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猪群亚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2024-10-22李秀生
摘要:猪群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当前越来越多猪场的猪群存在亚健康,生产性能降低,抵抗力下降,疾病频发且不易治愈,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成为养猪户心病。本文阐述了猪群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从环境、机体、免疫、中毒等方面分析了猪群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解除毒素,提升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时修复破损组织器官,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为猪群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关键词:猪;亚健康;因素;应对措施
1 猪群中的亚健康主要表现
精神状况差,不愿意起来走动;背毛粗乱,毛长,无光泽,皮肤苍白粗糙,背中线两侧有出血点或斑;眼角分泌物明显增多,有眼屎和泪斑,眼圈发青;食欲差,采食量减少幅度可达20%以上;猪排粪便量减小,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外观看水分不足但中心发软);母猪排尿量减小,呈黄色或黄红色,有异味;母猪产程长,产后食欲差,多见母猪泌乳障碍综合征与非传染性繁殖障碍;母猪体况差,发情迟,排卵少,难配种,受胎率低,产仔少;仔猪初生重低,整齐度差,活力差,时见流产,死胎和木乃伊增多,时有乳头发红或发青,抗病力差,拉稀,断奶仔猪体重小;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耳尖或尾根坏死、皮肤陈旧性出血点或黑斑;多见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不吃、拉稀、不长、掉膘;多发PgpzbMoZpU3VyktLQbR06xqpyJiFF9zMx0CLFev9PJ0=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保育猪有5%~30%的僵猪或弱猪,渐渐消瘦;猪群免疫副反应大甚至诱发疾病;猪群多有免疫抑制,无免疫应答或差,抗体滴度低而离散度高;容易诱发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与消化道疾病;生长育肥猪采食异常,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整齐度差;猪群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发青,关节肿大,皮肤红疹,解剖见脾脏被膜下出血。
2 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亚健康病情较轻的猪群,可能没有上述典型症状的表现,但是猪场可见不明原因的生产力低下、抗病力差等。猪群亚健康主要由中毒、应激、损伤、免疫抑制、隐性或亚临床感染、寄生虫侵袭、滥用兽药饲料、营养不均衡、管理不当、猪场及栏舍环境等因素造成。
2.1 环境因素
猪场建设选址一般要建在向阳背风处,地势要高燥,远离屠宰场、无害化处理等场所,符合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标准。猪场内部环境也非常重要,生产区与生活区独立布局,圈舍达到猪只生长的需求条件:温暖、舒适、干燥,冬暖夏凉,减少贼风侵袭等。当猪舍通风不良、闷热潮湿、低温高湿、阴暗、贼风侵袭等因素,会造成亚健康,甚至直接引起发病。
2.2 机体因素
健康的机体,中兽医学讲“阴平阳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饲喂管理不当,日久则造成阴阳平衡失调,出现阳虚、阴虚等症。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久病耗伤阴液或热病伤阴所致。阳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虚损所致。阴阳平衡失调造成亚健康体质易生百病。
2.3 免疫屏障的破坏
免疫屏障是防御异物进入机体的“防线”。其中外屏障包括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胎盘屏障。如果外屏障被破坏,就打开了病原体侵袭的大门。病原体如果进入内屏障—体液屏障,如不能够被杀死,则会出现带菌带毒现象,造成亚健康,一旦抵抗力下降,就会发病。内外屏障的破坏都可导致亚健康的出现。
2.4 中毒
此范围比较广,包括滥用药物、霉菌毒素中毒、饲料重金属超标、饲喂违禁药物及添加剂、水质污染、病原体对内脏的损伤程度、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当前兽药不规范滥用药现象严重,主要有全程保健、大剂量用药、违规用药等,不仅仅浪费药物、产生耐药性,还可对肝脏等机体器官产生毒害损伤,治疗中出现“越用药越死亡”现象,能够得到很好诠释。霉菌毒素种类繁多,几乎都可以产生免疫抑制,除直接发病外,为其他病原菌侵袭创造条件,被公认为“猪病第一杀手”。饲料配制不合理,或过多添加药物、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都会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引起中毒,这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的“肿瘤”。
但无论任何原因的中毒,都会损伤肝脏,肝脏是体内最大“化工厂”,营养、药物代谢、转化都在肝脏进行;肝脏还是最大免疫器官,有60%以上免疫细胞枯否氏细胞(有效清除进入体内的病毒、细菌、异物、免疫功能),肝脏受损,免疫功能下降。任何中毒会损伤肝脏等内脏器官,对机体损伤直接而严重,是导致亚健康的直接因素。
2.5 免疫
