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社会心态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心态研究
2024-10-21张利
摘要:在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家庭境况一般的三级学生就业心态展开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85份。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就业心态总体积极,但也存在消极、迷茫的情况。影响因素有:经济下行,用人岗位减少,学生被迫选择慢就业;受网络亚文化等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摆烂、躺平等状态;部分学生职业规划模糊,亦很少向学校和老师求助。积极社会心态视角下学生就业心态引导策略:(一)坚持系统规划,做好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坚持导向思维,将就业心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坚持精准施策,提升职业素养,找准发展方向和定位;(四)坚持形成合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积极社会心态;高职学生;就业心态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20-0105-04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Zhang Li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Luzhou 646200)
Abstract: By random sampling, a survey is conducted at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to investigate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third level students with average family backgrounds, and 58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employment, but there are also negative and confused situatio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 economic downturn that leads to reduction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students’ being forced to choose slow employment; online subcultures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ke students prone to being in a state of slacking off and lying down on equal footing; vague career plans of some students who rarely seek help from schools and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guiding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employment mentality are put forward: (1) adhering to systematic planning by providing guidance on carer planning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2) sticking to oriented thinking by integrating employment mentality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3) holding on precise policy implementation by enhancing professional capacities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position for development; (4) persisting in forming a joint force to building a “three-wide education” system and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Keywords: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mentality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就业工作时强调指出:“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1]要求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要有务实的劳动观、平等的职业观、积极的就业观。随着当前社会日益表现突出的心理现象以及毕业生“就业难”“慢就业”等情况的发生,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也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调查数据与分析
(一)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回收有效问卷585份,其中大一占比27%,大二占比51%,大三占比22%。女生357份,占比61.02%。农村学生占比90.09%。被调查者家庭经济情况均较为一般,甚至有近30%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家庭对学生的就业持绝对支持态度,但75.73%的学生表示家庭成员不能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表1所示)。
(二)就业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感觉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压力主要来自自身和社会关系(如表2所示),认为毕业生找工作主要困难在于:人才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太强烈,理想岗位的硬性要求过高(如学历,实习经历等),找不到符合理想薪资的工作以及工作环境不符合理想状态,工作压力大(如表3所示)。面对就业时,主要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两方面的问题,还有学历和工作经验不够的问题,但又想要找到工资待遇好、稳定的工作(如表4所示)。
(三)就业心态
对当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持较为中立的态度。30.43%表示如果可以自己也想慢就业,48.03%表示“慢就业”合情合理但不推崇。可见,学生对当下的就业现状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如表5所示)。要努力学习,提升竞争力,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就业,积极面对。表明学生们的就业心态是积极的(如表6所示)。在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时,57.95%的学生表示会提升自我,努力找到满意的岗位;26.15%表示放宽条件,尽快上岗,视情况再作选择,如果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76.41%会先就业,边工作边找理想工作。再次表明学生的就业态度是积极的(如表7、8所示)。
通过表1至表8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积极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来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态度、对主动调整心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的态度、对毕业前就业技能提升的态度都是积极的。47.01%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向家人寻求帮助,只有19.83%会向学校和老师寻求帮助,但是家里能够提供就业帮助的又不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困难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导致更大的就业困境。95.21%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人,可见学校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的。
二、高职学生就业心态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总体而言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消极、迷茫的情况。影响学生就业心态的有以下原因。社会层面,一是经济下行状态下,用人岗位减少,学生被迫选择“慢就业”;二是受网络亚文化等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摆烂、躺平等状态,宁缺毋滥的心态使得“慢就业”[2]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家庭层面,家庭对孩子的保护,大多家长都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并提供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孩子能够解决温饱就不太着急找工作。学生层面,部分学生眼高手低,虽然担心人才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太强烈,岗位的硬性要求过高,但仍然想找到一份理想中的工作,尤其在薪资和兴趣方面。学校层面,部分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面试等方面是很模糊的,学生在遇到就业困难时很少会向学校和老师求助。调查中学生希望学校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持续提供就业帮助,拓展校企合作单位,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可以看出,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三、积极社会心态视角下学生就业心态引导策略
