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念与实践
2024-10-22王戈丁召英李欣爽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对外贸易量稳居世界首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正在向贸易强国目标稳步迈进。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贸易强国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重要论述,建设贸易强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分析和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通过创新国际贸易理念与实践,推动中国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8-0014-03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使中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壁垒逐渐增多,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国在建设贸易强国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关于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论述,建设贸易强国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中关于国际贸易理念的创新与实践,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关于国际贸易理念的创新
当前中国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国家、建设自贸区、推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其主要涉及开放型经济、创新与竞争力、自由贸易区、全球经济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际贸易方面具体体现为:加快制定对外贸易重点领域的开放标准,减少关税水平、简化进出口手续等,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市场准入条件,给予外国投资者平等待遇,鼓励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创新型国家助力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技创新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可以说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为了加快提升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整体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建设创新型经济体系,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推进自贸区提升战略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目前我国已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等。这些协定为双边贸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在国际贸易方面进一步体现在:首先,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创新,在自贸区内推行更加开放、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其次,探索市场准入放宽,通过在自贸试验区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外资和外商参与贸易活动;最后,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简化贸易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加强跨境贸易合作。
(四)全面开放新格局助力打造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全面开放新格局科学回答了当前中国开放型经济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走向和内在逻辑,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推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如通过积极吸引外资、推动跨境电商、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等,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机会。具体来看,在提高服务贸易水平方面,加强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合作,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加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合作;推动内外资企业融合方面,鼓励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这三方面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合作共赢开放型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公正、包容、共享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思想理念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其二,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
(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方式,改善供给质量,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主要从供给侧入手,通过改革供给体制和创新机制,使供给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这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改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增加出口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国际贸易水平。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改革可以通过优化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鼓励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国际合作,并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加速“走出去”和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此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可以从优化市场监管方式、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贸易环境等方面入手,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这将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经济的繁荣。
二、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大国地位稳步提升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进出口总额持续攀升,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不断提升。据商务部数据库显示,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增长3.4%。其中,出口17.22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6%。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现量稳质升。而到了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进口17.99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从2019年到2023年四年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10.21万亿元。这一数据表明,中国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保持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地位。
(二)对外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新业态”快速发展,呈现出几个显著的趋势。一方面,新兴产业如高科技、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正在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这些行业的出口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为中国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服务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6.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尤其是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出口增长强劲。这些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位,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 456.7亿美元。2016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 961.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的对外投资额。而到了2019年,面对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对外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仅为1 369.1亿美元,但仍然保持着全球第二的对外投资量。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量1 631.2亿美元,仍居全球第二位,连续11年列全球前三,连续七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202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75万亿美元,连续六年排名全球前三。2023年末,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 478.5亿美元,同比增长0.9%。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投资大国。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贸易成为新亮点
从贸易规模上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亮点。据全球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9.27万亿元。2020年全球供应链循环受阻,商品流动放缓,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仍然呈现上升趋势,达到了9.37万亿元。2021年,随着国际贸易局势的和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又增长到了11.6万亿元。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6.6%。中国与沿线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得以进一步增强。
从贸易国家上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涵盖了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多个地区。其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贸易潜力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为双方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
三、中国国际贸易理念创新对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意义
中国国际贸易理念创新对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强调创新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等方面。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举措,对于推动全球贸易的平衡发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中国关于国际贸易理念的创新强调贸易自由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且,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加快自贸区建设等政策举措,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有利于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加开放、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全球贸易的平衡发展。
(二)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也最高。并且,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变革,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互动与合作,从而提高了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议定能力和影响力。
(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关于国际贸易理念的创新支持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目前,中国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这些自贸区和自贸协定为各方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了区域贸易的融通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推动了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强调创新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中国关于国际贸易理念的创新强调创新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将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通过鼓励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输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开展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全球共享,为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唐任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内涵、内容呈现和路径选择[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0.
[2] 裴长洪.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内涵研究述要[J].经济研究,2024(2):4-22.
[3] 郑栅洁.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中国产经,2024(1):38-43.
[4] 黄锦明.科技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7(21):31-33.
[5] 储国斌,李乔,张和平.积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J].蚌埠学院学报,2022(1):10-13.
[6] 李春顶,李董林.从入世20年看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框架体系与未来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0-33.
[7] 卜凡.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化困境的中国方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40-43.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