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天生的免疫。所以也叫天然免疫,如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如接种猪瘟疫苗后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力。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主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组织屏障、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K细胞、NK细胞、体液、组织中抗原物质)来清除,当猪只非特异性功能下降,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现在猪场猪只利用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控制病毒性传染病,因为药物抗病毒作用有限[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构筑了“抵御病原入侵的钢铁长城”。但是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必须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之上,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必须经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处理与树突样细胞的递呈抗原信息给T/B淋巴细胞,才会产生特异性免疫。
3 应对措施
3.1 解除毒素
1)保证饲料及原料安全。用新鲜原料配合饲料,对于少量霉菌毒素污染饲料,采用添加优质脱霉剂进行理化脱毒[2]。对于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后,仍然会有霉菌毒素被吸入机体,可饲喂护肝颗粒(板蓝根、茵陈等),来提高肝脏及机体功能,来清除这些毒素。
2)合理科学搭配配合饲料。坚决避免过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成分添加,优质饲料是营养元素搭配合理,而不是超剂量添加。
3)禁止药物滥用。是药三分毒,药物的过量投服或长期喂药,都会加重肝脏等负担,建议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处方用药。更不可添加违禁药物,其毒性更大,对机体损伤更严重。
4)养猪重保肝。肝脏是毒素的解毒中心,因为肝脏汇集了全身60%的枯否氏细胞(巨噬细胞),“病从口入”,从肠道来的病原,经过肝脏大部分会被枯否氏细胞吞噬清除,小部分通过肾脏净化掉。另外,进入血液的细菌、病毒、毒素(霉菌毒素、内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大部分会被枯否氏细胞吞噬清除,以防对机体造成危害,肝为动物解毒、排毒之器官。但是当毒素过多、重金属超标严重,就会造成肝功损伤,排毒必须保肝。保健方案:连续饲喂护肝颗粒7 d。
3.2 提升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首先,必须坚固机体外部保护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再有就是修复保护内部的免疫屏障:脾脏、淋巴器官组织、细胞免疫、肝脏枯否氏细胞、肠道淋巴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黄芪多糖补益中气,提高免疫器官活性,增强免疫力。紫锥菊刺激机体免疫中枢和免疫器官,产生更多免疫细胞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提升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保健方案:黄芪多糖+紫锥菊连续饲喂2周。
3.3 及时修复破损组织器官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外感、细菌、病毒等)损害作用后,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障碍、器官损伤或病变,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疾病常伴有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等炎性产物发生,治病=去病因+消炎,那种只知道解除病因,杀灭病原,是对疾病治疗的片面理解,因为受损组织修复需要的过程较长,极易引起亚健康,应激下又再次感染发病。故抗菌的同时必须消炎,故保健或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必须配合使用消炎药物卡巴匹林钙或氟尼辛葡甲胺,快速起到解热、消炎、抗菌作用,使机体痊愈,健康。
3.4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创造猪群适宜生长环境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环境、隔离、消毒、保健、防疫、驱虫、检疫、灭害虫等,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可以使猪场中的病原微生物得以减少或者清除,降低或者杜绝一切可能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来防控传染病,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管理,维持猪群健康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养猪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转。
4 结语
对于规模猪场由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可能对亚健康症状分析透彻,并一并去除病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清除提高”,“清除”细菌病毒毒素等潜在感染,“提高”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体水平。综合保健方案:黄芪多糖+紫锥菊+黄芩+护肝颗粒。在猪场实际生产中,每月视情况饲喂保健方案1次,会解决掉上述疑难困惑,猪群亚健康消失,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轻松养猪,从清除亚健康开始。■
参考文献:
[1] 郭旗,尹思琪,韩杰.基于免疫接种引起的免疫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J].养猪,2023(3):33-41.
[2] 陈毅保.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的筛选及其脱毒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