在面临就业之际,毕业生的心理往往是复杂的,学校要不断优化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四课联动,双核共融”“四课联动,双核共融”:“四课”按学习环境区分:一课堂为教学课堂,二课堂为课外课堂,三课堂为校外课堂,四课堂为网络课堂;“双核”指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重构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以个性化培养方案与多元化评价教育引导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引导,使学生以积极、平和、理性、向上的心态求职,从而顺利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坚持系统规划,做好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职业规划是系统化工程,需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即从课堂教学到校外实践、从入学教育到职前教育、从专业学习到岗位需求、从学生家长到社会各界,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活动教学,对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质量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认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计划地朝着规划目标前进,也会更加科学地进行学习,同时也会寻求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拓宽视野,在就业时不会茫然无助。在学生外出实习就业后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指导还需加大力度,要多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情况,尤其是在就业观念、就业心态方面予以教育引导[3]。
此外,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成效,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能够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发展,不断强化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目标导向”将更加突出。
(二)坚持导向思维,将就业心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学校要坚持导向思维,紧密结合国情社情、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推动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导向作用[4]。首先,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中做好最新就业政策宣传,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正视就业环境,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务实的劳动观、平等的职业观、积极的就业观。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培养诚信守法、工匠精神、团队合作、开拓冒险等诸多与就业发展相关的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融入符合择业阶段学生心理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消极状态有所准备,从而采取正确的渠道发泄,平衡心态。最后,应注重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科学地评估自身价值与能力,明晰自我定位,形成合理的价值意识。
(三)坚持精准施策,提升职业素养,找准发展方向和定位
面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发展目标的学生群体,学校可为每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咨询,包括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性格测试、兴趣测评等,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制订适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5]。对于以升学为目标的学生,学校应引导学生提早规划,制定学习计划,尤其是弱势科目的强化;对于有应征入伍目标的学生,应提前普及征兵的要求、流程,加强思想引导、身心素质的强化,还可以进行预检,帮助学生通过最终的体检筛查;对于毕业后想要创业的学生,学校要组织专班培训,从创业准备、风险评估、经营管理等予以培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抗压能力;对于考公考编意愿强烈的学生,学校可组织培训辅导,帮助学生关注招考信息,岗位需求分析等,提高上岸率;对于纯就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全方面提升,尤其是准入类职业资格证的获取,专业技能类证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四)坚持形成合力,构建“三全育人”“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方面是深化“政校产研”融合教学模式。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集聚优势,与政府、企业多角度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真实的职场,进而及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增强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极大地助力学生尽快找到终身职业[6]。另一方面是加强家校共育,形成合力。辅导员应成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校表现、就业意向等,让家长支持学生发挥特长并以此为职业。配合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学生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等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导学生少抱怨多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判断和认知,不能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要回归现实生活等,对于就业遇到困难的学生,要共同做好辅导与帮扶,帮助克服和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实现顺利毕业就业。
四、结束语
培育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胜任力,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要因势利导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就业心态的改善对策,引导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活动,提升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条件保障[7];学校要完善融W/1FcnhcdlRpXt7zCozZvIxOWSp9nMxniHfbQdYw724=合育人机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田野.高校“组合拳”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N].光明日报,2022-09-06(15).
[2]魏爽,刘伊.时间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年“慢就业”:基于35个个案的质性研究[J].西部学刊,2024(10):36-39.
[3]吴能武.基于就业质量提升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2(7):108-111.
[4]吴岩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5-107.
[5]贺鹏.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N].中国教育报,2024-04-24(2).
[6]孙慧,袁珊.个体化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职业选择[J].青年探索,2023(4):45-54.
[7]吴能武.基于就业质量提升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2(7):108-111.
作者简介:张利(1990—),女,汉族,重庆人,单位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赵良)