市中安贫乐道。

我甚至把他们想象成饱读诗书的诗书人家,才会在喧嚣忙乱的生活里有这份闲雅的情致吧。

在那个明媚的早晨,很多猜想都被现实证实了我个人的狭窄的见识。

那天,鸟鸣声把我吵醒,再也睡不着了。起床后,看时间尚早,就出去转悠,顺便买点早餐。不知不觉,又走到了那条胡同,走到了“风生锦绣香”,花草们在清爽的微风里更加明媚。

红漆门竟是开着的。一个中年女人正拿着梳子站在门口梳头,长长的黑发披在矮胖的身姿上,并不怎么协调,和我平日里遥想的书香气一点都不一样。她是很平常的中年妇人。她转过身来,见我看她家门前的花草,很礼貌地向我点头微笑。

很熟悉的笑容。我恍然记起,她不就是前面街上开着小小裁缝铺的女人嘛。我曾经在她那里修改过一条裙子。

借着这个由头,我马上热络地和她搭讪。果然是的,只是她早已不记得我了。她是个健谈的人,说话爽朗亲切。我心里好奇,很热情地和她攀谈。

这两间房子竟然是租来的。见我惊讶,她平静地说,房子是租来的,可生活是自己的,得认真热情地对待。

他们家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了,她在前面街上开小裁缝铺也十几年了,一直给周边的人缝缝补补,修剪衣裳,赚点生活费,日子还算过得去。她丈夫跟着亲戚的装修队四处揽活干。夫妻俩从农村来,平日里都喜欢花草,就养着玩,越养越多,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她是个乐天派,话语清淡简明,而神情和语气流露出知足和幸福。

原来是这样平常的人家呀,虽不是我遥想的诗书人家,但正是这样寻常人对生活的孜孜不倦的热情才让人感动呢。

问起红漆门上的字,她说是读大学的孩子写的。脸上欣慰的表情和说花草时的一模一样,这些都是她在人世的骄傲和自豪吧。

我把起名字的事讲给她听。她说自己识字不多,听着文绉绉的,但是很好听,意思也好,她很喜欢。我又把“风生锦绣香”打在手机上给她看,她看了好大一会儿,很感激地向我说了好几遍谢谢。

其实,该说感谢的人是我,她精心地打理这些花草,付出了时间和心力,把美好呈现给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更可贵的是她乐观的生活态度,春风化雨一样,影响着身边的人。

不久后的一天,我发现红漆的木门上多了一道绣花门帘,绣着我告诉她的那句诗:“风生锦绣香。”

画画是很美的事,会画画的人是幸福又幸运的。每天用色彩涂涂画画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风景,内心是清宁的,日子是丰盈的,如锦绣,流金岁月,惊艳时光。画画美好,欣赏画也是美好的事,比如看丰子恺的画,会觉得生活真是好玩的事情,充满了趣味,每一个平常光景都是有情世界的真挚和深切。俞平伯评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朱自清也很喜欢丰子恺的画,他说:“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生活如诗,每字每句,起承转合,都有它的意义和韵味。日子如画卷,水墨丹青,小桥流水;工笔浓彩,山河岁月。亦婉约巧妙,亦气势壮阔。佛家言: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一年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一日二十四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细细密密,织成一团锦绣。

锦绣是明亮的、灿烂的,是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而它并不只属于王公贵族,每个人都会被真诚地祝福拥有一个锦绣前程。它有它的贵气,也有平凡人的亲切。

前程再锦绣亮丽,还是远远隔着,虚飘飘的。生活中有许多智者,无关身份地位,无关贫穷富有,无关光阴深浅,他们从来不把锦绣不锦绣当作问题,只是踏踏实实、热热烈烈地过着当下的生活,而日子反而成了锦绣明亮的模样。

我曾在胡同口小花园见一个中年保安气势豪迈地唱京剧。那天中午午休,我去胡同尽头的商业街买东西。走到胡同口,见他正旁若无人地伸腿甩胳膊,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仪式感,好像正在舞台上表演一般,唱道:“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有几分吃惊,于是放慢脚步。他依旧故我,淡定自若地唱他的京剧。他旁边有一个月季花坛,一个大茶杯放在花坛的台子上,满满的一杯浓茶,映着花坛里正绚烂的月季,竟很诗意悠然。

细打量这中年保安,黧黑结实,很平常的普通人。我不知他背后有着何样的生活,也许背井离乡,身上有很重的负担?也许他曾经的理想是唱戏表演,而今却为生活故,不得不做保安的工作?而他却平静安然,面容和气喜悦,无凄苦之相。凭这一点,我相信他的日子是明亮的,他的人是可敬的。哪怕他只是一个保安,却懂得如何把自己眼前的日子编织成精美鲜艳的锦绣。

还有一个老人,我每天下班都会在地铁站遇见他。他进地铁,下楼梯,到站台等车,总是边走边唱美声。歌词我记不住,因为他的声音腔调特别,只顾听他的声音,倒没在意到底在唱什么了。他头发差不多都白了,走起来喜欢背着手,昂首挺胸,步伐和他的美声一样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有时,我们并排站在一个门口等车的时候,会闲聊几句,知道他退休后闲不住,每天都会乘地铁到处看看,丰富一下生活。和他说话,总要想起汪曾祺《闹市闲民》里的老人,汪曾祺称他为“活庄子”,天然恬淡,每天吃抻面条、拨鱼儿,带着笑意,抱膝闲看。这位乘地铁到处闲看唱美声的老人亦是如此,说话带着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只不过是一静一动,却都让沉寂的晚年日子散发光芒。

也许,你我没有天赋机缘成为丹青画者,却可以一手执生活,一手执热爱,巧手匠心,编织光华亮丽的锦绣日子。

【作者简介】

耿艳菊,笔名卿闲,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星火》《都市》《骏马》《草地》《散文百家》《阳光》《脊梁》《娘子关》《躬耕》等,著有散文集《土豆发芽当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